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瑞幸咖啡憑什麼能先一步上市?來看大肆燒錢背後的真相

艾學蛟:拼多多雲集瑞幸為什麼要快速上市?

今天我們想談談拼多多雲集和瑞幸咖啡為什麼要這麼快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我從危機管理的角度進行解讀。一個企業找到了好的定位和好的商業模式,前期獲得一些資本的支持就必須去擴張搶佔市場,要想活得好和活得久就得想辦法快速上市,因為你上晚了,被同行搶先佔領資本市場,回過頭來就可能把你給吃掉,所以這就對企業帶來巨大的危機。

拼多多、瑞幸咖啡憑什麼能先一步上市?來看大肆燒錢背後的真相


我們知道這些企業如果在大陸上市幾乎是不可能的,排隊就要好幾年,在香港上市也不會那麼快,但美國納斯達克是註冊制的,所以上市速度很快,即使沒有盈利只要規模上去了就允許你上市,所以這三家企業同時選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拼多多2018年7月26號上市只用了三年的時間,雲集今年5月3號上市也只用了四年的時間,而瑞幸咖啡今年5月17號上市僅用了18個月的時間。

拼多多、瑞幸咖啡憑什麼能先一步上市?來看大肆燒錢背後的真相


如果這些企業不很快上市他們危險就大了,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特別是做社交電商的企業,能夠存活的也就那麼幾家,甚至每個領域只有一家,誰快速佔領了市場並上市,回過頭來就可以把同行給兼併掉,這三家企業都感到了巨大威脅,而選擇快速上市。

就像很多年前中國市場上有兩家做同樣業務的廣告公司:分眾傳媒和聚眾傳媒,他們都經過多年的打拼獲得風險投資的支持,業績也很不錯,都準備同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可是沒想到聚眾傳媒就比分眾傳媒晚了半年時間,讓江南春搶先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回過頭來就收購兼併了聚眾傳媒,這個時候分眾傳媒就成了真正的大贏家獨佔中國樓宇廣告市場。

拼多多、瑞幸咖啡憑什麼能先一步上市?來看大肆燒錢背後的真相


所以對於一個做同樣業務的互聯網企業,也要考慮到是否跟聚眾傳媒同樣的結局,這就是我對三家企業為什麼快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從危機管理的角度專門進行的原因分析。

那麼,為什麼拼多多和瑞幸能這麼快上市呢?

在經過對2家品牌的反覆研究,再結合當下的經濟市場環境,真的發現了一條不為人知的秘密真相。

在揭露這個秘密真相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家的盈虧情況。

拼多多,剛開始還賺,可是根據財報顯示,拼多多第四季度虧損人民幣為24.239億元,2018年全年虧損102.98億,淨虧損率高達77.9%。

瑞幸咖啡,根據部分數據顯示,2018年淨收入8.4億元,淨虧損16.2億元;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淨收入4.79億元,淨虧損5.52億元。

先來看拼多多

就我們所熟識的拼多多,上面的產品好嗎?相信大家對這點都心知肚明,所以產品好壞和你上市與否沒有關係。

拼多多利用便宜、優惠抓住了海量低端消費者,是龐大的流量和病毒式裂變成就了拼多多。說實話,平多多之所以上市,不是看中它的產品和服務,就是看中了那龐大用戶流量。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過去12個月的年度活躍用戶為2.95億,擁有超過100萬商家;對標京東,同一時間段內,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為3.02億。這就是說,拼多多隻花了三年時間,用戶數量就已直逼京東並大有超越之勢。

再看GMV(網站成交金額)方面,截至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GMV為1412億元,而實現GMV過千億元大關,京東花了足足十年時間。這也意味著,拼多多已經躋身國內電商平臺第三極,“三國”鼎立之勢呼之欲出。

這裡多說一句,很多老闆商家在新經濟時代還在堅持以商品為中心,如何打造更好的產品,如何去營銷,這樣的觀念太陳舊了,你需要植入人性營銷的新商業模式。現在買產品,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打通跟顧客、會員、粉絲的關係。

不論拼多多未來的發展走勢會如何,僅憑它能在電商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就很值得我們深思。


