大裁員的前夜(中)

有人說,永遠不要假設危機不會降臨到自己。

在一個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生存,偶然背後是必然的結果。如今市場浮沉,國內外大大小小企業都在經歷裁員陣痛。

2018年10月,明星公司特斯拉宣佈了重組的計劃,據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公司將裁員9%,特斯拉共有員工4萬多人,此次裁員意味著將有4000多名員工被解僱。

幾乎同時,美國最大的運營商Verizon也沒能抵擋住蕭條市場所帶來的影響,在跨5G時代來臨的節點,Verizon被迫裁員以節省資金,裁員數量高達4.4萬人。

大裁員的前夜(中)

東芝被爆裁員7000人

日本老牌科技巨頭東芝也在日前宣佈,公司未來將裁員7000人(約佔其全球員工總數的5%),以扭轉目前業務運轉不佳的狀況。

對比國內,自2018年6月以來,全國上百家P2P平臺接連爆雷,裁員潮在互金領域搶先發生。之後, 美團、拉鉤爆出裁員信息; 阿里、京東、華為不同程度“縮招”;再之後,傳言網易盤古工作室併入雷火,理財平臺挖財被爆裁員…….

大裁員的前夜(中)

據公開報道資料,近期國內外重大裁員情況

市場拉鋸

裁員背後的人才市場,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供需拉鋸戰。

獵聘向鋅財經提供了2018年Q4招聘趨勢調研報告:2018年第四季度企業招聘計劃呈下降趨勢;環比2018年第三季度,企業的招聘需求開始放緩。

企業自身也有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追求業務上的突破,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不斷縮減人力成本。

大裁員的前夜(中)

企業對招人更加謹慎,不再盲目擴張,而是增強對精兵強將的部署。

“現在確實很謹慎,公司基本上不進人,這是第一個原則,其次就是採取骨幹置換的方式,就比如我們確實要某個領域的一個人,就要調整一個人,這是現在的用人的策略,更強調人員質量。”朱嘉文告訴鋅財經。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就業形勢並不那麼壞。

尤其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就業市場景氣相對較好,本季度CIER指數都為1.86,並且與上季度相比有較大幅度的回升。

長三角地區的揚州、寧波、嘉興和鎮江,珠三角地區的佛山、中山和惠州等城市,本季度CIER指數均超過2,部分城市甚至超過3,表明需求明顯大於供給。

對於就業市場,求職者的感受更加真實。

據IT行業10年從業人員王一介紹,在往年這個時候,都是抱著一個“騎驢找馬”的心態,但這次不一樣。

對於IT行業來說,從10月份開始,到第二年的春天,是IT這個行業招聘高峰和跳槽旺季。一般大家都會去了解一下市場行情,但今年,確實給求職者籠罩了無形的壓力。

“比如我自己,往年這個時候更新一下簡歷,一週可以有20個獵頭或HR來問,可能其中會有10個獵頭提供職位,而且職位各異,但今年可能平均只有10個獵頭,其中5個人會給對應的職位,而且職位是重複的。”王一說。

大裁員的前夜(中)

不少求職者處於觀望的階段,與此同時,薪酬也有不同程度的調整。

備受人豔羨的行業格局也開始發生了變化。例如證券行業,這個曾經光鮮亮麗的圈子,如今也走上了“去產能化”的路。

據券商從業人員李鵬透露,某知名券商公司出現了營收銳減,甚至虧損的狀況。據介紹,他們的收入結構固定佔比是小頭,浮動,獎金佔大頭。而今年的獎金跟2017年對比,則是銳減,從上年發過最後一次獎金後,再也沒有發過,只剩每個月固定的工資基數。

同時,公司收緊管理,KPI考核,並提前跟員工通氣,吐露形勢不樂觀的擔憂。這種形勢下,一大批人主動或被動離開了券商。

即使沒有被裁,李鵬還是選擇主動離開了公司。“從業者要有危機感,裁員或者市場變動,根本不是員工所能預料,有危機感,提前做好準備,並不是一件壞事。”李鵬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