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时石显擅权逼死萧望之

引言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汉元帝时期就出了一位大儒,不愿受牢狱之辱喝药自杀的事件,这位大儒还是皇帝的恩师,然而,让一位宦官忽悠皇帝所逼死。

汉元帝时石显擅权逼死萧望之

汉宣帝临终前,安排以乐陵侯史高为主,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三位大臣辅佐元帝。其中史高是宣帝的祖母史良娣的侄孙,萧望之、周堪都是元帝的老师。元帝继位后,非常依偎二位恩师,经常召见和宴请二位恩师商议治国大事,萧望之还引荐了两位大儒,给事中刘更生,侍中金敞,四位大儒同心上奏元帝仁政治国,得到元帝的采纳。

萧望之及四人日益增宠,这让辅佐为主的史高得到冷落,权力的渴望,让史高嫉恨萧望之。于是史高拉拢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萧望之提出的改革措施得到他们的抵制,外戚、宦官的放纵擅权让萧望之很担忧。萧望之上奏元帝:“中书是国家政事之本,应由贤明公正之士掌管,武帝优游饮宴于后庭,任用宦官掌管中书,不合乎国家旧制,且违反“古不近刑人之义必须予以纠正。”元帝初继位不敢调整,萧望之上奏之事,元帝迟迟不能决定,得到宦官中书令弘恭和仆射石显的怨恨。

汉元帝时石显擅权逼死萧望之

弘恭和石显联合外戚史、许两姓一起对付萧望之。这时有位叫郑朋的人,先是巴结吹捧萧望之,望之发现他行为不正,断决了和他来往。郑朋后来便投靠了外戚许章,还没少说萧望之的坏话,定了萧望之五桩罪还有一条大罪。石显发现了报复萧望之的机会来了,等萧望之休假之机,便让人参奏他的罪行,元帝也没拿着当回事,把此事交给弘恭和石显处理。二人经过询问萧望之,望之把外戚当权有不法之处,所以要弹劾他们,意在匡正朝纲,并非阴谋和离间。二人上报元帝,便捏造事实,说萧望之结党营私,多次攻击朝中大臣,企图独揽大权。建议:“谒者召致廷尉”。

汉元帝时石显擅权逼死萧望之

元帝也不明白“召致廷尉”是什么意思,便下诏同意。萧望之稀里糊涂地下入大狱,元帝听说恩师下入大狱,便让弘恭、石显放人,二人忽悠元帝,从中作梗。经过元帝的多以催促,萧望之便放了出来,但是已革职为民了。数月后,元帝觉得对不住恩师,准备下诏封萧望之为关内侯,并起用他当丞相。萧望之的儿子萧伋听说要起用父亲,便上书元帝为父亲入狱呜冤,弘恭、石显在元帝面前极力诋毁萧望之,并让元帝下诏拘捕他。

萧望之听到再拘捕入狱的消息,性情刚正的萧望之哪里再恳受一次羞辱,便在家中饮鸩自杀了。元帝听说恩师自杀了,非常震惊,为之痛哭流涕,只责怪弘恭和石显害死了师傅,也没有治二人的罪,二人只免冠谢罪而已。此后每年忌日,元帝都派使者前往萧望之墓地祠祭。

汉元帝时石显擅权逼死萧望之

结语

元帝的性格懦弱柔仁暴露出来,如果他坚信师傅是贤良忠诚,不会遭到小人的陷害。是非不分,赏罚不明,才使得宦官有恃无恐,日后更为放纵。真象宣帝所说:“乱我家者太子也”。

《资治通鉴.汉纪十九.二十》

《汉书.佞幸传》

《礼记.儒行》

创作:趣谈汉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