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新疆 相隔五千公里的共振

東莞、新疆 相隔五千公里的共振

東莞、新疆 相隔五千公里的共振

天山西段南麓下,有一條名為“東莞路”的大道,南北走向,新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簡稱“三師圖市”)的醫院、學校就在這一路段上,是這座城市的民生大動脈。從DG車牌、東莞路,東莞援疆工作,帶動當地民生、經濟、社會變化的同時,也留下一個個鮮明的東莞印記。“沒有東莞援疆就沒有我們現在”。三師圖市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建波用一句話來表達。

10月28日到11月3日,東莞市委宣傳部組織中央、省、市媒體赴三師圖市開展專題採訪,南都記者隨團採訪,其間推出系列報道《走進“三師圖市”,南都記者帶你看東莞援疆新成果!》(南都App),今天我們再次將目光投向這兩個城市,聚焦這場始於9年前,從多個維度進行,跨越5000公里的同頻共振,如何從“輸血”到“造血”,改變著彼此。

共振

1

援疆幹部人才的到來

“我們來自嶺南,紮根西北”、“木棉花的風骨,也有胡楊情味”、“天南和地北,手再握一回”……《一起飛》是一首獻給支援三師圖市建設的廣東援疆幹部人才的歌曲。

2017年2月,東莞市第三批援疆幹部人才正式進疆,用近3年時間,讓“東莞奇蹟”在三師圖市落地生根,帶來三師圖市的進步。

廣東駐師市工作隊,也稱東莞援疆工作隊,是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下屬工作隊之一,負責廣東省對口支援三師圖市各項工作的組織、協調和落實。目前,工作隊共有128名隊員,包括黨政幹部、教師、醫生,其中來自東莞的有65名。援疆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是智力支持,他們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和本土實際,在這裡打造出一系列的創新模式。

“在不折不扣完成對口援建 ‘規定動作’的同時,結合師市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了系列援疆的 ‘自選動作’”。三師圖市黨委常委、副師長,駐師市工作隊隊長梁傑釗表示,其中共有5大品牌,分別為組團式合作、立體化招商、靶向式引進人口、多層次結對幫扶、浸潤式教育引導。

兵團向南發展,特別是集聚人口的部署是援疆的一項關鍵工作。東莞援疆工作隊,創造性地把對口援疆和扶貧協作有機結合,通過安排專項資金、推動專門政策、落實專人服務、成功促成三師圖市與雲南昭通開展勞務協作試點。

雲南昭通是東莞對口幫扶對象,昭通的土地面積約是東莞的10倍,大山環繞,可用土地非常少,雲南約有1/4的貧困人口在昭通。41歲的黃代洪,來自雲南昭通彝良縣,是靶向式引進人口模式下的案例。2017年年底,“縣裡領導到新疆考察後,回去後就開始動員”。黃代洪表示,他研究了政策,並和家裡人商量後,決定“遷戶”到三師圖市的41團草湖鎮。他和妻子成為2018年第一批從雲南昭通到新疆東純興集團(簡稱“東純興”)務工的人員,如今他在東純興的前紡車間,負責機械維修工作。對比此前當村委1520元的工資,現在他每月到手有4000元(含1000元的月補助)。這樣算下來,他和妻子一個月可以拿到8000元,遠高於此前在昭通的收入。此外每年還有探親費2000元,住員工公寓,兩位孩子入讀當地學校。黃代洪說,現在關鍵是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未來有更好的競爭力走上更好的崗位。

援疆和扶貧協作,給予脫貧人員機會改變生活,而他們一定程度上也給這裡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力。“不少來自昭通的人員曾經在沿海地區務工,他們的到來一定程度上帶來先進的工作理念”。圖木舒克市副市長,駐師市工作隊副隊長寧康認為。

靶向式引進人口的創新,得到了中央辦公廳和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等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

2017年以來,東莞援疆工作隊累計投入援疆資金1400多萬元,用於疆外轉移人口的安置補貼、住房保障、就業培訓、子女入學、醫療社保等一條龍配套政策保障。目前,雲南昭通共有34戶134人在41團草湖鎮落戶,60多名隨遷子女安排在草湖鎮中小學、幼兒園免費就讀。