01

客戶定位

在電商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市場環境中,各電商巨頭紛紛向中高端市場進行衝擊,通過積極佈局線下,搶流量等各種方式拓展企業版圖,增強企業競爭力。

中高端市場群雄逐鹿的形勢下,拼多多避開電商競爭主戰場,另闢蹊徑,瞄準了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以下分佈著中國55%的網民,擁有多達七、八億的用戶群體,因沒有享受到便捷的網購,其巨大的購買潛力還沒有被充分發掘出來。

02

營銷渠道

拼多多選擇了潛在用戶基數較大的微信作為營銷渠道,低成本、高速度獲取了三四線城市以下的用戶群體。截至2018年2月,在三線、四線城市的滲透率(分別為21.38%、35.34%)甚至超過手機淘寶 (20.31%、31.50%)。

03

營銷策略

拉 新

「砍價免費拿」系列活動。對於價格高度敏感的三四線城市用戶而言,優惠似乎是最好的拉新手段。拼多多通過微信的裂變效應獲取新用戶和活躍用戶,其獲客成本遠低於傳統電商獲客成本。

激 活

基於微信的生態下,拼多多具有極強的用戶觸達能力。服務號推送消息儼然成為拼多多觸達用戶的第一手段,當用戶不主動打開拼多多App或小程序時,通過服務號消息可以刺激用戶主動使用相關服務。

留 存

培養消費習慣。當多次使用低價購買商品後,久而久之,用戶會養成低價消費習慣,無限提升回購率,形成其龐大的活躍用戶。


我們再來看看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10月31日。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它強勢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成立9個月,瑞幸門店數超過入華12年的英國連鎖咖啡品牌Costa;成立14個月,瑞幸門店數達2000家,而星巴克達到這個店數花了17年。如今入華20年,星巴克門店約3500家。

瑞幸咖啡,則跟拼多多相差無幾,幾乎是燒錢來經營,據數據顯示:2000家門店,8.57億虧損。這幾乎就是用錢燒起來的。

但是瑞幸咖啡交易客戶數卻是一路飆升,招股書披露,自2017年10月第一家試運營門店的落地,到遍佈全國28個城市2370家直營店的鋪設,瑞幸咖啡只用了1年半的時間;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累計交易客戶數達1687萬人次。

我們只知道瑞幸是以咖啡為主的,卻不知道它卻是藉助互聯網來經營的,消費者卡給都是通過手機APP手機端下單,可外賣配送,可進店享受。

你們看出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了嘛,其實它是以咖啡產品來獲取海量流量會員。瑞幸咖啡上市是因為咖啡味道最好?不是吧。

為什麼尋常品牌五十年的緩慢進階路徑,瑞幸卻在一年半的時間內走完了?

01

新的運營模式

瑞幸咖啡對線上業務進行大規模佈局,攪動了傳統咖啡行業,開啟了咖啡消費市場變革。

瑞幸將傳統咖啡消費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手段引領至線上發展,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小程序推廣和智慧門店等方式快速引入流量,小程序日單量已經超過5萬單。

02

新的消費場景

瑞幸打破了傳統的咖啡廳喝咖啡的方式,選址不同於傳統咖啡廳,瑞幸的線下門店全部都在各種寫字樓裡,1個櫃檯,2個營業員。

提前預約下單模式,在用戶預約下單後,門店開始製作,製作過程簡單快捷,製作完成後會在APP內顯示取貨碼,用戶下單後可直接到櫃檯掃碼領取,隨取隨走,方便快捷。

03

新的裂變方式

瑞幸APP內設有社交功能,送TA咖啡,咖啡紅包,咖啡請客,邀請得杯等,用戶通過有趣的方式將鏈接發送給朋友,朋友點擊鏈接後,兩人皆可獲得優惠券,讓用戶自發去宣傳。

從拼多多到瑞幸咖啡,雖然兩者未來發展未定,但他們前期的操作卻都掀起了市場熱潮。

兩者前期的操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新入手,新模式、新渠道、新營銷。

拼多多和瑞幸咖啡未來的發展走向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個連嘗試都不敢的企業,沒有未來可以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