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背後,AT金融科技究竟成色幾何?

增長背後,AT金融科技究竟成色幾何?| 馨金融

短期財務增長難以撫平長期商業模式上的隱憂。

—— 馨金融

洪偌馨/文

儘管眼下新金融領域挑戰頗多,但金融科技板塊在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大生態內的價值卻愈發凸顯。

11月13日,騰訊集團發佈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公司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淨利潤同比下滑13%,但是Non-GAAP 淨利潤同比增長24%。

其中,騰訊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達到268億元,同比增長36%,增速遠高於網絡遊戲、社交網絡、廣告收入等其他主要業務。值得注意的是,該部分業務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從2018年一季度的21%增長至如今的28%,成為推動公司財務增長的主要業務之一。

而在更早之前發佈的阿里巴巴集團三季報則顯示,當期阿里巴巴從螞蟻金服獲得的知識產權和軟件技術服務費用達22.08億元人民幣。

按照此前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於2014年簽署的協議——螞蟻金服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稅前利潤的37.5%作為知識產權及技術服務費,螞蟻金服三季度稅前盈利達到了58.8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在兩大巨頭金融科技業務財務快速增長的背後,是支付行業市場環境變化、巨頭業務策略調整、高毛利率業務加速發展的結果。尤其是對於騰訊而言,多家券商在研報中預測,該業務板塊將成為公司的下一個增長引擎。

但在眼下的監管環境和市場劇烈動盪之下,哪怕是對於巨頭而言,金融科技業務的發展也並非易事,鉅虧上市的平安壹賬通就是一個近在眼前的例子。

1 強勁增長

馨金融統計了騰訊該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從2018年至今的收入情況。

過去7個季度,該業務單季度營收總額雖然一直保持增長趨勢,但是其環比增速從去年三季度開始放緩,到今年一季度降至最低點,而後開始復甦,到今年三季度則再次創下新高。

增长背后,AT金融科技究竟成色几何?| 馨金融

(注:由於騰訊並未披露2018年Q4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具體營收數據,但在此前財報中提及2019年Q1數據與此前持平,故暫以此數據作為參考)

騰訊在財報中對於該業務在三季度強勢增長趨勢的解釋是,隨著用戶活動及現金流轉增加,支付生態系統日益蓬勃。日活躍賬戶數、每名用戶交易量、各行業活躍商戶數等均有所增加,以致商業交易筆數(尤其是線下場景)及交易金額均錄得強勁增長。

由於越來越多的用戶資金在生態內流轉、金融科技服務廣受使用,有助提升業務的利潤。此外,雲收入同比增長超過80%。

在支付業務方面,該曲線的走勢與過去兩年裡第三方支付的監管趨勢相吻合——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第三方支付的備付金逐步上繳,到2019年1月14日「大限」備付金賬戶全部註銷,這部分收入的減少對於平臺造成了極大影響。

事實上,騰訊在今年的二季報中也曾提及,當期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為229億元,同比增長37%,撇除被備付金的利息收入,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則達到57%。而在三季度,據國金證券測算,若撇除備付金利息收入影響,相關業務營收同比增幅也將達到50%以上。

除備付金的影響逐漸減少之外,騰訊在之後的電話會中提到,移動支付領域的補貼「休戰」給財務數據帶來了增長空間,而B端商戶服務需求的增加也進一步撬動了SaaS等利潤更高的業務發展。

不過相比於競爭始終激烈的支付行業,真正給騰訊帶來增長的還是保險、理財、貸款等業務的交叉銷售。2018年以來,此前騰訊在支付賬戶的積累、基金、保險等牌照的佈局,在巨大流量驅動下迅速爆發,而此類業務的佣金分成、管理費用在毛利率方面都有著更大優勢。

騰訊此前的財報顯示,整個2018年,理財通協助管理的客戶資產從年初的3000億元增長到超過人民幣6000億元,累計用戶達到1億。到今年二季度,理財通總客戶資產超過8000億人民幣;最新數據顯示,理財通用戶數目同比增長超過一倍。

相比之下,螞蟻金服公開披露的數據雖然相對較少,但是依然可以窺探一二

增长背后,AT金融科技究竟成色几何?| 馨金融

根據螞蟻金服與阿里之間的協議以及財報數據測算,2019年以來螞蟻金服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稅前利潤13.79億元、43.39億元以及58.88億元,累計實現超過116億元的盈利,較2018年有大幅上漲。

