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东晋元帝司马睿定鼎江南,琅琊王氏出了大力,一度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形势。王敦领兵在外,以军事打击配合王导的政治活动,渐渐尾大不掉,成为了对朝廷新的威胁。最终王敦还是起兵反叛,开了东晋权臣对抗朝廷的先例。

王敦以豪爽闻名,相对务实,与当时名士崇尚虚浮的风气格格不入。王敦督率军队消灭不服司马睿的江州刺史华轶,又平定大闹荆州的杜弢流民起义,剿灭攻击州郡的杜曾叛军,在只会坐而论道的名士眼中,是无敌一般的存在。朝士面对王敦的威胁,自然畏之如虎。不过王敦虽然坐拥强兵,名动江左,却非常畏惧两个人:一个是对抗石勒的祖逖,一个是曾经的部下周访。

相比祖逖的赫赫有名,周访名声不显,不大为人熟知。不过在当时,周访对于王敦,简直是如同芒刺在背。王敦意图反叛由来以久,就是忌惮周访而不敢造次,却偏偏又拿周访毫无办法。最后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周访自然死亡,靠阎王爷帮忙才除掉这一心腹大患。其时周访只是梁州刺史、都督梁州军事,却把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的王敦逼到束手无策的地步,足见周访的厉害。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周访

(一)能征善战的良将

周访祖籍汝南,后来迁到庐江寻阳,和陶侃成为同乡,两人还结成了姻亲。周访出身寒族,凭借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战功,一步步做到了地方军政大员。周访熟悉军事,临敌应变能力极强,多年的战斗中先后败华轶、破杜弢、平杜曾,屡出妙招,鲜有败绩。特别是在与杜曾作战时,曾上演三鼓破敌的好戏,称得上是得意之作。

杜曾本是流民首领胡亢的部下,后来攻杀胡亢自立。建兴三年(315)年迎奉愍帝派出的安南将军、荆州刺史第五猗,聚兵数万占据汉、沔一带。王敦所署的前后两任荆州刺史陶侃、王廙前来征讨,都被杜曾击败,征虏将军赵诱、襄阳太守硃轨战死。杜曾驱逐王廙,一时声势大震。周访临危受命,被司马睿派去征讨杜曾。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杜弢起义杜曾反叛形势

当时周访是豫章太守,手下只有八千人。进兵至沌阳时,见杜曾锋头正劲,打算先声夺人,挫其锐气。周访安排部下分别率领左右两翼,自己亲率中军,大张旗鼓迎战。杜曾见周访针锋相对,果然先有点怂,不敢攻击周访率领的中军,而先打两翼。

杜曾在阵上十分骁勇,周访非常担心手下胆怯,便在阵后射雉,故示闲暇以安定军心。周访下令,如果一翼落败,就响三通鼓。两翼都落败,就响六通鼓。

从早晨一直苦战到下午,最后两翼部队都败下来,杜曾乘势进攻中军。周访已先挑选了八百精锐士兵,听到六通鼓响,亲自敬酒动员,让他们先不要轻动,听到鼓声再出击。等杜曾率众离中军三十步远时,周访亲自击鼓,八百精锐士兵猛然冲杀出来,打了杜曾一个措手不及。一顿暴击之后,杜曾部众被打得大败溃逃。

周访命令连夜追击,部下请求第二天再追击。周访认为杜曾骁勇能战,刚才获胜是因为占了以逸待劳的便宜,现在应该抓住其溃逃士气衰落的机会,乘势追击有彻底消灭他们的可能。于是继续进攻,顺利平定了汉、沔地区。

这一战周访以少敌多,有战术也有硬刚,胜得干净利落,实在是上乘之作。春秋时期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周访看似是反其道而为之,实际上还是异曲同工,深得兵法灵活运用的妙处,实在是一名良将。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曹刿论战三连

