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種腦瘤中的“惡魔”,真的沒法救?

寫在前面:

訪談閆長祥教授一直是一個計劃,很多人提起他,作為醫生,他是神經外科的翹楚,各類複雜腦瘤的處理漂亮,完美,“做一例手術,出一個精品”也幾乎成為他的執念;作為管理者,他所在的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在業內聲名赫赫,有聲有色,成為一家出色的民營醫院,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得到了患者們的極大認可。

本期,邀請他談一談腦膠質瘤,是因為這種病風險高,不好治,晚期患者面臨極大的困擾 ,本期訪談,閆長祥的解讀或可給患者和更多人一些思考 、一些啟發。

遇到這種腦瘤中的“惡魔”,真的沒法救?

閆長祥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副院長兼三系主任、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知名專家,擅長各種顱內腫瘤(垂體腺瘤、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鞘瘤、顱咽管瘤等)和動脈瘤等疾病的診療,目前完成各類顱腦手術萬餘例,多次榮登中國名醫百強榜(膠質瘤、垂體瘤和顱底腫瘤領域)。


腦瘤,成為無數患者的夢魘,尤其面對常見的腦瘤——腦膠質瘤時,患者更多是恐慌、無助,在業內,腦膠質瘤素來以治癒率低、預後差、易復發、生存期短等特點讓人望而生畏,醫生常常要挑戰腦海深部的“手術禁區”,為患者爭取更多的可能性。

最常見的腦癌 治了也沒用?

2018年3月,臺灣作家李敖病逝,享年83歲,一代國學大師就此在文化神壇隕落。而折磨了他整整三年的疾病就是“腦幹膠質瘤”。

2018年8月,美國政壇的“符號性人物”、身患膠質母細胞瘤(4級膠質瘤)的美國共和黨重量級代表約翰·麥凱恩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1歲。

因為罹患惡性腦瘤而辭世,名人也難逃死亡宿命。實際上,腦膠質瘤是顱腦腫瘤中對患者危害性最大的腫瘤之一,也是最常見的腦瘤,其對病人認知功能的影響及易複發性又進一步增加危害,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在業內,腦膠質瘤素來以“不好治”讓患者和醫生頭疼。有醫生評價稱:以腦膠質瘤為代表的腦腫瘤是當前我國癌症攻堅戰中最難攻克的癌種之一。

“其實我不愛聽一句話:膠質瘤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治了也沒用。”——眼前的閆長祥,是全國的腦瘤診療領域的知名專家,做過萬例腦瘤手術後,他也成為眾多患者眼中的希望。這些年來,他和團隊對包括腦膠質瘤在內的腦瘤“對著幹,堅持幹”,探索治療腦膠質瘤的新路徑,但對付這類“兇險的惡魔”,過程並不輕鬆。

“腦膠質瘤可以說是腦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它們長在不同的腦部位置,症狀表現就不一樣。”據閆長祥介紹,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約佔所有顱內腫瘤的40%,其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見,根據惡性程度由低到高分為4個不同級別。發生部位上,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而兒童以小腦和腦幹較為多見,但腦腫瘤的發病原因至今尚無定論。

對於患者關注的治癒率,閆長祥指出,對於低級別腫瘤手術後輔以放療,預後良好,部分患者得以治癒。但難就難在很多患者是晚期,惡性度最高的膠質母細胞瘤,生存期可能只有數月到兩三年不等。

專家們認為,如果一旦診斷為惡性腦幹膠質瘤、膠質母細胞瘤、兒童腦幹瀰漫內生型橋腦膠質瘤(DIPG)等高級別膠質瘤,確確實實距離“死神”很近。此外,一些位於腦幹、丘腦、胼胝體等複雜部位的低級別膠質瘤由於位置複雜,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治療通常也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另外,腦膠質瘤的復發困擾著醫生和患者。”閆長祥進一步指出,目前談根治還很困難,膠質瘤與其他腫瘤不同,即使患者術後生存期超過5年,也不能認為完全根治。有些患者很多年後依然有復發問題,提醒患者需要堅持每年複查,若發現有復發跡象,及時到醫院治療,以防延誤病情。

遇到這種腦瘤中的“惡魔”,真的沒法救?

閆長祥在手術中

脾氣變壞?竟然是腦膠質瘤作祟

41歲的楊女士來自內蒙古,原來的她是一位知書達理,溫柔賢惠的好妻子,可是兩年來,她常常覺得自己渾身乏力,做什麼事情都打不起精神,記憶力也明顯下降,而且特別容易發脾氣,常因為一些小事情就無端發火兒。

這跟以前的她判若兩人,頭痛、頭暈、噁心讓她苦不堪言,最後輾轉各地找到了閆長祥,很快,閆長祥在顯微鏡下為患者分塊切下了6釐米大的腫瘤,完好保護了雙側大腦前動脈及其分支。

據閆長祥介紹,病理分析後,患者得的就是腦膠質瘤,腫瘤起源於右側額葉、基底節區,深達胼胝體,質地韌、部分已經鈣化。與重要的神經核團、纖維及血管關係密切,手術稍有不慎,可導致大出血或出現運動障礙,有很高的風險。

“該病因腫瘤生長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常見的症狀有頭暈頭痛、視力視野改變、偏癱、情緒改變、智力低下、走路不穩等等。”據閆長祥介紹,腦膠質瘤早期常隱匿起病,臨床症狀表現多樣。有些以情感異常和痴呆為主的精神症狀;有些以頭痛、噁心嘔吐為主的顱高壓症狀;有些以吞嚥困難,面癱,眼瞼下垂等為主的神經核團及顱神經體徵;有些以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走路不穩等為表現;有些以肢體抽搐(癲癇)起病。

但很多時候,腦膠質瘤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這讓很多患者失去了早期治療的機會,也成為了醫生們面臨的難題。

“在瘤體比較小的時候,沒有產生壓迫症狀時,多數也是沒有症狀的。”閆長祥提醒,膠質瘤的症狀表現很複雜,所以提醒公眾,不要出現相關症狀就一味恐慌,甚至諱疾忌醫;要對上述提到的這些症狀警惕,排除其他原因後,應該考慮來神經科完成相關檢查進一步確診病情。

遇到這種腦瘤中的“惡魔”,真的沒法救?

