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推恩令比武力削藩好,其實我們弄反了順序,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最近在看歷史貼吧的時候,突然看到有人討論一個很有趣的話題,那就是漢朝的推恩令與漢景帝時期的暴力削藩運動,兩者對比似乎有著很大的差距,漢景帝的無腦行動結果導致整個天下動亂,甚至還引起了七國之亂,如果不是周亞夫橫空出世,很有可能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反過來當年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則顯得非常的高超,他利用了利益均沾的原則,使得諸侯內部勢力支持朝廷,瓜分諸侯王的力量,並且還通過這一招殺人不見血,讓所有的諸侯王毫無反抗的理由。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推恩令的政策遠比武力削藩好得多。

都說推恩令比武力削藩好,其實我們弄反了順序,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還別說很多讀者看到這一觀點都表示非常的贊同,畢竟利用敵人內部的矛盾瓦解對方,總比武力對抗要好得多,而且從具體的歷史結果來看,漢武帝時期雖然有幾個諸侯王想要反叛,但是大部分的諸侯王都默默的選擇了忍受,因此,那麼多的諸侯王輕輕鬆鬆的就被這一政策給瓦解了,而且很多新上任的諸侯王對漢武大帝感恩戴德。但是這種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卻陷入到了一個歷史的誤區之中,因為整個歷史的發展其實就是建房子的過程,當年的暴力削藩運動其實就是為後來的和平推恩令的進展提供基礎。

之所以小編會這麼說,原因非常的簡單,我們仔細對比一下漢景帝與漢武帝時期的政治格局就會發現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漢景帝時代的政治格局,那時候雖然漢景帝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但由於他父親漢文帝推行的是無為而治的政策,因此中央沒有辦法加強真正的權力,所以各個地方的老百姓自然獲得了發展,但同樣的那些諸侯王的力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以當時的吳王劉濞為例,當年雖然他在積極地貫徹中央的政策,但他同樣的在貫徹政策的同時,不斷的收買人心,使得自己能夠聚攏起20萬大軍的實力。

都說推恩令比武力削藩好,其實我們弄反了順序,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所以當時漢景帝的時代雖然國家非常的富裕,但是屬於國家的權力並沒有真正收攏過來,根據當時的歷史記載,漢景帝擁有10萬大軍作為主力防禦邊境,另外的中央禁軍不足8萬人。這不是因為整個漢朝的人口只能提供這麼多的軍隊,而是由於漢景帝時代能夠歸他管轄的人口區域和軍隊只有這麼多,其他的所有的諸侯王都有著自己的軍隊有著自己的稅收,因此雖然每一個人單挑肯定挑不過中央,但是他們的實力整合起來卻遠超過漢景帝。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果漢景帝想要執行推恩令的話,那麼很明顯吳王劉濞第1個不會同意,緊接著就是楚王還有膠西王。

都說推恩令比武力削藩好,其實我們弄反了順序,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因為這些王爺們,他們的兒子非常眾多,雖然那些原本沒有機會成為王爺的人會感到高興,但是他們的父親絕對不允許他們分裂自己的國家,因此向吳王劉濞這樣剛烈的人會毫不猶豫的起兵謀反。因此不管是推論還是像曹操那樣的暴力削藩舉動,即使最後的結果都一樣,那就是吳王劉濞起兵,最終兩邊大戰。而且我們還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那就是楚王和吳王兩人對於皇帝寶座早就心有覬覦,早在從漢文帝時期開始,他們就有著極大的不滿,所以在漢景帝時代什麼都無法阻攔他們。

因此分析完漢景帝時代的格局以後,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推恩令的政策在中央的實力無法與地方真正造成碾壓對抗的時候,其實根本無法推行下去,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七國之亂再一次暴動。我們再反過來看漢武帝時期的政治格局,就會驚奇的發現,當年的漢武大帝雖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地方上的諸侯王其實並沒有反抗的能力,原因很簡單,當年的七國之亂早就已經把諸侯王的軍隊和財政全部給分割了出去。因此漢武帝時代,那些諸侯王雖然有財富,雖然有一定的軍隊,那些軍隊都是私人僱傭軍隊,那些錢財也只是諸侯王們自己藏起來的錢財。這些財富和人口根本無法與中央掌控的人口相比較。

所以我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當年整個從漢景帝到漢武帝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建房子的過程,當年的暴力削藩舉動其實是一個迫不得已的行為,因為每一個房子的建立必須要把基石打牢靠,而這個過程是最痛苦的過程。因此漢景帝選擇了勇敢亮劍,最終把敵人給擊垮擊碎,然後再由漢武大帝通過柔和的手段將這些諸侯王一個給削弱。所以當年這一段的歷史並沒有聰明與愚蠢的差距,有的只是承前啟後,不斷加固的過程。

都說推恩令比武力削藩好,其實我們弄反了順序,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從這裡我們也看出來,整個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這麼的奇妙,任何一個朝代的發展都是在承接前者,不斷髮揚後者的過程,因此我們看歷史的時候,千萬不要只看前面沒看後面,或者只看結果不看前面的鋪墊,這是一個歷史顯而易見的誤區和錯誤,但卻往往讓人們乖乖的跳了進去,因為看歷史總是隻看到了片面的現象,因此真正要理解好歷史,就必須要通讀歷史,弄清楚來龍去脈,有著清晰的歷史觀念,不然的話很有可能看到的只是片面的結果,最終扭曲了事實。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再來看漢景帝他們,那肯定會產生一種由衷的佩服感,當年的漢景帝把漢武帝時代要解決的問題,以最勇敢的姿態給化解了大半,正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漢武帝才能夠勇敢的扛起繼續發展的大旗,並且完成了最榮耀的那些歷史功績。

都說推恩令比武力削藩好,其實我們弄反了順序,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所以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歷史的發展浩浩殤殤,漢景帝被稱為文景之治的兩大君主的確是很有道理,也正因為如此漢景帝的地位實際上可以蓋過漢武帝一頭,畢竟打天下是最容易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創造打天下的基礎,這才是最艱難的。所以最後總結一句,我們的人生也要經歷原先的暴力削藩到後來的推恩令化解的過程,因此前期我們要懂得吃苦,後期我們才會有真正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