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鑑別乳腺疾病,小心惡性腫瘤偷偷潛伏

乳房腫塊,是由於乳房組織的構成不同而使內部長有腫塊的一種疾病。乳房腫塊十分常見,在中國過半的女性會有乳腺腫塊或結節。除乳腺癌為惡性乳房腫瘤外,其他大多數腫塊和結節並非癌症,通過恰當的治療和護理,均可恢復健康。有四種常見的乳腺疾病容易混淆,需加以正確的鑑別。

謹慎鑑別乳腺疾病,小心惡性腫瘤偷偷潛伏

常見的乳腺疾病分類

乳腺增生

分為小葉增生結節和囊腫。結節的腫塊形狀不規則,常常為多發性的,呈片塊狀、結節狀或條索狀,與皮膚和深部肌膜不粘連;囊腫則邊界明顯,質地較軟。乳腺增生局部會有輕度到中度的觸痛,腫塊可隨月經週期變化,常在經期疼痛感明顯,腫塊變大,月經過後疼痛感減輕,腫塊及結節也隨之有所縮小。

乳腺炎

多發生於哺乳期女性。但發生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當中,漿細胞乳腺炎如今較為常見,這種乳腺炎是乳腺的一種慢性非細菌性炎症。常伴有乳房脹痛、紅腫,乳房常常可以摸到硬塊,病情進展後可能形成乳腺膿腫。

乳腺纖維瘤

這是最為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多發於青年女性,40歲之後少見。腫塊多為規則的圓形,一般直徑不超過4釐米,質地韌實,邊界清楚活動度大,與皮膚無粘連。乳腺纖維腺瘤沒有痛感,發於乳房外上象限,呈圓形或卵圓形,臨床多見1~3cm,而且纖維瘤的增長速度緩慢,妊娠或哺乳期時可急驟增長,一年之內增長在5毫米之內屬於正常現象。

纖維腺瘤惡變成纖維肉瘤或乳腺癌者極少見,不到1%。

乳腺癌

在較早期時通常無明顯疼痛或不適感。乳腺癌腫瘤生長速度快,表面不光滑,質地堅硬,界限不清,不易推動。這種腫塊往往一經發現就已經較大,到晚期時局部皮膚出現潰爛、浸潤,出現疼痛。它可導致乳頭內陷,併發生腋窩、鎖骨上淋巴結及臟器轉移,危及生命。

謹慎鑑別乳腺疾病,小心惡性腫瘤偷偷潛伏

乳腺癌入侵的五大信號

1、出現疼痛感:在疾病的早期,一般不發生疼痛感,只有少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如:隱痛、牽拉痛、刺痛或鈍痛等。

2、出現腫塊物質:出現無痛性的腫塊物質,是很多乳腺癌患者的首發症狀。其表面多為不規則的凹凸不平狀,邊界不清楚,質較硬韌,部分堅硬如石。

3、乳房的外形發生變化:正常乳房擁有相對完整的弧形輪廓,當患了乳腺癌這種疾病後,這種輪廓將會出現缺損,或者形狀發生改變。

4、當患者的皮膚受到損害時,還會出現異常。一般情況下,常常會出現橘皮狀。

5、乳頭出現溢液:隨著乳腺癌患者病情的發展,少數患者會出現乳頭溢液的症狀,臨床上多為無色、乳白色、紅色等。

自檢乳腺腫塊

如果自檢時摸到乳房有腫塊,也不必慌張。女性乳房構成複雜,摸到的硬塊並不等於腫塊,也可能是正常的韌帶、腺體、脂肪團。女性可以對照以下幾種乳房疾病的特徵,辨別不清時最好及時到乳腺科請專業醫生鑑別。

1、月經前乳房脹痛:摸到小硬塊,經後消失,屬於正常現象。每次經前1~2周出現乳房脹痛,並且隨經期結束而消失,屬於正常現象。如果脹痛比較嚴重,還伴有頭疼、乏力、緊張、失眠、便秘等症狀,可能是經前綜合徵,可以諮詢婦科醫生如何緩解。

2、經期前,乳房脹痛並摸到邊界不清的腫塊,可能乳腺小葉增生。乳腺小葉增生引起的腫塊多為顆粒狀結節,小如芝麻,大會結塊,但沒有明顯的邊界,與皮膚和深部組織也無粘連,且乳腺B超無腫塊或低迴聲結節等特殊表現。

一般來說,乳腺小葉增生無需特別的治療方法,儘量保持良好心態,調整飲食。據瞭解,生育後堅持母乳餵養,可緩解乳腺小葉增生。

3、年輕女性乳房摸到表面光滑活動腫塊或是乳房纖維腺瘤:乳腺纖維腺瘤是最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多發生在18~25歲之間的青年女性,多為單發性。乳房纖維腺瘤引起的腫塊多數呈圓形、橢圓形,生長緩慢,腫塊的界限分明,且容易被推動,腫塊與皮膚之間無粘連。

4、週期性乳房脹痛:摸到多發性、結節樣的腫塊,有時乳頭會溢液,可能是乳房囊性增生病。上述案例中的小玲就屬於單純的乳腺增生,據瞭解,單純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惡變,但若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惡變的可能較大,屬於癌前期病變,應每隔3個月複查一次。

5、腫塊可推動:擠壓有血性溢液,可能是乳管內乳頭狀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的腫塊多在乳頭附近,櫻桃般大小,質地軟,可以被推動,輕輕擠壓腫塊可見乳頭有鮮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性液體流出。乳管內乳頭狀瘤屬良性,但6%~8%的病例可發生惡變。

6、不痛的腫塊:乳房皮膚出現小凹陷,小心是乳腺癌。“橘皮樣”改變,即乳房皮膚出現小凹陷,像小酒窩一樣,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狀。乳腺癌引起的腫塊沒有明顯痛感,表面堅硬,疙疙瘩瘩,邊界不清,而且生長速度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