共振

2

莞企投下最大援疆項目

要說三師圖市的變化體現在哪兒?這裡有筆直的公路,寬敞的“三館合一”綜合體,還有與老百姓最貼近的柴米油鹽。

“2017年我們來的時候,東純興一二期門外停的是自行車,2018年看到的是電動車,今年再過去看就是小汽車。”三師圖市電視臺副臺長、工作隊綜合協調組組長廖唯方表示。老百姓的生活正一步步變好。

東純興,是廣東援疆的標杆項目,也是援疆各省市中投資額最大的產業援疆項目,由東莞本土企業東實集團、東莞以純參與投資。項目總投資額近40億元,年生產能力設計為100萬錠,目前一期、二期共計60萬錠達產,三期的40萬錠也有25萬錠試產中,預計明年6月前,100萬錠將全部達產,屆時將可提供5000多個就業崗位。截至2019年5月,共有員工4337人,其中漢族1184人、少數民族3153人。

東莞援疆工作隊以“招商促產業,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聚人口”的思路推進產業援疆工作,充分發揮廣東產業的優勢,先後為師市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支持這裡健全產業體系、不斷壯大綜合實力。2017年就有紡織服裝、農產品深加工、電子信息、文化旅遊等領域。

關於招商,東莞援疆工作隊人員坦言,關鍵是因地制宜,而東純興能夠充分利用這裡的棉花資源和人力資源。

另外一家看中三師圖市資源的還有東莞上市公司嶺南園林,在草湖鎮投資建設的綠美南疆林業產業園(簡稱“綠美南疆”),從2016年10月啟動建設到現在試運營,共為周邊創造了上千個就業崗位。

產業項目的到來,遠不止脫貧攻堅的作用。“週末來的人不少”。新疆綠美南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段來軍表示,是南疆少有的綜合性園區,直接帶動了當地的第三產業。當前項目目標部分已達預期,其中一項是豐富南疆的園林綠化資源,本土的綠化植物只有五六十種,研究院經過研究注入了至少150種,這裡將打造成為南疆地區最大苗木資源庫,如今種植了2000餘萬株花卉苗木。

更多項目正在落地,將招商的目光擴展到全國。2019年上半年,三師圖市產業援疆落地和簽約項目共79個,計劃總投資約99.24億元,預計提供就業崗位約8800個。其中,總投資6億元的恆豐集團草湖1000臺噴氣織機項目已完成工商註冊,師市與順豐集團旗下豐農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豐農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投資建設5000畝林果種植示範基地,打造南疆乾鮮果集散基地。

經濟效應也有望顯現,2019年上半年,三師圖市實現生產總值38.25億元、同比增長8.7%;師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6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7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4元,連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元;新引進人口11506人,擬脫貧4266人。

共振

3

用“師徒制”培育“帶不走”的人才

都說東莞的教育很牛,東莞教育如何助力三師圖市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相較於產業援疆,教育援疆投入需持續性,又要耐得住寂寞,但是它的影響力又是驚人的。

當前,東莞支教團共有支教教師50人,分別由東莞市選派20名、廣東省韶關市、陽江市、揭陽市各選派10名教師共同組成。

2017年以來,超過1.9億元援疆資金投入到教育領域。在前兩批援疆項目投入建新學校的基礎上,續建擴建學校5所,新建改擴建幼兒園7所。三師圖市部分學校的設備已與沿海一二線城市無異,關鍵是教育理念的轉變。

“原以為這裡的教育基礎設施會很差,但到了三師圖市之後發現,經過多年援建,學校的硬件設施非常完善。”鍾廣春是東莞市大朗中學副校長,2018年8月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支教,現任廣東援疆支教東莞團團長、粵兵中學掛職副校長。鍾廣春說,支教的重點是提升受援地教師教學教研的理念和方法,培養一支永不撤離的優秀教師團隊。

