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今天在手机素材的时候,一则新闻报道吸引了我。一位8岁女孩在长沙坐公交车的时候,大声辱骂老人,旁边的女乘客不满,当场出手扇了女孩3耳光。

这让我想起来上个星期带孩子出门去公园旅行的的经历,在做地铁的过程,一个中年妇女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发生了争吵,那个孩子言语辱骂老人,家长就在旁边看着,甚至还补刀几句。

《易经 系辞上传》说:“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简单点来讲就是一个人的话语就暗示了这个人将来的吉凶祸福,就像大家所熟知的“祸从口出”、“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俗语。

你永远不知道你说过的话,会对别人造成怎样的伤害,别人都说十几岁的孩子是心地善良的,其实不全是,她们也会打人,骂人,造谣,不计后果的去伤害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而且她们的心里也不会有一点点的愧疚,其实这种无意识的“恶语”伤人更甚。

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那就不得不引人深思,这究竟是怎么了?这种事情的出现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是什么导致小孩遇事容易“恶语相向”呢?

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孩子骂人的原因有哪些?

1、从孩子的角度看

  • 无意识的学习行为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我们都知道,婴儿模仿成年人的表情、动作以及语言式本能,并且每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注定一生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可是我们与人打交道产生的冲突常常都是由于意见不合开始吵架,继而骂人甚至打架。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知道,骂人是一种极其不文明的行为,轻则有伤和气或怨恨、重则引发报复甚至犯罪。

很多时候小孩子的情绪是无需介入的,人本身与情绪之间有自然的相处之道。有情绪发泄或表达出来情绪能量结束,情绪有自己的完成路径,普通的矛盾吵架其实还可以增进友谊。

但是有的家长会觉得很奇怪,自己家里人没有骂人的行为习惯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原因就是孩子在其他地方无意识的观察学习的来的习惯,如果家长没有在孩子最初表现出来的时候及时制止的话,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行为的“破窗效应”,变成“出口成脏”的一个人。

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 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

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忍不住想要骂人呢?一定是你在愤怒不开心的时候会选择用一种伤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孩子也是如此,骂人并不是孩子真正的目的,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内心现有的情绪。

正如《游戏力》的作者劳伦斯·科恩所表述的:孩子在感到危险或无助时,就会把愤怒和不信任的反应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此时孩子内心的想法无法用语言真正表达,只能通过语言暴力的行为要表现自己的想法。

所以说到底孩子会出现骂人的行为,自己本身除了无意识的学习行为之外,还有部分原因是孩子的语言误区,孩子对于语言的表达有着错误的认识。

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2、从家庭的角度看

作为中年人的父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习惯性的拥有两个标准:

在社会上,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因为种种顾虑,总是会习惯性的说“妥当话”,对其他人也是习惯性说“好话”,因为这样可以少怨。正如《史记 乐毅列传》说“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意思是君子之间即便是绝交也不会说彼此的坏话,现代社会不是不说彼此坏话,而是不敢说,这也是中年人“中庸”的一种体现。

但是面对孩子的时候,中年父母们又是特别敢于说“真话”,但是我们都知道“真话”不太好听。对此韩非子在《难说》中写道“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意思就是合情合理的真话是逆耳冲撞的除非贤圣没人能听进去,更何况是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的孩子。

另外品行问题是出自孩子,但根源还是大人,自古以来,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乃至一生的老师,孩子骂人与父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要是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骂人的话,孩子没什么自控能力,也分不清什么好什么坏,那么孩子就会潜移默化中学习父母的骂人行为。

之前发生的火锅店服务员开水泼顾客事件,服务员和顾客并不认识,泼开水的原因是服务员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无法容忍别人辱骂妈妈,经过一番争吵谩骂后,她忍不住心中怒火回到后面厨房,拿碗盛满了开水

这是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从骂人到更严重的行为只是一念之间,就像《名侦探柯南》里面的台词所言:“话只要一说出口,就没有办法再收回去,有时间人讲话就像是单刃,要是用错了就会变成棘手的凶器,甚至还有人因为口角误会失去一生的好朋友,一旦错过的话,就可能再也见不到面了”

所以家长平时的时候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总是不以为然,很多孩子一辈子都在和语言暴力的阴影作斗争。

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3、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

英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意思是人最初的心灵如同的白板,一切习惯都来自后天的。社会中的人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这些都使得白板染上了污渍。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家都不会骂人,但是送过去学校或者是培训班之后开始学会了骂人或者是其他的坏习惯。

所以说,外界的环境对孩子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总是说孩子好的学不会,什么坏的东西都能学会,这其实也是心里学中的一种现象,一个乖乖的孩子听到身边的小孩儿骂人,他会觉得稀奇,也想去尝试,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骂人仅仅是一种情况。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孩子骂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孩子有更容易的方法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糟糕媒体内容,网上的信息更是参差不齐,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孩子骂人的后果有哪些?

