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降息”後首日,股市送“大坑”。

11月6日一大早,科創板出現首次破發,而且是兩隻,分別是昊海生科和久日新材。

昊海生科開盤價88.53元/股,開盤即破89.23元/股的發行價,尾盤勉強收回,挽回一絲顏面;久日新材今天也是首次破發,而且直到收盤也沒收回66.68元/股的發行價。

近期打新市場確實比較慘,最慘記錄接連被打破。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圖片來自:Pixabay)

首先,渝農商行成為上市首日第一支沒有達到44%的漲幅的個股,目前在破發邊緣深思,跳還是不跳呢?這是個問題。

接著,昊海生科6個交易日破發;

久日新材更可怕,上市第二天就破發。中籤者上市當天賣能微賺,次日賣要虧335元!

這背後蘊藏著什麼變化?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短期來看 打新紅利漸漸消失!

打新收益率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上市第二天收益變為負數,上市當天就破發的可能性在無限增大。

辛辛苦苦中了個籤,但第二天還虧錢!這對投資者的心理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

這和階段性發行新股有點多有關。

按網上發行日計,10月以來發行的新股數量已多達33只,平均每天發行超過1只新股。在相對較快的新股發行節奏的影響下,階段性新股供給量顯著增加,稀缺性降低,總體壓制了新股二級市場表現。

不止是科創板收益率在下降,非科創板來說也是一樣。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據證券時報統計,年內非科創板新股連續一字板數量的平均數為7.14個。分季度來看,今年一季度至三季度,非科創板新股連續一字板數量的平均數分別為7.67個、6.45個和8個,而進入四季度以來,則驟降至4.75個。

因此,整體新股收益率下降已經呈現出一種趨勢,由於科創板目前發行的市盈率普遍高於非科創板,因此科創板中籤的同學當天就要開始小心,非科創板在4個漲停之後就要小心。

目前今年發行的,在破發邊緣的新股有以下幾隻:渝農商行、鴻合科技、傑普特、天準科技、仙樂健康、麒盛科技、新光光電、三美股份等等(見下表),其中科創板的有3只,非科創板5只。這8只是有可能在一天內完成破發的。大家要注意。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這意味著,A股打新的紅利科創板將在今年末消失,創業板和主板的打新紅利最終也會在明年或後年消失。

註冊制的全面推開,將完全堵上打新必定賺錢的這個bug。該到了轉變投資思路的時候了。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長期來看 破發是好事!

首先,破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我們不是破的太早了,而是破的太晚了。

2019年截止目前,國內共發行新股197只,破發3只,破發率不到2%。

美股今年上市364只,破發75只,破發率20.6%。每發行5只,就有1只破發。

相對發行價跌幅超過50%的有18只,其中醫療健康領域是破發重災區,佔比61.1%;其次是非日常生活消費品,佔比16.7%;還有通訊,佔比11.1%。

破發最嚴重的前20只個股中還出現了5只中概股,分別是蘇軒堂(中藥)、萬達體育、雲集(微店)、老虎證券(美股)、如涵(網紅電商)。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港股破發率更為恐怖,今年截止目前上市141只,破發64只,破發率45.4%。相當於每發行兩隻就有一隻破發,玩的就是心跳

其中,破發幅度在50%以上的個股有13只,其中非必需性消費有4只,佔比最大;其次是工業和地產建築業,有2只。

總體上,從美股和港股的破發個股來看,醫療消費和非生活必需品性消費都是重災區,反倒是科技類企業破發率比較低。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破發並不影響美股和港股的發行效果,因為這是把選擇權充分的交給市場,百年前就存在的市場成熟的監管機制和市場機制才是這兩個市場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反觀A股,打新是承銷商和個別機構的盛宴,只有少數個人投資者才能參與其中,新股開始大規模破發不是壞事,這意味著機構躺賺時代的結束,普通投資者迎來更多的選擇權。比如港股打新中籤率就比A股高的多,80%以上中籤率是非常常見的,但A股的打新往往被機構壟斷,開板之日差不多就是見頂之時。

