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物能使患者活更久嗎?這事還真說不準……

導讀

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各種癌症藥物的好消息,某某藥物通過一期臨床,某某藥物獲批,它們一批一批地為不同患者持續送來新的希望,讓那些原本被宣判了死刑的人眼中又亮起光芒。

雖然它們很貴,但昂貴的希望至少也好過樸素的絕望。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些藥物真的能延長患者的壽命嗎?

抗癌藥物能使患者活更久嗎?這事還真說不準……

圖源/Pixabay

在治病這件事上,它們當然都有效,可以殺死一定比例的癌細胞,或者針對某個位點產生如何的效果,這些效果通過了檢測,證明確實有效,但對於它們能否讓患者活得更久,或者生活質量更高,卻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或認證。

不久前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BMJ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便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

抗癌藥物能使患者活更久嗎?這事還真說不準……

研究者回顧了2014年至2016年間所有通過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審批的癌症藥物,並分析了這些藥物曾經經歷過的實驗。

EMA相當於美國的FDA或者我國的NMPA(原CDFA),它是所有藥物正式流入市場前的一道關卡,只有通過了EMA的審批,它們才有可能進入歐洲市場,進入醫生的處方。

2014年至2016年間,總計有32種抗癌藥物通過了EMA的審批,抗癌藥物本身也已經成為歐洲新藥批准的最大單一類別,2017年,超過四分之一的EMA批准名單上都是抗癌藥物。

抗癌藥物能使患者活更久嗎?這事還真說不準……

圖源/Pixabay

而EMA審批的標準,則是各家制藥公司自主提交的實驗數據與論文,在進行審批的時候,EMA(或者說所有的審查機構)都會面臨著無數患者灼熱的目光,這些人迫切渴求著審批機關的一個“許可”,審批機關也因此揹負著巨大的壓力。

當實驗不夠完善的時候?審批機構應該如何抉擇呢?

研究者利用Cochrane 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分析了這些實驗,他們發現,這32種藥物的39項隨機對照實驗數據中,僅有10項將總體生存率作為關鍵指標,有19項研究都被認為結果可能存在高偏移風險,包括數據不足或誇大治療效果等問題。

抗癌藥物能使患者活更久嗎?這事還真說不準……

當然,它們最後都還是通過了EMA的審批,代表EMA肯定它們的效果,但是它們真的能夠延長患者的壽命嗎?

這個可就沒人說得準了。

抗癌藥物能使患者活更久嗎?這事還真說不準……

稍早前,美國的研究者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發表於JAMA network的一篇研究調查了1992年至2017年總計93種通過FDA審批的抗癌藥物的有效性。

FDA的政策中有一條加速審批規則,他們允許新藥研究者利用一些替代指標(例如無進展生存期)來代替總體生存率這一指標,這使得製藥公司可以更快地完成他們的臨床實驗,更快上市。

有研究表明,通過這樣的替代指標,可以將藥物臨床實驗的時間縮短11~19個月,這節省下來的寶貴時間當然會為患者和製藥公司都帶來更多的利益。

抗癌藥物能使患者活更久嗎?這事還真說不準……

圖源/Pixabay

但是這93種藥物中,僅有19種藥物報告了生存期的改善,有證據證明確切延長了患者的壽命,而餘下的藥物,許多還在等待進一步實驗的結論。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相關的實驗數據,這樣的藥物就一定會對患者造成傷害,或是無法延長患者的壽命,可確實也有這樣的案例。

比如骨髓瘤藥物panobinostat,它來自於諾華公司,臨床實驗數據中雖然確切提出可以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但是同時也帶來了感染和出血等問題的風險,在實驗組的逝者中有7%都是因為無關癌症的併發症而死去。

抗癌藥物能使患者活更久嗎?這事還真說不準……

圖源/網絡

此外,抗癌藥物往往價格不菲,如果高額的投入換來的不是壽命的延長,而是僅僅使腫瘤小一些,生長慢一些,最後的結局依然不會改變,那麼患者的花費還具有“性價比”嗎?

拿性價比來說事似乎有點可笑,但是錢本身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一個最尖銳最重點的問題,《我不是藥神》裡有一句深刻的臺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因此,研究者也呼籲製藥公司可以提供更詳實準確的數據,以確保這些藥物能為患者帶來真正的益處,可以讓患者們的血汗錢花得更甘心一些。

抗癌藥物能使患者活更久嗎?這事還真說不準……

圖源/Pixabay

醫界(公號ID:dr-link),創新醫學教育平臺和專業醫生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