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羊肉泡馍更好吃,喜欢美食,可以来山西看看

去过几次西安,除了参观旅游外,最美的事就是喝上一碗羊肉泡馍。与当地人询问了一家正宗的羊肉泡馍馆,每人要了一碗该馆中最贵的当然也是最好的羊肉泡馍,味道到时不错,每次都很上瘾。但总感觉缺点什么,我想要是把里面泡的馍换成沁县的干馍,那才是真正的美味。没过多长时间,沁县的羊汤馆附近多了买干馍的摊位。

山西的羊肉泡馍更好吃,喜欢美食,可以来山西看看

干馍的摊位其实算不上摊位,自制的烤制炉火,加上放面板,调料,放面的地方,在加两车轮便开始营业了,一些小的细节我也不太详细的讲解,其实近几年的干馍商铺越来越少了,由于年轻人很少去学,低不了外面的风吹日晒。

走过的地方不多,吃过的小吃却也不少,酸甜苦辣都品过,荤腥素淡都尝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树上结的也都曾穿肠而过,可最物美价廉最令我回味无穷食而不厌的小吃非沁县干馍莫属。

  • 沁县干馍由白面做成,前一天就得和面,沁县的干馍是鼓起来的,又俗称馓塔拉嘴,内中薄薄的一层芯以白面和调料组成,也是干馍最好吃的地方,用炭火烤,三五分钟即可,俗称打干馍。白面、少许的油和盐,三种原料的味道经烙烤而融为一体,食之香脆可口。但干馍最好事热着吃,出游的一次给朋友带过几次,都感觉差了点味道。
山西的羊肉泡馍更好吃,喜欢美食,可以来山西看看

沁县干馍的来历也有几种说法。汉朝时候,行军打仗路过沁县,适逢酷暑,天降大雨,雨水把军中的面粉浇湿了,为防止面粉腐烂,将军命令把盐和在面粉中。天气转晴,太阳暴晒,从面粉中竟飘出了香味,于是把和了盐的面粉做成饼状上火一烤,做成了一种特殊的食物,士兵们抢而食之。还有说法是唐高祖李渊在沁县和靠山王杨林交战时徐茂公的杰作,没有食物的他们研发了沁县干馍,便于行军携带,可那时徐茂公还不知在哪儿呢,自相矛盾。

这些故事真实与否并不重要,我只知道,干馍就是这样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一种面食,而且只沁县一个地方有,吃上的机会也不是太多,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工序在邻近地区就做不出这个味来,其他地方就更不必说,这与沁县的水土有关,在离沁县最近的武乡,他的干馍就鼓不起来,但武乡人聪明,把干馍换个口味,他也就有鼓的地方了,其实沁源自制月饼也是这个原理。拉面、米线、胡辣汤、烤羊肉串等小吃已风靡各地,而干馍绝对是沁县的特产。

干馍在沁县深受欢迎,还在于它吃法众多,雅俗共赏,不论你怎么挑食,总会有一种吃法能满足你。

  • 干馍刚出炉时最好吃,外脆内香。记得那时放学路上,路过打干馍摊,只要身上有钱,总要买个热干馍吃。有时去赶集,母亲给几毛钱,说让买个干馍吃,我心里还念叨,常吃个干馍,没出息,可在集上走过了走过去,最终还是买个干馍吃,就是这么没出息。干馍放上一天就发硬了,放三天五天还那样,就是过上三个月五个月它也不会腐烂变质,只是得有好牙口,嚼起来更有味。
山西的羊肉泡馍更好吃,喜欢美食,可以来山西看看

在沁县,打干馍摊边上总有卖熟肉的,把熟肉切成片状与大葱搅拌塞在干馍里,就成了沁县人最爱吃的卤肉干馍,如果再来瓶啤酒,那就赛似神仙了。既然可以卤肉,那其它东西是不是也可以呢?于是鸡皮、辣子白、炒土豆丝等都可以装进干馍里吃,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鸡蛋,卫龙,花生米,口味那叫一个美啊。烤到三成熟时,干馍鼓起,打开口把鸡蛋打入封好口再上火烤,好像是鸡蛋灌饼般的做法,鸡蛋和干馍的香味融为一体,美不可言。

  • 炒饼作为主食很受人们喜欢,把刚买来的干馍上锅一小蒸,差不多发软后,切成饼丝状,取代饼丝,这更受人们欢迎,又叫土豆丝炒干馍。如果说炒饼用白菜、豆芽是最好的配料,那土豆丝就成了炒干馍最好的配料,土豆丝炒干馍在沁县的饭店中是必备的一道菜,也是请客吃饭必点的一道美味,这也只有在沁县的饭店中才能吃到,它即可以当作一道菜,也可以当作主食。有个朋友每次回到沁县总要让我带他去饭店里吃土豆丝炒干馍,经常是吃一盘不够再来一盘。大鱼大肉能吃腻,就是这不值钱的东西往往比山珍海味更令人回味无穷食而不厌。
山西的羊肉泡馍更好吃,喜欢美食,可以来山西看看

再回头说西安的羊肉泡馍,那可是闻名全国的名吃,羊肉及汤料都很好,可就是馍不怎么样。在其他地方也喝过羊汤,有泡饼的,也有另外加主食的,可总难以和沁县的羊汤泡干馍媲美。香而脆的干馍撕成揪片大小的块状泡在羊汤里,绝不会泡成软不拉几的黏糊状,嚼在嘴里软而发脆,劲道正合适,干馍中有羊汤味,羊汤中有干馍香,两味合一,怎一个美字了得!本人天生火大,不能多喝羊汤,可一到冬天总是禁不住羊汤泡干馍的诱惑,不时地总要去解解馋,但买不到干馍,我宁可喝豆腐脑也不喝羊汤。

山西的羊肉泡馍更好吃,喜欢美食,可以来山西看看
  • 各地的小吃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特色,表现出不同地区的风俗民情,只有口味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我偏爱干馍,一者有感情倾向,二者因其物美价廉,我记事时一毛钱一个,三十年过去了,现在也仅0.5元一个,市不二价,童叟无欺,透露出沁县人的真诚朴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