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可錚手抄譜出版,重溫追求音樂的辛苦與成就

溫可錚手抄譜出版,重溫追求音樂的辛苦與成就

文 | 盧暘

10月16日,“溫可錚教授90誕辰紀念音樂會暨《男低音聲樂作品集——溫可錚教授手抄版》新書首發”在上海舉辦。溫可錚曾任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不僅是桃李滿天下的聲樂教育家,也是藝術造詣極高的男低音歌唱家。“可錚常說,作為中國歌唱家,首先要唱好中國歌曲。國內男低音聲樂作品特別少,他親手抄譜,將男高音等聲部歌曲移調到適合男低音演唱。書中收錄的作品只是全部手抄譜的冰山一角,我還會繼續整理。”鋼琴家、溫可錚夫人王逑整理的《男低音聲樂作品集——溫可錚教授手抄版》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四代弟子用歌聲紀念恩師

10月16日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演藝廳座無虛席。音樂會上,溫可錚四代弟子,21位歌唱家演唱了21首充滿紀念意義的歌曲,在歌聲裡重溫老師的諄諄教誨。“老師的一生,是一個執著的傳奇。一個人能如此熱愛歌唱藝術,如此傾注生命為此奮鬥,令所有人敬佩、敬仰。作為溫老師的弟子,我們能做的是繼承老師的優秀品格,繼承老師對藝術、對教學的不懈追求。”男高音歌唱家、

1981年起跟隨溫可錚學習的俞子正,當晚演唱了老師一直演唱,也令他非常感動的歌曲《懷念曲》。“溫老師演唱的楊白勞詠歎調《十里風雪》,是讓我第一次聽哭的歌曲。歌唱不是炫耀技術,而是打破跟觀眾中間的那堵牆,把觀眾帶到歌曲的世界裡。那天我滿眼淚水地為老師鼓掌,立志成為唱到觀眾心裡的人。”音樂會上,男中低音歌唱家施恆演唱的《十里風雪》再次把自己的眼淚、觀眾的眼淚唱了下來。

“追憶我們相擁超過半個世紀的每個秋日,從未有過如此眾多嘉賓領導濟濟一堂、隆重熱烈的紀念活動。為此,我想用我全部的感情來擁抱你們,向你們致謝。”王逑表示,這次紀念音樂會,上海音樂學院給予高度重視和關心,安排了專業的舞臺,運作團隊辛苦數月付出心力。由溫可錚編、王逑整理的新書《男低音聲樂作品集——溫可錚教授手抄版》也在音樂會現場首發。

一生追求聲樂事業

2006年12月3日,78歲的溫可錚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俄羅斯經典聲樂作品音樂會”。“演唱的歌曲,大部分是他真正踏上聲樂藝術道路時,恩師蘇石林教他的俄羅斯浪漫曲和俄羅斯歌劇詠歎調。在這生命中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上,他以完美的歌聲,向恩師,向熱愛他的聽眾,奉獻了數十年孜孜以求的聲樂藝術典藏精品。”王逑回憶,溫可錚一生熱愛和追求聲樂事業,不論是逆境還是順境,他的理想和目標始終如一,就是要成為世界一流的歌唱家,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他從沒有停止腳步。

溫可錚出生於北京,自幼醉心歌唱,兒童時期以童高音獲得北京天才兒童音樂獎,1947年,以第一名優異成績考入南京國立音樂學院聲樂系。他的音樂生涯橫跨半個多世紀,演唱曲目500餘首,演出超過1500場次,其中獨唱音樂會300多場。他用中、俄、意、英、德、法等多種語言演唱,所唱曲目包括中國創作歌曲、民歌、西方古典藝術歌曲和歌劇選曲等難度大、音域寬廣的歌曲,他的歌聲渾厚、雄勁、流暢、自如、純淨、優美,並具有歌劇表演才能。

“溫可錚教授以勤懇專業的教學和高尚無私的品格,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聲樂人才。他把動人歌聲留給世界,把心獻給了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劉英在音樂會上致辭。他表示,上海音樂學院擁有一批像溫可錚這樣的教授,正是他們在教育事業上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才有學院今天蜚聲海內外的聲譽。上海音樂學院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追憶他們為中國音樂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在音樂裡感受濃醇的師生情誼,上音血脈的薪火傳承。

親手抄寫樂譜

“自20多歲起,可錚在繁忙的教學、演唱工作之餘,一直堅持手抄樂譜,並在譜子上記錄呼吸標記等演唱心得。”王逑回憶,溫可錚把尖尖的鋼筆頭剪掉,自制“抄譜筆”,沾上墨汁抄寫一個個音符,剪平的筆頭塗符頭,細的地方劃符幹。因有繪畫功底,溫可錚從不用尺子,一支鋼筆完成抄譜,譜面乾淨、整潔,像印的一樣。

“從書櫃裡搬出一摞摞的歌譜,當時我就震驚了。那麼多歌譜居然都是師父親手抄的,一絲不苟,清清楚楚。”上世紀80年代,俞子正第一次見到這些手抄譜,他建議,將手抄譜製作成影印版出版,原封不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在位於靜安區弄堂裡的老洋房,擺好譜架放上手抄譜,請專業攝影師一頁頁拍照……年將九旬的王逑,埋頭整理出版了大部分音像資料、歌譜、教學筆記。“初稿出來後,與出版社反覆溝通核對,編輯工作認真高效,沒想到作品集這麼快出版,裝幀漂亮,非常有書卷氣,扉頁上印著可錚的親筆簽名讓人感動。”王逑說。該書責任編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音樂分社副社長王菱介紹,為了配合音樂會時間,出版週期僅2個月,設計師楊鑫多次修改裝幀方式,並親自督導整個印刷過程。

不僅是樂譜更是傳承

“手抄譜中,有些譜子真的是非常珍貴,外面找不到。溫老師抄寫,王老師演奏,手抄譜經過兩位老師的親自校訂,非常準確,表情術語沒有一個疏漏。娟秀的筆記、認真的記號,工匠精神藏在字裡行間。整理樂譜的過程讓我再次感受到老師學術的嚴謹。”施恆介紹,《男低音聲樂作品集——溫可錚教授手抄版》收錄了聲樂學習者非常需要的中國作品、外國作品,並根據時間、作者分類便於讀者使用。“看這個譜子不僅僅是學習歌唱,更是學習怎麼成為一個歌唱的人。”施恆說。

“現在我們可以任性地買到需要的任何歌譜,花幾元錢就能在網上淘到移調的譜子,甚至用平板電腦直接下載。但我們缺失了師輩們那份孜孜不倦的精神,缺失了那份傾注了時間、心血的認真。我們很容易忘記歌譜,忘記歌詞,因為它們沒往我們心裡去。科技讓我們快捷地獲得結果,卻屏蔽了我們在獲得結果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智慧。”俞子正認為,《男低音聲樂作品集——溫可錚教授手抄版》不僅僅是樂譜,更是文化、力量、傳承,讓人重新感受到學習過程的辛苦和成就感。

- THE END -

快手、抖音賬號

温可铮手抄谱出版,重温追求音乐的辛苦与成就

歡迎訂閱2020年《音樂週報》!

楊小勇:這輩子能把歌唱好就滿足了 | 人物

“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特刊完整版來了

張國勇:交響樂中的儀式感

19歲假聲男高音的舞臺夢 | 人物

考級證書真的有用嗎?

《梁祝》誕生60週年,見證者終於還原作品創作歷史真相

歌唱的高音技術可以速成嗎?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A:發這裡 yyzb1979

@163.com

Q:想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