昊海生科和久日新材這兩隻股票就體現的非常明顯,昊海生科同時在港股上市,名為昊海生物科技,股價46港元,市盈率19.03,而昊海生科在A股發行價卻為89.23元人民幣,對應市盈率34.45(扣非前),A股定價是港股的一倍還多。久日新材更為誇張,明明所在行業平均估值只有20倍左右市盈率,就加了個科創板概念,發行市盈率就要往40靠,這不是博傻是什麼。

兩股的破發告訴我們,新股並非是不敗的,炒新是可能被套的,發行是可能中止的。

未來,新股風險必將全面覆蓋包括保薦機構和發行人在內的全部市場主體,風險約束也將全面作用於全部相關主體。

之前科創板二級市場股價太高,但估值相對有所下行後,其中更多的機會才會湧現。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科創板的大機會!



每一輪制度性問題的解決,都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了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科創板背後的目的亦不言自明。

科創板從設立到現在,剛剛走過一年的時間。

2018年11月5日,國家最高層在出席首屆”進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中宣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

2018年12月,中央提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

這個變局是什麼?簡單的可以一句話總結,科創板可以加速中國的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力量的深度融合, 補齊2025中國製造最重要的科技短板。

今年進博會,國家最高層再提“硬科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要堅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

在這個背景下,由科創板帶動中小板和創業板實現註冊制,直接融資和資本市場將迎來大發展,科創板將是排頭兵的角色。

科創板目前56只個股,市盈率居高不下,截至11月6日,滬市主板平均市盈率為13.99倍,深市主板為17.01倍,中小板26.96倍,創業板44.35倍,而科創板則高達64.54倍!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在註冊制的背景下,這麼高的市盈率顯然是無法維持的,接下來科創板短期內顯然會有一個估值迴歸的過程。

在這個估值迴歸的過程中,大概率會有一些錯殺的板塊或個股出現。這是短期出現的機會。

長期來說,估值迴歸有利於科創板的長期向好。還是以美國的納斯達克和香港的創業板為例。

香港的創業板成立於1999年,當時正是互聯網泡沫期,所謂出道即巔峰,走出了和中石油一樣的軌跡。到目前為止,這個市場算是廢了,日成交量還不到100億港幣。原因正是由於當時估值太高,給二級市場投資者留下的肉太少。

大家公認的成功標杆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於1973年9月4日編制計算並對外公佈。納斯達克成功固然源於美國強大的科技資源,但也離不開其漸進的市場節奏和充分的市場化機制。

納斯達克46年時間從1.96倍上行至今的18.84倍。互聯網泡沫前夕2000年3月達到歷史最高點74.51倍,隨後快速下行。近30年的估值上下限分別為:74.51、8.00倍。

納斯達克的成功離不開硬核科技公司的貢獻,納斯達克的加速上行的時期就是90年代中期以後微軟、甲骨文等上市企業的崛起,這些科技公司也都是在納斯達克的培育下發展壯大,這也是投資者最大的機會所在。

科創板不同於消費股,消費股容易被寡頭壟斷,這類行業新進入者特別困難,例如手機、啤酒、乳製品等,當下消費股的估值也非常高,在此基礎上再要出現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也相當困難,而科創類的企業卻沒有這種煩惱。

“降息”後首日 股市送“大坑”

(圖片來自:pixabay)

都是中小企業,沒寡頭,機會更大!所以在科創板中,要出現十倍甚至百倍收益率的公司,比主板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科創板56只個股,有47只都在200億以下。雖然市盈率高,但業績也是高增長。

總體來看,已公佈三季報的40家科創板公司收入利潤整體實現雙增長,共計實現營業收入691.16億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85.81億元,同比增長40%。

相較全部A股的9.54%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和6.71%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科創板公司更勝一籌。

準備淘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