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汙染防治攻堅戰我們必須“贏”

2020年是全國生態環保鐵軍治汙征程極不平凡的一年,暖春三月,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硝煙還未散盡,一批批生態環保鐵軍們裝未卸、人未歇,風塵僕僕直奔“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打贏“阻擊戰”和“攻堅戰”,是黨中央和全國人民賦予生態環保鐵軍的使命任務,戰“疫”必勝,治汙更要贏。

生態興則文明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是環保人對全國人民的莊重承諾。現在,已經進入決戰決勝倒計時,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也將陸續開展現場督辦問責,重點汙染區域的數據在不斷刷新,這場必須贏的“國考”時刻考量著政府官員、環保鐵軍的初心、宗旨和擔當。

要扛守初心、擔使命的治汙之“責”。“第一責任人”是黨中央對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抓落實的總要求,“一崗雙責”是管發展的、管生產的、管行業的部門抓執行的目標要求。“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這“兩責四重”是對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要求和期盼。現在,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現場指揮部、大氣辦、散亂汙辦、河湖長、山林長等汙染治理機構和民間環保組織,全國上下重視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理念和行動自覺已經形成,關鍵是要逐級嚴格落實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擔責,分層分級實施政治追責、落實追責、終身追責。

要繪科學系統精準的治汙之“策”。汙染防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能“九龍治水”、政出多門、朝令夕改。2016年下半年,廣東省東莞市委、市政府針對該市水汙染嚴重、黑臭水體多的嚴峻形勢,制訂了科學、系統、精準的水汙染治理方案。這幾年始終堅持換將不換思路,緊盯地下汙水排查、截汙管網建設、雨汙分流入戶、零星廢水收集、699條河涌和22條黑臭水體治理這些重難點問題,一張藍圖幹到底,先後投入經費800多億元,每年解決幾個大問題,終於迎來勝利曙光。藍天、碧水、淨土和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是伴隨著人類進步和經濟發展而不斷催生,甚至緊密相連的。有發展沒汙染是不現實的,有汙染的發展肯定也是不均衡的,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沿海內陸和邊遠山區的汙染面源、汙染指數和治理模式也有差異。各級職能部門在組織實施汙染防治過程中,一定要秉承科學、系統、精準的治理原則,不能急功近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上的浪費。

東莞:汙染防治攻堅戰我們必須“贏”

要聚成建制大兵團作戰的治汙之“力”。在成體系打贏藍天、碧水和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中,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而臭氧治理又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廣東省深圳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龍頭,2019的GDP達2.69萬億,機動車保有量突破350萬臺,均排全省第一。近些年來,該市以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為契機,通過出臺最嚴格的管理措施,制定最優惠的環保政策,組建最優秀的治理團隊,採取“限、堵、調、扶、引”等辦法,用好政策和資金兩道槓桿,從購車限牌、入城限號、泥頭車限行、建築工地禁菸,到汙染企業關轉改、節能減排產業扶持、新能源政策全覆蓋,實現了經濟增速快、汙染治理好。2020年藍天保衛戰的國考指標是優良天數要達到90%以上,而且檢測區間和評估標準沒有絲毫彈性。現在已進入復工復產的高峰區,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派遣優秀領導,集中優勢兵力,動員優質力量,制定優勝方案,實施成建制大兵團作戰,政策調控、交通管制、交警、城管和環境執法等部門要深入一線、一體聯動、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才能實現事半功倍、標本兼治。

要走科技創新發展的治汙之“路”。隨著4G、5G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前沿科技在環保領域的探索、推廣和運用,高科技、新材料和新技術必將成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殺手鐧"。在國家環保大數據試點城市福建省福州市,通過引入整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搭建了"數字+生態雲"平臺,基本實現全省範圍內的生態數據資源全面共享開放,完成生態環境大數據向生態文明大數據轉換;杭州市依託阿里巴巴研發的城市智慧管理系統,能精準分析掌握市政供水、生活汙水的運行態勢、技術參數和汙染指數。當前,運用5G通信、物聯網、大數據和GPS定位等科技,已成為現代管理和城市治理的常態,特別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更要搶先研發,抓緊佈局、系統運用。現在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各級環保鐵軍要因地制宜,主動把培育環保產業創新、催生管理技術創新、提升發展質量創新融入汙染治理的全過程,要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環境保護的第一要務,持續接力建設管理好一數據(環保大數據)、一張網(環保指揮專網)、一幅圖(汙染監控圖)、一鏈條(科技產業鏈條),不斷提高汙染治理的科學監測、態勢感知和精準施策的能力水平。

東莞:汙染防治攻堅戰我們必須“贏”

要亮環境違法必究的治汙之“ 劍”。環境執法和環境監察是確保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制度保障,實行省以下生態環境部門垂直管理改革以來,較好地理順了人事任免和行政管理機制,但要全部解決遺留問題,不但要敢於亮劍,還要刀口向內。近幾年來,少數違法企業在產業園內偷埋排汙管道排汙,環境執法部門查不到,上級環保督察部門卻一查一個準。有的將排汙設備安裝在衛生間、菜市場和飯堂,白天歇晚上幹,公然挑釁環保法律底線;有的城市一年行政處罰上億元,企業應該受罰,屬地監管單位、環評以及第三方服務機構也應負有相應的責任。各級環保鐵軍擔負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在這個大是大非的關鍵節點上,必須要有鐵的意志、鐵的作風、鐵的紀律來鍛造環保鐵軍隊伍。在環境執法上,要雷厲風行、遵規守紀、嚴格執法,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保駕護航;在對內監察上,要關口前移、防微杜漸、治病救人,讓法紀成為不能觸碰的“高壓線”;在行業監管上,要堅持原則、一視同仁、秉公辦事,堅決不能讓環評機構、第三方服務和行業協會成為環境違法的“保護傘”。(文 | 廣東省東莞市生態環境局 史倫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