(二)王敦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

王敦作为督率周访作战的上司,自然知道周访的实力,相信王敦无论如何也不想与之为敌。但王敦终究还是激怒了周访,给自己招了个极大的麻烦。

这也怪王敦自己先作小人,想干过河拆桥的事。当初王敦用王廙取代陶侃任荆州刺史,王廙在荆州大杀陶侃僚佐,郑攀等人为了自保,联合杜曾攻击王廙。王敦和王廙拿杜曾没办法,只能指望周访出马,许愿讨平杜曾后用周访替代王廙为荆州刺史。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王敦

然而事成之后,王敦食言,根本就不兑现承诺,只让周访任梁州刺史。王廙烂泥扶不上墙,本来就靠着周访帮助才能在荆州任职,结果自己不得人心,还是无法在荆州立足。司马睿只好将王廙调回,准备用周访任荆州刺史。然而王敦又猜忌周访,反而从中作梗,自己占了荆州,让周访继续在梁州凉着。

这种事王敦干得轻车熟路,对待陶侃就是如此。当初陶侃讨平杜弢后,王敦也是卸磨杀驴,把陶侃踢到广州,让王廙代替陶侃执掌荆州。甚至还将陶侃扣留起来准备杀害,因为忌惮周访拥兵在外而没敢下手。而王廙在荆州大杀陶侃原来的僚佐,可能也是王敦授意,要剪除陶侃的羽翼。

但是这次王敦失算了,周访和陶侃完全不一样。

陶侃出身寒族,面对名门望族不自觉的气短。受到王敦的打压,似乎有点逆来顺受,并无多少反抗意识。庾亮曾经十分看不起陶侃,像防贼一样。但在激起苏峻反叛,惹出天下大乱大祸后,不得不请陶侃出马收拾乱局,只用了一顿花言巧语,就征服了陶侃,不但不追究责任,反而仇人转成了粉丝。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陶侃

周访同样出身寒族,但面对王敦根本不怂,而且性情刚烈,嫉恶如仇,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王敦食言不帮忙安排荆州刺史也就算了,司马睿任命的荆州刺史还被王敦抢走,这就不能忍了,当即勃然大怒。

王敦外强中干,没想到周访并不顺服,马上写信解释,并派人送上玉环玉碗示好,想稳住周访。不料此举反而是火上浇油,让周访更加怒不可遏。周访对王敦根本不抱有幻想,将玉环玉碗摔得粉碎,声言自己绝不是见利忘义的奸商,不可能用宝物就能收买。

周访公然与王敦翻脸决裂,当即便着手准备与王敦对抗,连表面上的虚与委蛇都不屑于作了。

用庾亮忽悠陶侃的那一招也没用,周访不吃这一套。庾亮那样的事如果换成周访,肯定首先要求追责,至少得要庾亮马上下野滚蛋,搞不好甚至要杀庾亮以谢天下。

周访软硬不吃,不怕威逼,不受利诱,不可欺之以方,完全没有办法和解。王敦毫无办法,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忍气吞声地不敢轻举妄动。

祖逖在豫州,王敦只要不主动进攻建康,就招惹不到。而周访镇襄阳,正好在王敦驻地武昌的上流,随时有可能主动进攻,实在是如同芒刺在背。当初想当然地拿周访当陶侃,以为可以随意拿捏摆布,结果给自己招了这么个心腹大患,王敦只怕肠子都悔青了。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王敦此时内心的想法

(三)束手无策的王敦只能选择忍耐

周访讨平杜曾之后,被誉为中兴名将,名重一时。想用对付陶侃的那一招,先将周访调开,再剪除羽翼,也是行不通的。

首先恐怕就调不动,除非周访自己想去别的州。周访本来就是个有点刺头型的人物,不是那么惟命是从。

当初江州刺史华轶不接受司马睿的敕命,司马睿派周访驻军彭泽,准备武力讨伐。其时怀帝还在洛阳,华轶声称要见诏书,理上是说得过去的。周访认为这是华轶心忧天下的大义,并无过错,无缘无故扼守其门户彭泽,会激发矛盾。周访因此移屯自己家乡寻阳,既能防御北方异族,又不会逼得华轶反叛。直到后来永嘉之乱后,华轶仍然不顾大局,周访才受命参与征讨。可见周访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司马睿的命令也好,王敦的命令也好,并不一味盲从。

