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行業開始不好做了,明年還不知道應該幹嘛。”——職場故事

“記錄普通人的行動和日常生活,”沃爾特·哈林頓說,“在我們的行當裡,這種記錄太少了。這種故事記錄人在生活職場中尋覓意義和目的時的行為、動機、感情、信仰、態度、不滿、希望、恐懼、成就和渴望。它們幫助人理解自己在世界裡的位置。”

哈林頓說,最簡單的形式就是:人怎麼生活,他們看重什麼價值?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組成了這個世界。

這是記錄普通人職場故事的第三篇

今年的雙十一早早一個月前就開始了大肆宣傳,遊先生的外賣生意也似乎變得好做了許多。“前段時間招了很多騎手進來,本來點外賣的人就只有那麼多,現在的單子全靠系統分配,而新騎手系統總是會格外的分配多一些訂單。現在雙十一促銷,連帶著線上訂餐的人數似乎都多了起來。”遊先生邊說邊脫下了自己的標誌性工裝,黃色工裝在燈光下把衣服上的反光條照的格外刺眼。

“外賣行業開始不好做了,明年還不知道應該幹嘛。”——職場故事

遊先生是第二次做外賣了,之前跟朋友合夥在做燒烤生意,在家鄉的五線城市,用遊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收入尚可”。至於為什麼現在不做的原因,遊先生的朋友最後因為有事情讓遊先生自己先一個人做到起。

“燒烤那個東西一個人是基本做不了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你還要涉及到顧客的收錢還有招呼顧客。當初跟他合夥什麼都不操心,全部都是我來做,材料和前期的學習等等都是我一個人。最後竟然還要我一個人先做,那憑啥還要利潤五五開。”遊先生提及此事似乎還是那樣的氣憤。

“最後就又到成都來啦,家裡待著是掙不到錢的。現在外賣也是越來越不好做了,以前每天還能夠跑個30來單,現在每天一般都是25單左右。現在很煩那些做自媒體的,動不動就說開個滴滴跑個外賣都月入上萬了,怎麼可能就月入上萬。現在的錢不是口頭上說的多高就有多高的。”

遊先生說完向我展示了他的美團外賣騎手主頁排名,上面顯示遊先生在準時率和送達率是處在第一的位置。“你看,在我們這個區域我基本都是能夠排進前三的,可是工資的結構是越來越複雜,一個月也只有五六千塊錢,還不包吃不包住。”

遊先生今年26歲,還沒有結婚。目前一個人獨居,遊先生最喜歡的就是在樓下的小賣部下班了過去買幾瓶啤酒來喝,偶爾也會跟以前的朋友去聚餐,但是都是在下班之後再去。“外賣行業的騎手們基本是沒有休息的,又或者休息還是工作都取決於你自己的收入。”

“像我們這種系統分配的訂單就是美團專送的,必須要去送不然平臺就會處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跑眾包,就是自己搶訂單,更加自由,但是很多人也很難跑下去,我的幾個同事從美團專送到去跑眾包,現在的結果都是沒有跑外賣了。”

“外賣行業開始不好做了,明年還不知道應該幹嘛。”——職場故事

美團作為2010年創立至今國內市值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生活服務類平臺,確實極大的帶動了國內服務業的增長和就業問題。據悉國內目前外賣人員已經達到三百萬人左右,而這背後是龐大的中國人口和吃飯問題的便利性。

遊先生最後告訴我,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進入工廠開始送外賣後,這個行業的競爭和薪資也變得越來越低,今年過了年遊先生也不打算再去送外賣了。

“現在都26了,家裡還有兩位年近70的父母,還是穩當的先把婚結了吧。打算明年就在老家弄燒烤了,以後如果味道好吃效益好了就開在成都來。我有朋友在雙流城管那邊有點關係,看以後能不能去雙流那邊做少交點攤位費,畢竟要擺攤燒烤免不了交錢的。”

階級固化和鴻溝越來越難以跨越,而我們每個人的故事在這個冬天都顯得格外溫暖和沁人心脾,這是職場故事系列的第三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