跑贏“死神” 聽聽老劉的故事

腦腫瘤手術風險高,一個好醫生常常是需要“千錘百煉”,而閆長祥的手術大部分面對的是複雜腦腫瘤,很多時候,遠遠超出一般手術的時間,七八個小時的手術就像一場“戰役”,醫生要拼,患者也要拼,以爭取最大的機會。

“沒錯,腦膠質瘤是個壞傢伙,我們不能忽視它的危險性,但決不能直接和死亡劃等號,更不能提前被嚇倒,主動就放棄了。”閆長祥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患者要有信心,醫生才會更有信心,戰勝病魔的機會就多了幾成。

這麼多年來,操刀過成千上萬例手術,他也見過了病人百態,50多歲的老劉就是其中一位。去年5月開車的時候,老劉和別人發生刮蹭,奇怪的是,事故的緣由竟是老劉在開車時突然對方向盤失去了控制力,車頭一別,蹭上了旁邊的車。

心裡犯嘀咕,老劉當天就到醫院做頭顱核磁檢查,結果發現顱內巨大佔位,最大直徑將近10公分,可疑高級別膠質瘤,不排除腦膠質瘤。聽到這個判斷,老劉和家人根本不願相信,半個月前,老劉還活躍在籃球場上,剛剛贏得了一場比賽。這才10來天,怎麼就查出腦袋裡長瘤了?回憶病史,老劉突然發覺自己記憶力下降、視物模糊已經有一年了,最近兩個月比較重。

果不其然,病理出來後確診屬於膠母4級,惡性腦瘤,患者和家屬馬上就慌了,所幸,手術還是順利進行,術後效果良好。閆長祥告訴老劉放下心理“包袱”,繼續做好後續的治療,然後回家別閒著,能幹什麼幹什麼,該幹嘛幹嘛,心態放鬆。

轉眼術後一年了,老劉又來複查,見面的時候,閆長祥看著這個高大魁梧的漢子,跟他聊天,老劉的生活一直很正常,打籃球、炒股、工作一樣沒落下,只是不會像以前那麼累了,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如果不說這是膠母4級術後的患者,誰能知道他得了膠質瘤呢,還是最惡的那一種。”

“4級膠母更像壞人中的‘極品’。但是即便是面對最壞的人,只要你還想好好活下去,就不要喪失對生的希望,努力打敗它!”這是閆長祥對所有患者的希望,說老劉的故事,他是想給腦膠質瘤患者一點信心,疾病這種事兒,遇上了就面對它,盲目樂觀或者盲目悲觀都沒用,希望膠質瘤患者都像老劉一樣擁有術後開掛的人生。

“治療技術不斷髮展,也有一些患病生存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很大程度上延長生存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閆長祥說,得病後,不埋怨不抱怨,心態很重要,樂觀的態度無疑有助於病情的康復,對家人也是一種安慰。作為醫生來講,不管手術大小都要一絲不苟、嚴陣以待,做最充分的準備。“我們的原則是‘做一例病人,出一個精品’,這是我對自己也是對學生的要求。”

我要問醫生:

閆長祥:臨床上仍以手術治療為主,早發現早治療,手術難度小、風險小、預後好,在切除腫瘤以後,根據後期病理化驗的結果、不同的細胞類型,再選擇術後放療、化療以及生物免疫治療等各種綜合治療方式,可以明顯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整體來看,應對腦膠質瘤需要“陸海空”聯合作戰,而不是單一的任何一種手段。

什麼人容易罹患該病,有明確的高危人群嗎?

閆長祥:目前來看病因尚不明確,所以並沒有特定的高危人群,但這類腦瘤特別偏好青壯年,比如20—40歲之間的年齡段是這種疾病的發病高峰期,當然兒童和老人也有發病。

病理報告顯示膠質瘤級別為Ⅱ—Ⅲ級,這是怎麼回事?

閆長祥:膠質瘤根據病理報告可分為Ⅳ級。其中Ⅰ、Ⅱ級偏良性,Ⅲ、Ⅳ級偏惡性。但臨床上病理標本並非單純某一級別的膠質瘤也是很常見的,Ⅱ—Ⅲ級膠質瘤是指病理標本中同時含有Ⅱ級和Ⅲ級兩種特徵的腫瘤細胞,這往往說明腫瘤在逐漸惡化。

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手術的安全?

閆長祥:手術自然會有嚴格的程序要求,作為醫生,都會盡己所能避免失誤,包括術前評估等,每一個病例都要全科討論:值不值得做?做了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當一例手術有爭議時候,我們也會全員討論,這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程。手術更需要集體智慧,即使是最年輕的大夫,也可以發表意見。總之,一切以患者安全為第一位。

預防腦瘤,我們普通人能做些什麼?

閆長祥:還是注意生活習慣吧,不要太勞累,生活有節制,保證一個充分的休息時間,所以睡眠很重要;要適當鍛鍊,可以提升免疫力;還需要保持一個愉悅放鬆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要懂得釋放,這些都對預防疾病有好處。

關注找醫生,看病更輕鬆,尋找中國最好的醫生,看這裡,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