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安祿山,作為造反、叛逆的代表之一被已歷史定性為反面人物,怎麼說他壞都不為過。但他始築雄武城而逐步建成現在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歷史文化名城——宣化古城的實事不能改寫。試想,如果當時安祿山沒有造反之心,或者是沒有將造反基地選擇在宣化,也許宣化能留下來的歷史記憶不能這麼詳實,建制不會如此之高,更不會成為歷朝歷代都不忽視的要地,只會是普普通通一個小鎮、小村罷了。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唐玄宗李隆基影視形象

公元712年,唐王朝第九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決心復興唐朝。

事實上他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皇帝,重視官吏選拔,善聽官員諫諍,對武后執政期的弊端大加改革。

到開元廿八年(公元740年),唐朝所轄的縣有1573個,戶數達到了8412871戶,人口48143690人,人民生活富有,社會秩序安定。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李隆基實行改革中的一個重大舉措就是改革了京師宿衛兵和邊境戍兵,設置了節度使。

開元三年(公元715年),李隆基在現在河北北部一帶設置了幽州節度使、經略鎮守大使,轄媯、幽、易、平、檀、燕六個州,是抵禦奚和契丹入侵邊疆的軍事重地。

宣化(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即為媯州轄區,當時在媯州境內設置了懷柔軍,駐紮軍隊超過五萬。

到了唐玄宗統治後期,大約是開元末年開始,他開始被成績衝昏了頭腦,重用宦官、生活奢侈、政治腐敗。

在宦官高力士的運籌推動下,唐玄宗重用李林甫、安祿山出任將帥宰相。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李林甫嫉賢妒能,凡是有才能和功業超過自己受到皇帝寵信或官位有超過自己可能的人,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

但李林甫又非常善於偽裝,經常是表面上裝出友好,暗中卻陰謀陷害,所以世人稱之為“口有蜜腹有劍”,還為我們貢獻了一個成語“口蜜腹劍”。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唐玄宗的腐敗還體現在對寵妃的無比嬌慣上,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故事諸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等等多如牛毛。這裡單說一二就足見李皇帝涉“紅顏禍水”有多深。

由於楊貴妃得到重寵,唐玄宗不僅將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

就連她的兄弟們都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

玄宗遊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加。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安祿山影視形象

安祿山,本是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南)的混血胡人,原名阿犖山。

他的母親是一個女巫,父親死後帶著阿犖山嫁給了突厥人安廷偃。

適逢突厥部敗散,就與安廷偃哥哥的二子安思順逃到幽州,於是冒姓安氏,名叫祿山。

安祿山剛愎殘忍,善於臆測人的性情,這估計是得到了女巫孃的遺傳。

他表面上裝作愚蒙不敏慧,實質上狡猾奸詐,他還重金賄賂上下官員為自己鋪路,獲得了唐玄宗的無比寵愛和信任,甚至被楊貴妃收為養子,開始升為平盧兵馬使。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傳說體態肥碩的安祿山常常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翩翩起舞”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唐朝所轄的州達到了331個,設置了10個節度使經略使守衛邊疆。

宣化地方是范陽節度使管轄範圍。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受寵的安祿山就被連升三級,先後任營州都督、平盧節度使,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任范陽節度使,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又兼任御史大夫。

當時的長期太平,人民已忘記了戰爭。

唐玄宗春秋已高,又被寵幸的楊貴妃鉗制封固,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朝政,綱紀大亂。早就蓄謀已久的安祿山算計到天下可以取得,就於這一年(公元747年)假稱要抵禦外族入侵,開始在范陽以北(今宣化)修築城堡。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小學生在宣化博物館參觀安祿山修築雄武城的沙盤模型

安祿山用他控制的雄武軍和役使百姓築城,築成了一座東西略長於南北,內設十字街的橫方形城堡,南北長約1200米,東西長約1500米。

因為是以雄武軍為主體修築的城堡,於是就稱之為雄武城。

這座城後來在唐僖宗設置武州時改為武州城,也就是現在宣化城的雛形,不過只有現在的一半大。

安祿山修築了雄武城,就開始在這裡儲備兵士集聚糧草。他收養歸降的同羅、奚、契丹等族兵士8000人作為假子,教練家奴擅長弓矢的數百人,蓄養單于、護真大馬三萬匹,牛羊五萬餘,提拔行伍人充任大將,暗中還派胡商到各道經商,每年給他輸財一百萬,又令群商購買棉綵朱紫服裝數萬件,作為叛亂的物資準備。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唐玄宗和楊貴妃影視形象

