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降职后的3种对策,选择错误将万劫不复,萧望之只选择中策

【出处】资治通鉴二十五卷 汉纪十七

【原文】帝以萧望之经明持重,议论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望之从少府出为左迁恐有不合意,即移病。上闻之,使侍中成都侯金安上谕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君前为平原太守日浅,故复试之于三辅,非有所闻也。“望之即起视事。

【译文】汉宣帝认为萧望之善于筹划,为人持重,很会分析议论,才能堪为丞相,打算仔细考察他处理政务的能力,便又任命他为左冯翊。萧望之本为少府,如今从宫廷被降到地方,担心皇上对自己有不满意之处,便上书汉宣帝,以有病为理由,打算辞去官职。汉宣帝知道后,派侍中成都侯金安上向萧望之解释自己的意思说:“这样做都是为了考察你治理百姓的能力。你以前当平原太守的时间太短,所以再调你到三辅地区试用并非听到什么不利于你的议论。”于是萧望之立即起身处理政事。

被降职后的3种对策,选择错误将万劫不复,萧望之只选择中策


【解析】1、汉宣帝既然看中萧望之(萧何的七世孙)的才能,为何不直接提拔,反而下放到地方任职?其实是有3个目的。

(1)试探人品:先降职,看看萧望之有什么反应,如果服从安排并且任劳任怨,是可以重用。作为领导必须要善于识人用人,而试探就是很好的识人手段,可以有效识别白眼狼。

(2)试探能力:按照正常流程,官员都是一级级提拔的,因为萧望之以前不是汉宣帝往上提拔的,所以汉宣帝就是要试探萧望之的工作能力,看他有没有地方工作经验,看是否能管理好地方,如果地方可以管理好就适合往上提拔。

(3)恩威并施:先打压再提拔,打压就是要把他的傲气磨灭,提拔就是施恩。就像孙悟空一样,如来先把他打压下去,把他的傲气磨灭,然后在提拔,这样就有恩于下属,日后就好管理了。

被降职后的3种对策,选择错误将万劫不复,萧望之只选择中策


2、萧望之的对策

(1)上策:立刻接受任务,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并且秘密收集信息,以分析汉宣帝的用意。萧望之已经被下放为地方官员,对汉宣帝已经构不成威胁,所以生命是没有危险的。

(2)中策:立刻提出辞职抗议,以表示不满,这样可以马上试探领导的意图。如果领导确实要下放,那该辞职就辞职,该任职就任职,如果是下放锻炼,那就好好干活。

(3)下策:到处抱怨,消极怠工。如果被下放就表现的如此差劲,汉宣帝会认为萧望之贪权,从此就会防着他,萧望之政治仕途也就到头了。

被降职后的3种对策,选择错误将万劫不复,萧望之只选择中策


3、萧望之为何要提出辞职呢?被降职下放换谁也不爽,但在不爽也不能表现出来。萧望之原是朝廷少府,是九卿之一,可谓位高权重,萧望之是以为汉宣帝要铲除他,是为了自保才提出辞职,因为历朝历代新皇帝上任都会重新架构人员,旧臣如果不懂隐退,结局是悲惨的。

被降职后的3种对策,选择错误将万劫不复,萧望之只选择中策


4、汉宣帝知道萧望之要辞职,知道萧望之是误解他的用意,所以就派侍中成都侯金安上向萧望之解释自己的意思,毕竟汉宣帝也不愿意损失一员大将。汉宣帝无缘无故下放萧望之,而萧望之又是九卿之一,朝廷重臣位高权重,确实是会引起萧望之的误解。

【欢迎关注共同探讨,职场天道分析职场各种套路,助你加薪升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