鍾廣春本人就與粵兵中學的一名副校長形成師徒結對。“他在管理上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告訴我,我就想辦法幫他解決。”鍾廣春說。有一次,這名副校長詢問營養午餐的管理問題。鍾廣春就給他出方案,將旗語運用到午餐管理中,讓學生根據旗語進行用餐,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除對青年教師“一對一幫扶”外,上學期還組織兩批學校中層幹部和骨幹教師赴東莞市中小學跟崗培訓,促進了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效果明顯。粵兵中學2018年11月高分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

這種幫扶辦法正在三師圖市更多學校推廣。11月3日,南都記者從圖木舒克唐王城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遇到了51團中學老師熱米拉·熱合曼,他們將到東莞市市委黨校,開展一週的學習交流。熱米拉·熱合曼是九年級語文老師,她的結對師傅是江傑弟。熱米拉·熱合曼畢業於石河子大學,2016年旅遊管理專業畢業,考取教師資格證,2017年8月進入51團中學。剛開始,她模仿小時候的老師,過去怎麼教就怎麼教,很少讓孩子參與到課程當中。自從2018年,江傑弟來了後,她拜了師,開始嘗試新的辦法,通過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年準備公開課,師傅天天來聽我講課,給我建議和磨課。前後持續了兩週。”新方式下,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明顯提高。

教育的幫扶是全方位的,在圖市職校,東莞職校教育組團式援疆,為這裡培養出多個王牌專業。

2015年秋,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教研室主任李軍受命援疆,掛任圖市職校副校長,他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發展,創辦了服裝製作與生產管理專業。一年半援疆期滿後,李軍的妻子兼同事張蕾老師接力來到圖市職校,繼續從事服裝專業的教學工作。在他們之後,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老師黎敏又來到圖木舒克接班,讓這個專業更加枝繁葉茂。“在東莞老師的幫助下,無論是報讀人數還是競賽成績,都取得了飛躍式的提升。如今,這已經是當地職校最為熱門的專業了。”本土老師郭青青說。隨後2018年,東莞市技師學院智能製造學院院長,圖市職校校長章朝陽帶著6人團隊在這裡耕耘,結合本地情況增開三個專業,分別為學前教育、無人機、旅遊管理專業。

這裡不僅有“不撤離”的教師團隊,還有“帶不走”的醫療團隊,2017年以來從東莞、江門等地共選派援疆醫護人員99人,有效緩解了邊遠地區醫療技術人才不足的問題,提升了受援地醫療機構的技術和服務水平,同時還帶出徒弟383人,援疆醫生在三師圖市成了技術的代名詞。

共振

4

參加國語培訓增加競爭力

“咚嗆咚嗆……”距離東莞5000公里外,第三師東風農場的辦公大樓前,熟悉的鑼鼓聲響起,四隻獅子踩著鼓點,做著騰、挪、閃、撲、迴旋、飛躍等動作,周邊是聞聲而來的東風農場職工們,參與表演的是來自東風農場的農民和學生們。

南疆地區第一支農民(職工)舞獅隊,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2018年4月,東風農場醒獅隊在兵團援疆辦和廣東省援疆主要領導倡議和支持下組建起來,旨在深入推動三師圖市開展“兩先一大”(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示範區,凝聚各民族群眾大熔爐)示範創建工作。東莞華蓋醒獅武術隊的教練胡華蓋獲邀到東風農場授課。43歲的亞生·喀吾力是第一批的隊員,他不斷練習不斷請教遠在東莞的教練,成了東風農場的醒獅隊隊長,不僅帶了15名隊員,還應邀到多個地方交流表演。

今年6月,東風農場走出南疆,在對口援疆的東莞高埗鎮,和50多名群眾代表,攜手匯演2019年高涉鎮傳統龍舟節龍舟趁景文藝活動,東風農場職工群眾文藝隊表演了《農場的春天》《喀什賽乃姆》《刀郎舞——民族團結手拉手》等文藝節目。

東風農場黨委書記、政委李俊介紹,累計援助資金38萬元,東莞市多次聘請專業教練到東風農場現場培訓指導成立龍舟隊、南疆地區第一支農民舞獅隊、職工群眾文藝隊,豐富農場各族群眾的文化生活。