財報顯示,2018年,螞蟻金服於一季度和三季度稅前虧損分別達到了19.01億元、24.27億元。而到四季度,阿里巴巴財報稱,該季度未確認任何知識產權及技術服務費。「在本季度,

螞蟻金服繼續進行戰略投資,以獲取新用戶,並抓住線下支付市場的增長機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儘管螞蟻金服與騰訊金融科技在財務口徑以及業務佈局方面不盡相同,但在趨勢上仍有一些相似性。與騰訊不同的是,螞蟻在消費金融和小微信貸方面的佈局更深,中長期來看,這一部分也是為其貢獻利潤最大的一塊。

在支付業務方面,2019年以來,螞蟻金服也在逐漸擺脫備付金上繳的影響,並在減少了支付補貼後有了更好的財務表現。

而在財富管理方面,2019年上半年,螞蟻基金已經實現營收8.71億元,獲得淨利潤2448.7萬元。

2 隱憂同在

當互聯網巨頭的增長呈現疲態,金融科技業務被寄予了更多期望。

國金證券在此前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提到,金融科技將成為騰訊未來十年持續增長的新引擎。長期來看,騰訊金融科技業務有可能貢獻約

1350億元的毛利,這意味著接近1000億元的淨利潤,「幾乎意味著再造一個騰訊」

其同時也在報告中提及,在2019年,螞蟻金服的稅前利潤達到200億元的問題不大;在3-5年內,螞蟻金服實現500億甚至800億量級的稅前利潤,是合理的、有可能的。

但要實現這樣的增長,需要高毛利率業務的加速擴張,以及基礎業務的持續穩定,甚至是成本的繼續收縮,而這些都並非易事。

就在幾天前,據自媒體十字財經報道,從今年9月開始,網聯已正式向多家支付機構啟動收費。網聯設置了交易規模作為收費方式的分界線,一定規模之下,採取包月的計價方式,微信支付一個月6000多萬,支付寶一個月4000多萬。

照此測算,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每年分別需承擔超過7億和5億的費用,這對於尚未徹底走出備付金上繳影響的支付業務來說又將進一步抬升成本。除此之外,補貼大戰剛有「熄火」的跡象,刷臉支付的卡位戰又打響了。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幾個巨頭在支付產業鏈變革過程中所付出的成本還將持續攀升。(傳送門:《刷臉支付》)畢竟,支付作為商業生態最重要的底層基礎,沒有人敢放鬆對它的投入。

事實上,不只是支付業務,金融科技業務下的各個板塊大多都處於高投入階段,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營銷方面,因此成本問題成為了困擾該業務發展的關鍵因素。

騰訊財報顯示,去幾個季度,騰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的收入成本佔其分部收入的比重始終在70%以上,這也直接拖累了其盈利能力。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個季度,騰訊該業務板塊累計實現毛利191.24億元,佔比僅為15.75%,遠低於營收佔比。

對於巨頭而言,前述包括基金、保險、貸款等在內的諸多業務依然可以保持穩定的擴張,進而帶來穩定的收益。但是隨著監管的收緊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這些業務本身在規模、費率等方面都開始受到諸多限制。

而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to B服務一直被寄予厚望,它不僅是最具想象力的一塊業務,也是證明其科技能力,支撐估值增長最核心的部分。但截至目前,不管是AT的金融科技版塊,還是其它轉向to B服務的公司都尚未跑通這條商業路徑。

近期剛剛披露了招股書的平安壹賬通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作為一家以提供to B服務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其客戶數量已超過3700家、覆蓋99%的城市商業銀行和46%的保險公司,用戶數量過億。但據招股書披露,其目前的基本客戶中有2692位非付費客戶,據此計算,當年非付費客戶佔金融壹賬通總客戶數的76.9%。

而這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公司鉅虧。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賬通的淨虧損分別為6.07億元、11.90億元與10.49億元;經營虧損分別為8.9億元、11.14億元、11.20億元。

所以,對於AT而言,短期財務增長很難撫平長期商業模式上的隱憂。對於這些金融科技巨頭來說,誰能最先證明自己金融科技的能力、並實現它的商業價值,誰才能真正在下一階段的市場角力中佔得先機。

在這個信息氾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xinfinance@126.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