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鞠躬尽瘁为明朝延续百年国运,却惨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明洪武三十一年,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明太祖朱元璋忧劳而逝。同年,在浙江杭州钱塘县太平里,一个婴儿的哭啼声打破了街巷的宁静。前者是起自寒微,励精图治,扫清寰宇,建立盛世王朝的奠基人;后者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将明朝得以延续276年的捍卫者。这位在历史上曾写出石灰吟的经世之才,其一生正如诗中所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正统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剌部联合蒙古诸部,兵分四路南下入侵。此时的瓦剌在太师也先的多年经营下,其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中原边陲,致使“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瓦剌兵锋所指,哀鸿遍野。

他一生鞠躬尽瘁为明朝延续百年国运,却惨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不顾群臣苦劝,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携天子威仪,明军精锐尽出。这一仗,本该定鼎乾坤,无往而不利。然而,自古皇帝亲征,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必胜把握,一种是不得不为之。显然,明英宗亲征并不是个好主意。须知道,皇帝是输不起的。然而,命运有时就像个搅弄风云际会的顽童,等待大明王朝的将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惨败。

建国仅仅81年的朱明王朝遭受了始料未及的重击。前线急报,噩耗频传。彼时不过二十出头的明英宗朱祁镇年少轻狂,不但没有识人之明也缺乏临阵对敌的经验。同样没有带兵打仗经验的王振对军政事务专断独行,屡次改变行军路线,以至于部队疲惫不堪,军心涣散。前方瓦剌强敌势同豺狼,而明军出征却犹如儿戏,由于指挥官调度无方大军漏洞百出,狡黠的瓦剌人找准时机发动了致命一击。

仓促应战的明军首尾难顾,一触即溃,虽然军中将士拼死奋战,却依然难以阻止早已注定的惨败。此役之后,包括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朝中肱骨在内的大臣战死者竟多达66名,而一意孤行的明英宗朱祁镇也在溃军之中极其耻辱的为敌军所俘。

他一生鞠躬尽瘁为明朝延续百年国运,却惨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一场惨败

噩耗传入京师,朝野震动。明朝引以为傲的精锐三大营在土木堡一战尽陨,军中能征惯战之将大多以身殉国,连当朝皇帝也沦为也先阶下之囚!大明朝自建国以来遭逢最惨痛失败,王公大臣,庶民百姓闻此无不捶胸顿足,痛心疾首!还没有等人们从这场惨败中汲取教训,也先率领他的铁骑雄师就将携大胜之威兵临城下,等待朱明王朝的究竟是举国倾覆还是浴血重生?

慌!乱!怯!留在京师的群臣早已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年迈的孙太后心余力绌,皇子朱见深时年不过两岁更是不谙世事。事到如今十万火急,为了保存王朝存续之希望或许迁都已然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但是就在这个时候,51岁的于谦挺身而出,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质问:“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在于谦联合一众主战派大臣的力荐之下,负有监国之责的明英宗异母皇弟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以稳住朝野上下人心,却也为自己今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但事到如今国之将倾,一切自当以挽救危局为首要之重!在于谦等人的据理力争之下,朝廷迅速统一思想固守拒敌,君臣一心整军备战势必要将瓦剌敌军驱逐出境!

他一生鞠躬尽瘁为明朝延续百年国运,却惨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明代宗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十月,瓦剌大军进犯明朝京师,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在以明英宗要挟明廷未果后,也先下令对北京城展开围攻。此前从未率军征战的于谦临危受命,弃文从武,身先士卒固守在战况最为紧要的德胜门外。这一战事关大明朝百年国运,倘若京城失陷则将迎来灭顶之灾。

他一生鞠躬尽瘁为明朝延续百年国运,却惨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北京保卫战

自古英雄出炼狱,于谦以强硬的态度与手腕迅速凝聚起了强大的战斗力,在面对露出獠牙的外敌时,明军终于展现出了明太祖时八征漠北的威严与气势,在历经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瓦剌敌军彻底败退至塞外。也先直取明朝都城进而南下的野心功亏一篑,于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向与夙愿,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而今终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他一生鞠躬尽瘁为明朝延续百年国运,却惨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民族英雄于谦

置身烽火狼烟,回首山河无恙!大明朝终究不会屈服于外敌之手!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让于谦迎来了人生最为辉煌的巅峰,但他始终谦虚清廉,恪尽职守,丝毫不曾贪图享乐,居功自傲!然而他在朝中的克己复礼以身作则非但并未受人尊重,反倒惹来了同僚的反感和猜忌。

就在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释放回京整整七年后,在那个月色如常的夜晚,大明王朝迎来了又一次改天换日的巨变。或许就在拥立明代宗登基开始,于谦的命运早已经被注定,但在回望这个国家恢复往日繁盛景象之时,英雄的心中必然无怨无悔!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昔日曾与自己奋战北京城外的战友石亨反戈一击,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图谋造反,致使于谦身陷冤狱无端被害!抄没家产之时,于谦家中并无余财,百姓上街恸哭为他鸣冤不止!

于谦始终景泰朝,被遇若一身,死无余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