嶺南文化不僅在東風農場開花,在三師圖市的幼兒園、中學都興起了醒獅潮流。為期一週的採訪,從幼兒園到中學、民間,嶺南醒獅文化得到良好的普及。莞援疆工作隊介紹,從東莞邀請的專業舞獅教練進疆,對民族同胞學習舞獅技能進行培訓和指導,並組織三師圖市學校、幼兒園舞獅隊在暑假期間赴粵開展舞獅文化交流活動,通過文化傳播講授、套路動作示範和視頻演播講解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文化潤疆,還有在援疆企業和民族聚居團場中推動開展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和技能培訓。東純興是典型的代表,有約7成的少數民族員工,國語能力較弱,東純興辦起了國家通用語言培訓課,學員超過3800人,成為南疆地區規模最大的企業國家通用語言培訓班。美合日古麗·阿卜力米提今年21歲,是東純興細沙車間代理班長,學國語2年,現在已經能用國語進行基本交流,“以前不會國語,找工作有點難,現在學會了找工作容易了”。

民族員工通過參加學習培訓,提高了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水平,更好地實現了“一人增收,全家脫貧”。

共振

5

鎮街與當地結對子

在產業援疆、民生援疆、文化潤疆的過程中,東莞援疆工作隊調動了東莞本土鎮街的力量,讓他們直接參與到援疆工作當中,推行鎮團結對機制,多層次結對幫扶。

關於鎮團結對,要從2011年說起,源於東莞市獨力承擔支援任務壓力較大,同時東莞雖不轄縣(市、區),但各鎮街普遍具有較強綜合實力,有關領導人提議東莞市在統籌市級力量支援三師圖市的同時,有效動員各鎮街力量參與,以“一對一”方式結對幫扶三師圖市各農牧團場。

從2011年起,即組織東莞市有關鎮街與三師圖市農牧團場進行結對幫扶,重點在基礎設施、文教衛生、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截至2018年底,東莞市各鎮街累計為三師圖市各團場捐款捐物1億多元。

如東風農場就先後與東莞三個鎮結對子,2011年-2013年與東莞市大嶺山鎮街結對幫扶,2014年-2016年與橫瀝鎮結對幫扶、2017年-2019年與高埗鎮結對幫扶,結對鎮每年派出黨政代表團來場考察調研,為東風農場的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社會管理、人才培養、民生改善獻計獻策,提供了大量援助資金。醒獅隊就是在高埗鎮的努力下完成組建的。

在41團軍墾簡史館內,“探索推進鎮團結對幫扶”的經驗展區中,一幅幅圖片記錄著東莞多個鎮街的幫扶情況,另外還有東莞率先開展的“村連結對”,如長安鎮烏沙村支持41團8連創建旅遊特色連隊,石碣鎮桔洲村支持44團18連加強基層公共服務建設。

結對幫扶的形式非常多樣,除了文化交流,還有幹部到東莞掛職鍛鍊,掛點地方包括松山湖、茶山等鎮街園區。推動託雲牧場與東莞市鳳崗鎮簽署《農牧產品銷售合作框架協議》,至今推動託雲牧場15噸有機羊肉銷往東莞,銷售額約180萬元,幫助牧民增收約30萬元。2018年6月份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專門報道了東莞市鳳崗鎮幫助三師託雲牧場銷售羊肉、增加牧民收入的做法。

2017年12月18日,中辦、國辦聯合下發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向南發展規劃綱要》(中辦發〔2017〕74號)專門提出要“鼓勵一縣(市、區)支持一團場模式”,東莞與師市聯手探索的基層經驗上升為國家政策。目前已有東莞市、佛山市、中山市共10個村(社區)與三師9個連隊建立結對幫扶關係。東莞援疆工作的探索,在新疆當地得到複製推廣。

從2011年至今,東莞對口幫扶三師圖市,將近10個年頭,多維度下功夫,讓這一場相隔五千裡的同頻共振越來越朝著設定方向前進,從“輸血”到“造血”,東莞速度、東莞奇蹟、創新的理念,在三師圖市落地開花,記錄著東莞援建工作的努力,為當地帶去先進的理念,增強經濟競爭力,完善社會民生設施,提高教育醫療水平,提升當地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對於援疆工作而言就是最大的收穫。

採寫:南都記者 梁錦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