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知道咖喱中的薑黃,但也許沒有見識過薑黃的朋友圈

咖喱粉,是一種廣為人知的調料。不過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咖喱其實是一種混合調料,而不是來自一種植物的粉末。

咖喱,是以薑黃為主,加入白胡椒、小茴香、桂皮、乾薑、花椒、八角等多種香辛料配製的粉末。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它的主料——薑黃。

薑黃屬於姜科植物,因此它有很多姜科的親戚,不過名字和形象最像的還要說是生薑。另外,薑黃這種植物和中藥薑黃也不完全重合,同時也牽扯了其他兩味中藥。有時候到底說的是植物薑黃還是中藥薑黃,還是薑黃的姐妹,我們一步步往下看。


姜和薑黃有何不同


都帶一個“姜”字,姜和薑黃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來看一下。

薑黃,中藥裡用到的是姜科植物薑黃的乾燥根莖。生薑,姜科植物的新鮮根莖

。都為姜科,只是不同的屬種而已。只不過薑黃真的看上去比姜要黃一些,名副其實。除了顏色的差別外形真的很接近。

薑黃作為調料主要用在咖喱粉中,而姜的用途則比較廣,生薑、老薑在各種菜系中都很常見,乾薑則在燉肉滷肉的香料中更為常見。

雖都為姜科,不過薑黃和姜的功效卻是不同。

你可能知道咖喱中的薑黃,但也許沒有見識過薑黃的朋友圈

薑黃,中藥裡屬於活血祛瘀藥,味辛,性苦。功效為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中華本草》對薑黃的主治是這麼說的:主血瘀氣滯諸證;胞腹脅痛;婦女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風溼痺痛;跌打損傷;癰腫。

姜中藥裡有生薑、乾薑、炮姜,這裡以使用廣泛的生薑來說。​

生薑,屬於辛溫解表藥,功效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用於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還能解半夏、天南星和魚蟹的毒。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吃海鮮的時候習慣搭配一些姜了。


藥材薑黃的朋友圈究竟什麼樣?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薑黃朋友圈的幾位朋友要麼名字相近,要麼來源相近。

我們這裡所說的“朋友”也是中藥中的名稱,而非整株植物的名稱,因為這裡涉及同株植物不同部分名稱不同的問題。

具體看下薑黃的幾位朋友:鬱金、莪術、片薑黃。先從來源來看。



你可能知道咖喱中的薑黃,但也許沒有見識過薑黃的朋友圈


鬱金,為姜科植物溫鬱金薑黃廣西莪術蓬莪術的乾燥塊根。前兩種的塊根也叫做“溫鬱金”和“黃絲鬱金”,其餘的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鬱金”或“綠絲鬱金”。

這裡需要區分的是,植物薑黃的乾燥塊根就是“黃絲鬱金”,而植物薑黃的根莖才是中藥裡的“薑黃”。

莪術,為姜科植物蓬莪術廣西莪術溫鬱金的乾燥

根莖。這幾種根莖分別為稱為蓬莪術、桂莪術、溫莪術。(《中國藥典》)

你可能知道咖喱中的薑黃,但也許沒有見識過薑黃的朋友圈


片薑黃,不是薑黃切成的片,而是姜科植物溫鬱金的根莖趁鮮縱切厚片,曬乾而成。與溫莪術來自同一部分,但採收和加工方法不同,造成功效與主治也就不同了。

是不是有些暈了,如果看不懂也沒關係可以略過上面這些字直接看下面的圖,只要關注一下“切片、塊根、根莖”這幾個關鍵字就好了。


你可能知道咖喱中的薑黃,但也許沒有見識過薑黃的朋友圈


總結一下,薑黃、莪術、片薑黃屬於根莖類中藥,鬱金為塊根類中藥。

都帶“根”,那麼根莖、塊根又有什麼區別呢?

