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名士——黃澄淵

鄉賢,一群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學,或經商。鄉賢教化鄉民、反哺桑梓,對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構建鄉村傳統文化大有裨益。鄉賢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不同鄉賢在各自領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歷史上,龍文就走出了眾多鄉賢:他們或科舉高中,叱吒政壇;或參加革命,締造共和……

龍文鄉賢 | 愛國名士——黃澄淵

愛國名士——黃澄淵

龍文鄉賢 | 愛國名士——黃澄淵

黃澄淵( ——1967),又名海清,漳州市龍文區郭坑鎮下洲自然村人,受過高等教育,曾留學菲律賓、能以英語會話。解放前曾出任過海澄縣縣長,古田縣縣長、仙遊縣縣長和福州市政等備處處長等職。

黃澄淵性格剛強豪放利落,不隨波逐流。他好交遊、為便利人際接觸,自置房屋於漳州薌城河下街十一號,往來人士多屬地方名流,還有軍政學界的有志青年,與張貞常有來往,關係密切,他雖未曾在張貞部下服職,而有關社會的事,張常採納其出謀獻策。

龍文鄉賢 | 愛國名士——黃澄淵

△建於民國時期,印尼華僑黃澄淵的產業。

日本大舉侵華前夕,我國各地已醞釀抗戰,漳州屬前線,自不例外。黃澄淵內蘊義憤,外計步驟,認為敵我較量重要的是“人力”。他積極活動,大力聯絡壯志相投人士,廣為頻繁接廈門葉聖濤等人。在漳州結交蔡竹禪、陳文藩……,並培養社會青年陳達元、鄭起良、林慎真等。辦“訓政人員養成所”於漳州西橋,培養抗日政治人才(學員中有不少進步分子),講師由陳祖康負責向江浙聘請名流,職員由黃澄淵安排當地人士,學員結業後多數安排在行政單位服務。當時土匪猖獗,打家劫舍,地方為安寧民眾,隨即組織“清匪委員會”,黃澄淵為主任,調查戶口、編門牌等。不久,政府急欲建設國道“龍詔公路”,委派他為該路工程處處長,下設三個派出所督辦其事,功成通車。此後,黃澄淵先後被奉派到海澄縣、古田縣、仙遊縣任縣長和福州市政籌備處處長,其所培養人才在抗戰期間也隨之致用,門下也有的安排在縣、區、鄉鎮、社團、處所等崗位辦理抗日後援急務。

抗戰勝利,日寇投降,黃澄淵被奉派與中美聯絡站美軍代表匯同接收廈門和臺灣,任務完成後回閩述職。

黃澄淵功成引退,轉辦實業,創辦公司。他在華安開發華安石墨礦,自任董事長。該廠礦質能與澳洲產的媲美,供銷廣州,至解放前夕停辦。後來,他率家眷定居臺灣,不久又轉至香港與其兒子經營印刷廠,1967年病逝。

黃澄淵有遺孤二女一男,長女麗華,次女麗月,皆留學美國,男兒漢禮,在臺灣教書。黃澄淵的愛國思想和行為,對子女的影響很大。麗華曾以農業專家身份與其夫翁紹耳以農業經濟學博士身份應世界銀行、聯合國糧組織及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單位邀請四次回國訪問,到山東、河北、遼寧等處幫助發展農業、林業,為祖國做出貢獻。

龍文鄉賢 | 愛國名士——黃澄淵

主編:沈鵬昊 | 監製:吳秋潭

電話:0596-2131358

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