對於安祿山的反跡,許多朝臣向唐玄宗上言。但唐玄宗根本不信,反因李林甫追求專寵和鞏固自己地位的陰謀所致,更加重用安祿山。

天寶七年(公元748年)賜給了安祿山享有特權的鐵劵,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又賜給了安祿山東平君王爵位,開了唐朝將帥封王的先河。

唐玄宗還任命安祿山兼河北道採訪處置使,給了他“根據情況自行處理,先執行後報告”的權力。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又按照安祿山的請求,讓他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權力更大,更加驕橫。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就這樣,安祿山蓄謀叛逆十多年,終於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假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率領所轄的三鎮軍隊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兵共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在范陽起兵反叛。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幫手史時明,此人是他的同鄉,所以安祿山反叛史稱“安史之亂”。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宣化古城鎮朔樓

安祿山最終沒有成功,但這座雄武城卻留了下來。

前面提到,在唐僖宗時雄武城改為武州城。

五代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以割讓包括武州在內的幽、雲十六州、歲貢帛30萬匹,認比自己小11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皇的代價,借遼兵打敗後唐建立後晉,遼改武州為歸化州。

金滅遼後,於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將歸化州改為宣化州,這是宣化這個稱謂的第一次出現。次年(公元1168年)又改稱宣德州。

公元1260年,元代將宣德州升為宣德府,領宣德(今張家口市宣化區)、宣平(今張家口市萬全區)、順聖(今張家口市陽原縣)三縣。

明代宣化成為邊防重鎮,稱宣府鎮,設萬全都指揮司,下設23個衛、所(包括現張家口壩下地區和北京市延慶區)。

到了明永樂年以後,宣府鎮地位又被提升,加派總兵,掛“鎮朔將軍”印,鎮守邊防。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鎮朔樓夜景

明代,宣化城堡得到進一步建設,形成現存宣化古城的規模。

據記載,明王朝先後18此大規模的修築長城,增修城堡,在長城沿線設“九鎮”,又稱“九邊”。

宣府鎮是明長城東起第三鎮。

宣府鎮所轄兵馬是九鎮當中最多的,除本地駐軍外,朝廷每年還派遣河南都指揮使二員,分春秋兩季率官軍4000多名輪流來宣駐守。

宣化城內駐軍最多時高達56000人,也有說超過10萬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軍城。

此間,宣化更因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鎮守宣府鎮,於1394年按照王城的建制擴展宣化城建築,建成周邊24裡有餘的城垣,並沿城設“一關七門”,城內建成了鐘鼓樓,特別是鐘樓建築精美、工藝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被稱為“第二黃鶴樓”,樓上懸掛的一座宣府鎮城鍾重達千餘斤。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宣化古城鐘樓——清遠樓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宣化古城鐘樓——清遠樓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宣府鎮城鍾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設置宣化府,領三州七縣,即保安州(今張家口市涿鹿縣)、延慶州(今北京市延慶區)、蔚州(今張家口市蔚縣)、宣化縣、懷來縣、赤城縣、龍門縣(後併入赤城縣)、西寧縣(今張家口市陽原縣)、萬全縣(今張家口市萬全區)、懷安縣。

宣化府的軍事地位仍然十分重要,府衙所在的宣化城還是當地的政治經濟中心。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一位女孩在宣化古城鐘樓下起舞

現在懸掛在宣化古城中心鎮朔樓上“神京屏翰”巨幅匾額,是清乾隆皇帝巡幸宣化府時所書,意為拱衛京城的屏障,宣化儼然已是“京西第一府”。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安祿山早已作為造反、叛逆的代表之一被歷史定性為反面人物,怎麼說他壞都不為過。但他始築雄武城的實事不能改寫。試想,如果當時安祿山沒有造反之心,或者是沒有將造反基地選擇在宣化,也許宣化能留下來的歷史記憶不能這麼詳實,建制不會如此之高,更不會成為歷朝歷代都不忽視的要地,只會是普普通通一個小鎮、小村罷了。

安祿山造反大本營成為明清時期“神京屏翰”

小學生在宣化博古館參觀現存宣化古城沙盤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