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間盤軟性突出前路顯微微創椎間盤摘除術

頸椎間盤突出、脫出、遊離脫出的前路手術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是傳統椎板切除入路的一種替代方法。

採用後路手術摘除位於脊髓(或神經根)前方的椎間盤碎片時所遇到的困難和風險促使前路手術的發展,前路手術對病灶的顯露及手術更直接也更為安全。

術前準備

頸椎間盤軟性突出前路顯微微創椎間盤摘除術

術前定位

在手術開始之前,應仔細檢查患者有無甲狀腺或下頜下腺腫大,因為它們可能會妨礙頸椎的前方入路。如有可能,術前7-10天應停用所有非甾體抗炎藥物和含阿司匹林的藥物。在麻醉誘導前,靜脈使用一次單劑量的廣譜抗生素(通常是頭孢菌素)。

作為術前常規準備的一部分,還要準確檢查患者頸部的活動度,特別要注意頸椎無痛情況下的屈伸度。這些信息對確定氣管插管時頸椎活動的幅度非常重要。

手術入路的選擇

無論症狀在哪一側,所有情況下右利手的醫生要採用右側入路(同樣,左利手醫生要使用左側入路)。

右利手的醫生使用右側入路(避開下頜骨的阻擋),其為手術操作提供的方便;右側入路偶爾會碰到變異或無折返的喉返神經(大約1/200)這一弊端。變異的神經在C5-C7節段之間的某個水平,從頸動脈鞘的後方走向喉部或氣管食管溝,這種重要的神經變異可能會引起手術災難的發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左利手醫生從左側入路也可能遇到類似的難題,即胸導管變異,它在較高的水平匯入頸靜脈而不是正常情況下匯入鎖骨下靜脈。

此外,那些患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如果手術不幸引起動脈栓塞或閉塞,其發生在左頸總動脈的臨床後果更嚴重,因為左腦一般為優勢半球。

術中注意要點

在手術淺層顯露這一階段,必須通過觸摸頸內動脈的搏動準確定位頸動脈鞘的位置。辨清頸動脈鞘內緣與舌骨下肌群相連的筋膜,直視下銳性或鈍性將其切開,打開該層筋膜即可徑直到達椎前間隙。

術中要注意椎前神經血管結構,頸動脈鞘與氣管食管溝之間的筋膜間隙常有甲狀腺上、中、下動靜脈;喉上神經;變異的無折返的喉返神經穿行。

手術中重要的一步就是清楚確認椎前間隙的中線無誤。

辨清下述結構可以準確定位中線:

(1)雙側頸長肌於椎體、椎間隙前外側腱性附著處(椎體、椎間隙的前正中線上一般沒有頸長肌附著,可以作為真正中線的準確定位標誌);

(2)因椎間骨關節炎在椎體前唇增生、凸起的骨刺(通常在中線最突出);

(3)左、右側橫突肋根(即前支)及其上的前結節(這些結構都能觸及,其中點即為脊柱中線,但要注意避免誤將C6特別突出的前結節認為是中線上椎體的骨刺)。

進入椎間隙處理椎間盤時,保持直視的情況下切勿將椎間盤碎片向下施壓或使用器械插入椎間隙後方、側方進行操作要特別小心,因為一不留神會進入椎管,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順著神經根探查椎管外側應特別小心,常有一些變異情況,如神經根雙硬膜袖及神經根袖互相連通,看上去似有兩條穿出神經根,通過仔細的探查可以判斷其真實情況。

在該部位盲目插入銳性探子、刮匙或咬骨鉗很容易鉤住神經根,造成撕裂或撕脫。軟的或帶角度(30°)硬質的內窺鏡、帶角度的小鏡子、鈍頭剝離子是完成該部位充分探查的有力工具。

不同部位脫出或遊離脫出椎間盤的處理

頸椎間盤軟性突出前路顯微微創椎間盤摘除術

中央型椎間盤突出或脫出,需要打開後縱韌帶中部,顯露硬膜外間隙和/或椎間盤碎片,並行椎體次全切除和切除所有的碎片。

對旁中央型椎間盤突出或脫出,擴大突出或脫出碎片的後縱韌帶破口,顯露同側旁中央和側方硬膜外間隙,去除臨近椎體後部以擴大硬膜外間隙,確認和摘除所有的椎間盤碎片。

對於椎間孔內的突出或脫出,去除尾側椎體後1/3的鉤突以打開鉤椎關節,確認鉤突下方的椎弓根,切開覆蓋於椎間孔入口處的後縱韌帶,完全顯露椎間孔,確認神經根並徹底摘除所有的遊離碎片。

小結

本文針對頸椎間盤突出(軟性)前路顯微微創椎間盤摘除術術中注意事項及療效分析進行介紹,希望對各位同道的臨床工作有所幫助,關於術中植骨、融合的介紹後期還將有詳細介紹,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