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年糕走进高校开连锁 新昌小将镇践行“三服务”

中午11点半,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食堂三楼,学生们鱼贯而入。来自新昌县小将镇的娄祝萍夫妇也开始忙碌起来。

娄祝萍档口开的是新昌炒年糕店。显眼的“新昌炒年糕”招牌,配合新昌特色小吃的美味图片,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目光。

点单,加料,炒制,娄祝萍在前台,丈夫与一位师傅在后台,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炒年糕很快就端到了学生手上。

“在家里做炒年糕和在学校还是有点不同,学校里单品要多,比如可以加火腿肠,可以加菌菇,可以加蔬菜等,要贴合学生口味,做菜动作要快。”对于如何适应“校园生活”,娄祝萍说的头头是道。

娄祝萍是新昌炒年糕进高校的先行者,走出家乡,来到异地,开起连锁,每一步两夫妻都走得很踏实。

炒年糕走进高校开连锁 新昌小将镇践行“三服务”

近年来,新昌县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新昌炒年糕产业,专门安排专项资金,推进新昌炒年糕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昌炒年糕成为对外交流的“新名片”。

如何鼓励引导村民去外地“闯市场”,成为摆在乡镇一级面前的必答题。选择到县外炒年糕创业的经营户,往往面临街区店面房前期投入大、审批难、风险高等实际困难,村民一般风险偏好较低,这些都是制约他们发展的“拦路虎”。如何降低创业风险,小将镇提出了“炒年糕进高校”的思路。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走访,浙江工业大学向小将镇抛出了橄榄枝,敢于吃螃蟹的娄祝萍夫妇在该校朝晖校区开出了炒年糕店,这也是全县首家落户大中院校的新昌炒年糕示范店。“县里给了我们资金补助,让我们在店面装修和购买设备上,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费用。另外,来自国内外稳定的学生人群,不仅是持续经营下去的保证,也是广泛宣传推介炒年糕的载体。”娄祝萍说到。一年下来,娄祝萍夫妇成功打响了新昌炒年糕的品牌,他们的档口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生,更吸引了国外友人,并对新昌炒年糕赞不绝口。

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他们便萌发了多开几家炒年糕店的念头。在新昌县农办、小将镇政府等多方牵线搭桥下,娄祝萍夫妇又分别在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校区开设了新昌炒年糕档口,并尝试统一管理。“从夫妻店到开始连锁店管理,我们仔细琢磨了包括如何管理,如何完善供应链等一系列问题。” 娄祝萍告诉说,十分感谢新昌县政府的惠民举措,如今他们年糕等原材料可以直接从当地年糕厂进货。“每两天快递一次,既新鲜又方便。”有了娄祝萍夫妇的成功案例,小将镇陆续有群众走出家乡,外出创业。

炒年糕走进高校开连锁 新昌小将镇践行“三服务”

在“炒年糕进高校”的基础上,小将镇提出“炒年糕进企业”发展思路,该镇结溪村结局山自然村村民王伟明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食堂开设了新昌炒年糕示范店,开业一年多来,生意很火爆,日均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并得到公司员工的一致好评。“以前,我们主要在家种植花木,风吹日晒,靠天吃饭,收入不是很稳定,现在通过开炒年糕店,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已经成为我们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平台”,王伟明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在“三服务”活动中,小将镇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小吃行业协会,将“新昌炒年糕”成功打入上海浦东新区“盛大天地全球研发中心”,通过在盛大源创谷内设立新昌炒年糕门店,有望借助互联网企业平台以“瑞幸”咖啡模式做优做强新昌炒年糕富民产业。

截至目前,小将镇累计推广发展炒年糕门店22家,其中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发展县外门店21家,门店进驻浙师大、浙工大等高校7家,进驻大华、盛大等企业4家,培训学员60余名,拉动就业180余人,促进农户增收600多万元。“小将镇以三服务活动为抓手,精准服务,高效对接,为推动新昌炒年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积累了小将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炜瑶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