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想高產?其實並不難!科學施肥、田間管理,低產不存在的

上個月25日,我國農業農村部在前三季度農業農村形勢發佈會上表示,今年大豆種植面積有望達到1.3億畝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萬畝。在大豆振興方面提出力爭明年1.4億畝,畝單產量達到270斤。今年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170多億元,比上一年增加近40億元,並對大豆制種縣給予獎勵。

從農業農村部的發言可以看出,國家發展國產大豆的決心沒有動搖,而且還在不斷地加大支持力度。但是,大豆單產偏低這個大難題卻仍然困擾著一批又一批種豆人。影響大豆產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從我國目前的大豆生產狀況來看,不施肥和管理粗放是最主要的兩大原因。今天我們就從大豆的施肥以及田間管理方面來探討如何提高大豆的單產。

大豆想高產?其實並不難!科學施肥、田間管理,低產不存在的

施肥

大多數人認為,大豆能固氮,所以不用施肥,甚至種植大豆還能為後一輪作物留下一定的氮。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大豆產區尤其是夏大豆產區,基本上都是不施肥的。這種錯誤的認知和做法,可以說是造成大豆單產偏低的“罪魁禍首”。

大豆能固氮是不錯,但它的固氮時期和固氮量都是非常有限的。簡單來說,大豆只能在它的開花期到鼓粒期這段時間固氮,因為在開花前大概40天左右,它的根瘤很小,數量也少,能起到的固氮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那麼鼓粒期過後呢?根瘤在短時間內迅速衰老,固氮能力也減弱得很快。

在固氮量方面,我們是不能指望大豆在這麼短時間內固定住大量的氮的。一般情況下,大豆通過自身的固氮作用而提供的氮,只能滿足大豆生長所需氮量的三成左右。當然了,在理想的條件下,也能達到五成左右。然而,如今我國不少大豆產區都飽受根腐病、大豆孢囊線蟲病的殘害,很難為大豆的固氮提供適宜的環境,從而嚴重影響其固氮作用。

大豆想高產?其實並不難!科學施肥、田間管理,低產不存在的

另外,就算大豆的固氮作用能夠為其生長提供百分之一百的氮元素,也不能保障大豆的單產達到我們的預期。因為,大豆的生長跟其他作物一樣,離不來磷、鉀以及微量元素的支撐。據測定,每生產100斤大豆籽粒,就需要大約8.5斤純氮,1.8斤有效磷,3.6斤有效鉀。除了籽粒需要較多養分之外,大豆莖稈所需要氮、磷、鉀養分也比其它農作物要高出不少,每100斤大豆秸稈,就需要1.3斤氮、0.3斤磷以及0.5斤鉀。

從上面的這些分析可以看出,大豆固氮,無需施肥的認知是絕對錯誤的。大豆是需肥量相對比較高的作物,以我國大豆產區目前普遍的土壤肥力,如果不進行人工施肥的話,難以滿足大豆的生長需要,也無法發揮它的正常單產水平。

給大豆施肥的原則是既保證大豆有足夠的營養,又能發揮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具體方法是在大豆播種前施足底肥,使幼苗發育健壯,一般是畝施氮、磷、鉀三元複合肥40斤左右,或者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4000斤。播種時,還需要施種肥,每畝20~20斤過磷酸鈣或者10斤磷酸二銨,如果土壤缺硼,則再加入1斤左右的硼砂。

大豆想高產?其實並不難!科學施肥、田間管理,低產不存在的

除了底肥和種肥,適當的追肥也是必不可少的。大豆苗期和開花前期,噴施鉬酸銨或者過磷酸鈣水稀溶液葉面肥;初花期,每畝撒施尿素8~10斤,可以促進大豆花的發育和幼莢生長。大豆開花以後,需氮量達到最高峰,可適當結合作物生長情況補充氮肥,也可以在大豆結莢骨粒期,對土壤肥力比較低的大田葉面噴霧1%~2%的尿素溶液。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要看苗,根據大豆苗的具體生長狀況,保控結合,爭取高產。比方說,如果發現苗有旺長、徒長的趨勢,就要在第一片葉子展開之後壓苗促根,方法是在晴天的中午順壟鎮壓豆苗。據報道,採取這種壓苗處理,大豆可增產8%~13%。

有的產區還經常會出現豆苗倒伏的情況,對此我們可以採取摘心或者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田間管理辦法。措施是在大豆盛花末期打頂摘心,也就是摘取2寸左右長的頂尖。這樣能有效調整養分的分配,多供給豆莢,防止豆苗倒伏。如果是有效結莢習性的大豆品種,或者土壤瘠薄的大田,則不適合摘心,最好是採取噴施矮壯素的方法來抑制豆苗旺長,防倒伏。

大豆想高產?其實並不難!科學施肥、田間管理,低產不存在的

農諺“豆鋤三遍粒滾圓”,說的就是在大豆種植管理過程中,中耕培土的重要性。中耕培土可以起到疏鬆土壤、提墒抗旱、防寒增溫的關鍵作用,從而促進幼苗的生長,增強根瘤的固氮能力。中耕的深度可隨著大豆根系的生長狀況,從淺深再到淺,以免傷及根系。需要注意的是,大豆進入開花期後,應儘量避免中耕作業。

病蟲害防治是大豆田間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為大豆高產掃除障礙的有效措施。當田間出現蚜蟲、薊馬等刺吸式口器害蟲時,可以使用40%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或者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3000倍液噴霧;如果出現大豆紫斑病、灰斑病或者葉斑病等病害,可以使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者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以上用藥方案、濃度僅供參考,大家最好根據當時大豆抗藥性等實際情況選擇用藥。

總結

大豆想高產,科學施肥是基礎,田間管理是關鍵。我們要根據大豆的不同生長髮育時期對環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在不同時期的生長特性,採取相應的施肥和田間管理措施,才能獲得高產。在施肥方面,我們要施好底肥、種肥,適當追肥,補充氮磷鉀以及微量元素;在田間管理方面,我們要注意中耕培土、壓苗摘心以及病蟲害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