1、影响人际关系

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骂人会让别人感到厌烦,最后会导致孩子性格孤僻,朋友远离,孤立无援,孩子也会逐渐走向叛逆,他们更会骂人,这样周而复始,进入了恶性循环,没人会喜欢这样的孩子,就导致了人际关系非常差。

利刀伤人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微博上有人问:“你有哪些‘心碎不过一瞬间’的经历?”有个网友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他和女朋友平时关系融洽,自己所有的收入也都会主动上交。直到前几天,两人为了一点小事闹矛盾,女朋友脱口而出:“你作为男人就挣这么点很骄傲吗?怂不怂啊!”就在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所有真心都喂了狗”。

与人吵架,我们总是贪图言语之争,希望可以享受中伤到他的一时爽快。

在电视剧《大宅门》里面由斯琴高娃扮演的二少奶奶和白老爷子给了我们最直观的教育,

剧中白老爷子儿子的马车被砸马被杀,心里始终是咽不下这口气,打算以牙还牙的时候,二少奶奶顾全大局,劝着白老爷子:“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是白老爷子没有听劝,最后还是决定出了这口气,争了个口舌之快,但也因此惹来更多麻烦的时候懊悔不已,羞愧地说:“后悔当初没有听二少奶奶的话啊。”

一般这个时候很多的身边人都会借此来一句:“你看让你不听我的,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了嘛?”

可二少奶奶这时候却说:“该出气就得出气。”一句话,显出了二少奶奶的敞亮,也没让白老爷子下不来台。

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2、破坏家庭和睦

你想一想,如果你的家庭里有人总是骂人你是什么感觉,或者你在家里骂人,那家里的气氛就会到达冰点,在家骂人会严重得破坏家庭关系。

孩子在家里骂人,会让生他养他的父母寒心,如果管教起来又是吵得天翻地覆,会让长辈们无可奈何,破坏一个家的和睦。

3、扰乱社会风气

孩子生活在社会中,如果骂人成风,这些孩子如果不进行教育,长大以后也如此的话,会使恶劣的社会风气从底层开始蔓延,扰乱整个社会的风气。

以上这些不难让我们感受到孩子骂人这件事的严重性,现在的社会以及教育并没有很重视这个问题,那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摆脱孩子这种恶劣的语言习惯。

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父母如何改善孩子骂人的这一行为呢?

方法一: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

密切关注与孩子一起玩耍的朋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好孩子一起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因此一定要注意与孩子接触的都是什么样的人,是好是坏,如果是好孩子,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坏孩子可以远离,其实这样有一个弊端,孩子的相处看的是能不能玩的来,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欢和那个骂人的孩子一起玩,那么就需要好的家长提前教育了,提前让孩子分辨是非,明白好坏,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

人际关系是一个大课题,教会了孩子不要骂人,还是会由一些人招惹孩子骂孩子,要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这种问题,首先,要学会孩子隐忍,这不代表让孩子受气,学会隐忍,这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其次,好言相劝,再次,就只能找老师出面解决。教育小孩对待小孩的方式,没有清晰的标准去衡量这个度,你说孩子跟同学闹矛盾,是批评自己小孩还是埋怨人家的孩子?前者会不会造成孩子自卑怕事懦弱的性格?后者会不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凡事推到其他人身上的后果?

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方法二:父母要反省自己。

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乃至一生的老师,看看自己平时跟孩子是怎么说话的,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骂人,即便是开玩笑也不可以,要是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骂人的话,小的孩子没什么自控能力,也分不清什么好什么坏,他们甚至觉得骂人挺好玩的,那么孩子就会模仿的父母。如果作为父母平时总是骂人,那么就要改变了,先让自己变的礼貌起来,通过第一影响力去教育孩子。

还有就是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可是这些动画片也都是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家长陪着孩子看动画片,挑那些适合孩子的,这些动画片能影响到孩子平时的语言习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全靠模仿,如果父母再陪着看的话,可以给孩子附上讲解,很是重要。

其次,要抽空跟孩子谈心,告诉孩子骂人、说脏话是不对的,是不礼貌的,一定要用坚决的态度去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家长如果发现了孩子不礼貌的行为,马上制止,并且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

孩子喜欢“骂”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关键,家长试试这3招

方法三:规划孩子的未来生活环境。

在这里我的意思不是孩子的一生要由家长掌控,什么都要让孩子按父母的安排做事,而是想让父母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比如,精心挑选孩子的生活环境,教学环境,学校的教学质量,身边接触的人的品德素质等都考虑在内,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减少孩子因为无意识的学习行为或者是社交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误区。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不管是任何一段关系都是如此,包括亲子关系,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骂人”的这一行为,比起成绩,良好的品德和独立明辨是非的能力才是立世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