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西汉皇帝当中,汉元帝刘奭属于存在感较低的那一类了。

原因之一,是他的前任们都太过优秀。高祖、惠帝(吕后)、文、景、武这五位自不必说,开创大汉盛世,功不可没,接下来的昭、宣二帝也有“中兴之主”的美誉,元帝和他们都没法比。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原因之二,是他的后任们一个个都弱爆了。成帝好色成性,完全毁在了赵飞燕姐妹手里,哀帝有“断袖之癖”不说,还恨不得把国库整个儿搬到男宠董贤家去,这两个正牌的荒淫之君,反倒赚足了后人的眼球。论知名度,元帝和他们也没法比。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但元帝并非庸才,他有很多别的皇帝身上难得一见的优点:

比如节俭。元帝屡次减省宫廷费用,算是花钱最“抠”的一位了,甚至要比汉文帝还“抠”。

再看学问,元帝精通儒学,他的身边围绕着萧望之、刘向、周堪、薛广德、匡衡等一批博学鸿儒。荀子名言“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是他的座右铭。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最后看才艺。元帝擅长书法,在音乐上造诣极高,吹拉弹唱无一不精,还会谱曲,所成曲调妙不可言。就这几手,恐怕只有唐明皇能跟他PK一下了。

说到这里,不免让人嘀咕:汉元帝不错呀,咋就把强大的汉朝整衰败了呢?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从元帝老师萧望之的遭遇,我们或许能一窥究竟。

初元二年(前47年),宦官弘恭、石显在元帝面前毁谤萧望之、刘向、周堪,请求将他们“召致廷尉”,元帝以为只是问问话,同意了。不久,元帝因事召见刘向,侍从提醒说他们几位还在牢里呢,元帝大惊,这才知道“召致廷尉”的分量之重,把弘恭、石显叫去一顿臭骂,让他们赶紧放人。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人是放出来了,可是弘恭、石显不死心,又怂恿别人去对元帝说,皇上既然把老师下了狱,就这么放了,天下人该怎么议论?不如把他们都暂时免官。

元帝一想也是,当即下诏给丞相,要免三人的官。但总得有个理由吧?元帝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来,就在诏书上用了八个字:“今事久远,识忘难明”,意思是时间长了,我记不清了……看了这份诏书,丞相不得晕过去?萧望之三人也无语了,收拾东西走人吧!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没几个月,元帝又把三人官复原职,还准备拜萧望之为丞相。弘恭、石显拦不住,就借着萧望之的儿子为父亲无辜下狱鸣冤一事,又去向元帝进谗言,大意是说萧望之怨气很深,应该关起来治治,让他知道皇恩浩荡。元帝也不傻,说我老师性情刚烈,死也不会去坐牢的。两人一听这话楞了,连忙安慰元帝说,只是小小的惩戒,没事的。元帝听完,好吧,就这样办!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很快,噩耗传来,萧望之不愿受辱,自杀身亡!元帝正吃着饭呢,这一下捶胸顿足,哭了个昏天黑地、痛不欲生。好不容易哭完了,元帝把弘恭、石显叫过去一顿痛骂,两人叩头谢罪。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两个奸臣照样该干嘛干嘛。元帝下令厚葬萧望之,每年按时扫墓,有生之年从未间断……千余年后,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忍不住掷笔而叹:“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今天元帝为后人提起,常和一个女人有关,那就是王昭君。不过,在这个故事里,元帝又为画工毛延寿欺骗,很不情愿地放走了一位绝世美女,果然是“易欺而难寤”。当皇帝当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汉元帝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早在元帝当太子时,有一次因为几句话惹得宣帝大怒,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后来果然应验。西汉前七朝的灿然文治、赫赫武功,在宣帝时达到极盛,正是在元帝朝走向了衰败,到了成、哀,更是江河日下。

太子品学兼优,皇帝却说“乱我家者,必太子也”,后果然应验!

比起同样多才多艺也同样不会当皇帝的宋徽宗来,汉元帝还是幸运的,毕竟他没有经历类似“靖康之耻”那样的灾难,也未头顶“亡国之君”的恶名,但汉朝天下后来为王莽篡夺,根子确实是在元帝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