这时候如果被调任其他地方,以周访的能力,自然知道其中利害关系。周访完全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比如襄阳是防御石勒侵袭的战略重地,自己守土责任重大不可轻动,等等,朝廷也拿不出合理的反驳意见。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周访北防后赵,东制王敦

就算能将周访调到其他地方,剪除羽翼也没那么容易。周访为人重义,不亏待部下,动他的人多半会引起激烈反应。

周访善待部下,从不言自己的功劳,将之归于将士拼命的结果。在梁州任上,有出缺的职位就先安排有能力、有功劳的部下补缺,然后再上报。职务安排尚且可以先自己做主,不看朝廷脸色,涉及性命大事更加不可能无动于衷。

当初陶侃被王敦发配到广州,王廙在荆州大杀忠于陶侃的僚佐。这些人都重义气,曾上书请命留陶侃在荆州。然而受到迫害时陶侃似乎并无反应,甚至都没有出言相救,实在让人失望甚至心寒。要是想故技重施,把周访调离梁州,然后杀其在梁州的旧部,以周访的脾气,只怕马上就起兵刀枪相向了。

如果想用对付华轶的办法武力解决,那更加想都不要想。周访自己在襄阳发展生产、训练士卒,两手抓、两手硬。又能打又有实力,王敦的部下将领还真没有哪个能打得过周访的。

所以,直到太兴三年(320年)周访去世,王敦才长出了一口气。而接任的甘卓虽然也是久经战阵的宿将,但王敦却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从武昌起兵进攻建康,基本上就当身后的甘卓不存在。能按捺住自己的野心,一直忍到周访死后才起兵建康,王敦倒也不愧是一时枭雄。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王敦此时内心的想法

(四)位止方岳不只是因为年寿

周访只比陶侃小一岁,两人年少时在庐江,遇见同乡善于看相的陈训,预言周陶二人都能成为州一级的地方大员,功名成就差不多。但陶侃可得上寿,周访只能得下寿,二人的差距由年龄决定。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二人后来的功名成就其实差距很大。陶侃最终拜大将军,封长沙郡公,都督八州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一待遇远不是周访的梁州刺史、都督可比。但在周访去世时,二人确实都是只执掌一州,这样来看的话,预言也不算错。

但如果说而人的成就差距只是因为年寿的不同,倒也不一定。换句话说,假如周访和陶侃一样活到七十六,未必能达到陶侃的位置。

虽然就能力上来说,周访不在陶侃之下,军事能力应该更在陶侃之上。不过在东晋这样一个门阀政治登峰造极的时期,士家大族掌握话语权,寒族确实无法与之相抗,出头的机会并不大。陶侃选择低头,这才以平定苏峻之乱的大功登上高位。即使如此,仍然始终不被士族圈子真正接纳。

而周访以其刚烈的性格,又是寒族出身,在把持朝政的士族圈子眼中,一定是个难以控制、不能放心的人物。庾亮掌权的时候,连陶侃都成为了防范的重点,何况周访这样的刺头。周访极有可能会受到像苏峻一样的对待,强行征召入朝以夺其兵权。而周访的选择,要不就是被逼起兵反抗,要不就是拒不从命而拥兵自保,要得到陶侃那样的机会几乎就不可能了。

周访死时,司马睿哭得非常伤心。毕竟司马睿也已经很忌惮琅琊王氏的坐大,已经开始想办法遏制其权势。周访这么一个能将王敦制得死死的人,一旦去世确实是极大的损失,而朝廷一时也找不出与周访相当的人物。

因此,至少在当时,司马睿并非惺惺作态,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伤心。

周访在襄阳时,一边做军事准备,一边与在北方的李矩、郭默等人结盟,有志于向中原进取。但在受到内部诸多掣肘的情况下,注定不可能有太大作为。时势如此,那也是无可如何了。

周访:秤砣虽小压千斤,边远的梁州刺史,却是权臣王敦的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