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目錄再擴張!對普通人有什麼好處

《我不是藥神》講述了因病致窮的故事,情節感人、發人深省。電影最後,程勇出獄時,別人告知他“現在沒人弄假藥了,正版藥進醫保了”。

藝術作品多少有些浪漫主義色彩,那現實中呢?

這些年,納入醫保的藥品確實是越來越多了。以前,醫保目錄調整的週期比較長,從2017後,醫保目錄就實施動態調整,現在一般是兩年更新一次,希望儘快緩解老百姓用不起藥的問題。

最新一次調整在今年8月20日發佈,並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小保看了一下,這次更新後的醫保藥品目錄,對病人更友好了

一、目錄調整變化

這次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主要是下面四點:

1)剔除價值不高的藥

新版目錄調出了的150種藥品,大都是臨床價值不高、副作用大、濫用明顯的缺點,有的已被更好的替代品淘汰。

因為醫保基金的錢是有限的,這樣能為納入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騰出空間。

2)納入更多好藥

這次調整常規准入部分新增了148個品種,覆蓋了優先考慮的國家基本藥物、癌症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用藥、兒童用藥、急搶救用藥等。

而且,還有74種基礎性藥品由乙類調整為甲類。什麼意思呢?就是原來是部分報銷,現在可以全部報銷了。比如小兒清熱感冒片、雙黃連口服液就在其中。

3)降價更多好藥

拿抗癌藥舉例吧,這次的報銷目錄中新納入了17種抗癌藥。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後的支付標準低於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

4)還有128個擬談判品種

現在國家醫保目錄調入分為常規准入和談判准入兩種方式

對價格/費用較低的藥品,通過常規方式納入目錄。

對於臨床價值高但價格昂貴或對基金影響較大的專利獨家藥品,則通過談判方式准入。

什麼叫談判准入呢?就是由國家代表老百姓和大藥廠「講價」,爭取讓患者有機會用上這些專利藥

這次納入擬談判准入範圍的包括109個西藥和19箇中成藥。主要涉及癌症、罕見病等重大疾病、丙肝、乙肝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等。都是患者期待見到的「好藥」。

二、再談醫保與商保

抗癌藥都降價了,更多藥進醫保了,那商保還有用麼?

當然有了。

醫保是國家的福利,沒有投保門檻,可以帶病投保。也不用擔心停售和續保的問題。職工醫保繳滿一定年限,就可以終身享受待遇。

而且,國家也在努力提高醫保藥品目錄的保障水平,增加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

所以小保一直勸大家一定把醫保給上了,無論是城鎮醫保、職工醫保還是新農合,都是非常有用的

但我們國家的醫保畢竟只是基本醫保,保而不包,依然有其侷限性。

雖然擴大了目錄,但醫保能報銷的藥品仍然有限,有98%的藥無法覆蓋(特別是療效好的進口藥、專利藥)。有時候,進入醫保的好藥還會出現很難買到的情況。

再加上有起付線、封頂線、自付比例這些限制,真正算下來,社保能報銷的往往只有50%-70%左右。

所以,百萬醫療險仍然是醫保的良好補充,可以報銷醫保目錄內外的所有藥品的相關費用。

甚至武斷一點的說,百萬醫療險就是新時代中國人的剛需。價格不貴,看病不愁,不要懷疑,能買的都該來一份。

而重疾險,如果得了約定的大病,即可賠付數十萬,讓人安心養病。

醫保+百萬醫療險+重疾險,就是一個完善的健康保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