先說“根”,根是沒有節、節間和葉,無芽或極少數生有不定芽都部分。而根莖一般有節、節間、鱗葉或鱗毛,有芽或芽痕,有的生有不定根。塊根則是根的一種,形狀一般呈圓錐形或紡錘形,如上圖中的鬱金。

功效:

鬱金,味辛,性苦。功效活血止能,行氣解鬱,清心涼血,疏肝利膽退黃。《唐本草》記載鬱金: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莪術,味辛,性苦。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血瘀腹痛、肝脾腫大、心腹脹痛,積聚,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飲食積滯。(《中藥大辭典》)

片薑黃,味辛,性苦。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用於血滯經閉,行經腹痛,胸脅剌痛,風溼痺痛,肩臂疼痛,跌撲損傷。(《中國藥典》)

《本草綱目》:“薑黃、鬱金、蒁藥(莪術)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但鬱金入心治血,而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蒁藥則入肝,兼治氣中之血,為不同爾。”

《本草求真》表示薑黃與鬱金、蓬術功用非常相似,但鬱金入心,專瀉心胞之血;莪術入肝,治氣中之血;薑黃則入脾,既治氣中之血,又兼治血中之氣。


薑黃粉是否等於薑黃素?


薑黃素一度因為它的抗癌作用頗為受歡迎。薑黃素和薑黃粉一字之差,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呢?

這個其實,不太一樣。

薑黃素是從姜科植物鬱金塊根、薑黃根莖、莪術根莖和天南星科植物菖蒲根莖等中提取的一種化學成分。薑黃只是作為薑黃素眾多原料中的一個提取原料。除了用在抗腫瘤方面,薑黃素作為天然色素還廣泛地應用在食品工業,以及化妝品行業和醫藥行業著色使用。另外,薑黃素也應用在製作酸鹼指示劑當中。

反過來說,薑黃素也是薑黃含有的眾多成分中的一種,比如雙去甲氧基薑黃素、去甲氧基薑黃素,包括薑黃素這些都是薑黃中含有的薑黃類化合物。而薑黃粉則是把中藥薑黃研磨成粉,比如咖喱粉裡面,咖喱黃的顏色主要由薑黃貢獻。

如果非要說兩者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恰當一些。


“薑黃”的用途

如果我們搜索一下薑黃,會發現有這樣的介紹:“薑黃,又稱鬱金、寶鼎香、毫命、黃姜等”。

關於薑黃的用途也有古人用薑黃染色、驅蟲、釀酒的記載。不過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上面這兩句描述中提到的薑黃說的是植物薑黃,而

非單指中藥裡的薑黃。

姜科植物薑黃中可以提取“薑黃素”,而薑黃素以植物薑黃為來源包括它的根莖即藥材薑黃。早在上古時代就用來染絲綢。中世紀的亞洲也用薑黃來染棉織品,尤其是羊毛織品。在波斯和土耳其的古地毯中,所有的黃色染料均是以薑黃為基礎。

在驅蟲方面,薑黃素也可以防蟲。生活在馬克薩斯群島和瓦利斯群島的人用薑黃塗身防蟲。另外,在紙張防蟲方面,中世紀的伊朗人從中國進口的紙張在一面染有黃色,中國突厥斯坦攜來的漢文—伊斯蘭文的大部分寫本的紙張也有如此處理,這種做法可能與防蟲有關。

而在釀酒方面提到的薑黃,其實可以理解為藥材鬱金,也就是姜科植物薑黃、鬱金、莪術的塊根。《中國的薑黃與絲綢之路》中提到的將薑黃攙入用蒿子薰香的白酒中可以醫治黃疸病。其實說的也是鬱金“退黃”的功效。

最後,文到此,姜、藥材薑黃、薑黃的朋友們還有姜科植物薑黃,希望能給大家一個新的認識。

你可能知道咖喱中的薑黃,但也許沒有見識過薑黃的朋友圈

分享養生知識、探討健康哲學、共享輕悅人生,歡迎點贊關注哦^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