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歷史故事,莫怪假佛假寺騙錢財,這乃佛祖時代埋下的種子

通常人們都會把吳承恩看作一個最虔誠的佛教徒,試問還有誰會為了信仰,去寫一部長篇神話小說來推廣佛教呢?思來想去,只有吳承恩!然而最虔誠的信仰,帶來了吳承恩對佛教亂象最尖銳的諷刺!

古印度釋迦牟尼傳法49年,那時的佛教,是清貧的佛教,那時的首批教徒不乏達官貴人,但它依然是一個低欲的宗教。因為這正是釋迦牟尼建立佛教的初衷之一,消除人對物質的慾望,這樣才能去除煩惱,消滅無明,達到覺悟解脫。

佛教歷史故事,莫怪假佛假寺騙錢財,這乃佛祖時代埋下的種子


所以釋迦牟尼規定,凡佛教僧人,一不收錢,二不聚財,除了幾件衣服和一個乞討用的缽盂以外,佛教僧侶一律禁止擁有私人財產!就這幾件衣服還不能是好衣服,必須是破布拼接的百衲衣,僧侶依缽乞食,不可“點菜”,不可挑剔,施主給什麼你就得吃什麼,每天中午之後,所有人都不能再吃飯。

佛教歷史故事,莫怪假佛假寺騙錢財,這乃佛祖時代埋下的種子


可以說衣著方面是向中國的丐幫靠齊,吃飯方面是從生物學角度向人類極限發出挑戰。這些都是釋迦牟尼從自己修行的過程中總結出來,其實大有深意,比如你穿著破衣服,自然感覺不光彩,但這種“不光彩”正是虛無物質追求和與人攀比之心的體現,當你不再執著於這些時,物慾便會無限降低離解脫又進一步。

佛教歷史故事,莫怪假佛假寺騙錢財,這乃佛祖時代埋下的種子


實踐過程中,釋迦牟尼發現,教徒們的物慾遠沒有他那麼容易放下,很快弟子們就開始其他方向的物慾追求。

比如拂塵。

古印度所在地區溫暖溼熱,人們長居處多森林因此飽受蚊蟲侵擾,為排解弟子們的煩惱,釋迦牟尼允許使用拂塵。但很看,僧侶間就開始盛行拿拂塵來攀比,比誰的精美華麗,比誰的材料稀有,於是釋迦牟尼又規定:僧侶所用拂塵,必須簡單樸素。

佛教歷史故事,莫怪假佛假寺騙錢財,這乃佛祖時代埋下的種子


當然,你可以對這個傳說表示質疑,因為拂塵這玩意起源於中國秦漢時期,通常的說法是漢傳佛教覺得這東西好,優雅好用還不殺生,於是就收成了佛教法器,釋迦牟尼那會兒的古印度有沒有這玩意真不好說。

但無論故事如何,這都表現出了釋迦牟尼時期的佛教,並沒有完全達到他心目中的樣子,物慾縱橫於世間,同樣也在佛教中暗流洶湧。因此釋迦牟尼滅度時,佛教內部發生了一系列大事。

比如,當時佛教信徒們從各個地方匯聚到釋迦牟尼在世時的傳法之處,一致認為應該把佛祖說的話記錄下來,將智慧傳承下去,但這場“研討會”被人為做成了閉門會,大量弟子無法參與,這也直接造成了佛教日後的大小乘分家。

這場會議,不止違背了佛祖不留文字的主張,同時也充斥著濃厚的權利鬥爭,並且還將佛祖“不收錢,不聚財”規定一併廢除,一時間江河日下,僧侶借信仰斂財的扭曲行為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吳承恩《西遊記》一書中,在很多地方都將佛教置於道教之上,這體現了他的精神追求,然而在最後階段,卻設計了迦葉、阿難索賄,以及索賄不成傳無字假經的情節,儘管最後是以取經小分隊功德並未圓滿,把劇情給圓上去了,但這裡面尖銳的諷刺意味已不能再明顯。

佛祖時代如此,中國古代如此,現代亦如此!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去寺院參觀,僧侶會先收門票,再勸人捐錢,香錢油錢許願池裡的錢,功德箱裡的錢,約見大師談心的錢,甚至還有算命的錢?求菩薩保佑升官發財,免除疾病。

佛教歷史故事,莫怪假佛假寺騙錢財,這乃佛祖時代埋下的種子


這樣的寺廟僧侶侮辱自己的信仰,同時也魔化著社會。如果保佑你升官發財的是菩薩,是合理有效的,那麼充當保護傘的貪官黑惡勢力也就是合理的,甚至是充滿佛性的?!

歪理!

如果保佑你健康,幫你去除疾病的是菩薩,那麼給醫生紅包,買賣身上的部件也同樣是合理和充滿佛性的?!

邪說!

僧人自以為信仰使然,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了卻施主心願,自己並未作惡,但仔細想一下這種傳播出來的難道不是邪念溫床,惡果之因?

歷代法師多有嚴守戒律,信仰精純者,可為什麼代代只認金錢的偽僧邪寺更多?

我國古代寺廟多有異常奢侈華麗者。比如南北朝時期有本著名的佛教文學《洛陽伽藍記》,記載了當時洛陽寺院的盛況,其富麗堂皇,超出人們的想象,讓皇宮奢華顯得那樣蒼白,這裡截取一段,有興趣可以搜下原文感受一下。

佛殿僧房,皆為胡飾。丹素炫彩,金玉垂輝,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鹿苑,神光壯麗,若金剛之在雙林。伽藍之內,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京師沙門好胡法者,皆就摩羅受持之。戒行真苦,難可揄揚。秘呪神驗,閻浮所無。呪枯樹能生枝葉,呪人變為驢馬,見之莫不忻怖。

而佛祖時期的破衣缽盂,也早已鳥槍換炮,很多僧侶曾用的器具,如今也已成了絕世珍寶,比如陝西法門寺出土的錫杖、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袈裟等,這些在今天價值連城的珍寶,複製一件都是幾十萬,在當時也已價值不菲,妥妥的奢侈品無疑。

佛教歷史故事,莫怪假佛假寺騙錢財,這乃佛祖時代埋下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