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話(十四)《獨立宣言》和美國獨立戰爭

上一集中除了談及很多《獨立宣言》背後的思想來源,談到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還有啟蒙運動等一系列的社會思想變革。其中,天賦人權的理念深刻地激勵著北美殖民者的獨立運動。

在天賦人權的理念之下,政府和個人之間建立了一種契約關係,這份契約其實就是政府對保障個人權利的承諾——它不僅僅是對人民許下的承諾,也是對神的承諾,分量很重。

可以說,《獨立宣言》就是在信神的基礎上所做的莊嚴宣誓。如果當權者不能兌現這個承諾,人們當然就有權推翻它。

美國史話(十四)《獨立宣言》和美國獨立戰爭

《獨立宣言》闡述了什麼?

《獨立宣言》用簡練的幾句話,非常明確地闡述了這一層意思: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創造了平等的個人(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並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and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則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壞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權利改變或廢除它,並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賴以奠基的原則,得以組織權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進民眾的安全和幸福。”

美國史話(十四)《獨立宣言》和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經常被教科書翻譯成“人生而平等”,其實這是不太準確的。“Create”是創造的意思,人們之所以能享有平等權利,是造物主的恩賜(endowed by their Creator);這種權利的合法性來源於造物主,也就是神。所以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人們被創造出來而人人平等。這裡的平等性絕不能脫離造物主而獨立存在。

不過有意思的是,《獨立宣言》裡沒有說這位偉大的creator是誰,沒有說他必須是《聖經》中描述的上帝,或者其他哪個宗教中崇拜的神。creator在這兒具有普世性,超越了種族、信仰、膚色、社會地位等等。

從歷史上看,天賦人權原本只是一種理念,但它在《獨立宣言》裡被正式確立為一種社會契約,所以說《獨立宣言》具有非常偉大的歷史地位。其實,在《獨立宣言》之後,天賦人權的理念還有著後續的歷史延伸,比如下邊幾集中馬上要講到的美國憲法,還有1948年簽署的人權宣言。

大陸會議代表們在1776年的7月4日正式批准並簽署了《獨立宣言》。它象徵著一個全新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為獨立而戰的世界性公告。

美國獨立戰爭與美國第一個內戰

然而,這場獨立戰爭可謂磨難重重。更嚴重的是,從一開始就並非所有人都贊成它。歷史學家相信,當時有大約20%的人還是支持英國的。這些人都是誰呢?他們中有英國國王任命的人、聖公會的宗教領袖,還有那些跟英國有密切往來的商人。

保持效忠英國的人,想法其實很簡單,他們或者不希望看到變革,或者不相信獨立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那還有的人呢,覺得英國政府也沒有壞到一定得奮起反抗的地步啊,何必要兵戎相見呢?當然,也有些人是因為不相信北美殖民者的實力,不相信他們能真的打敗幾百年來海上的霸主。

獨立戰爭中,美洲印第安人的態度也存在著分歧。大陸會議的代表們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採取了保護印第安人權利的措施,比如設法制止定居者侵佔印第安人的領地。這麼做確實有效,因為有些地方的印第安人馬上跟美國人站在了一起。

但是,當時更多的印第安人還是站在了英國一邊。他們一方面覺得最終的勝利將屬於英國,另一方面覺得這場戰爭可以迫使北美殖民者離開他們的土地。不過事實證明,印第安人的選擇是個錯誤。因為戰爭結束後,美國人就覺得,自己再也不欠印第安人的情了。

美國史話(十四)《獨立宣言》和美國獨立戰爭

黑奴貿易:新近買來的奴隸正在前往農場的路上,巴西c. 1830.

除了印第安人,殖民地裡黑奴的立場也不一致。數以千計的黑奴替英軍效力,因為如果他們加入英軍,就能獲得自由。但同時美國的一些州也許諾給黑奴自由,條件是他們要加入大陸軍。兩方都拋出了相似的橄欖枝,但黑奴多半選擇英國,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獲得自由的可能性更大。

可是,大多數人是因為沒辦法,他們畢竟是奴隸嘛,奴隸主讓他們去打仗,大家都身不由己。不過,在南方地區,很多奴隸主選擇把奴隸留在農場上,不讓他們去前線打仗。即使在大陸軍急需兵源的情況下,大多數奴隸也沒有真正參戰,而是負責趕車和運送物資。

愛國者與效忠派

支持美國獨立的人,把自己稱作愛國者(patriot),把支持英國的人叫效忠派(Tories)。兩派人時常發生衝突,掠奪對方的財物用做戰爭補給,或者劫持對方的奴隸去充軍,甚至有時還會燒燬彼此的房屋和農場。難怪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獨立戰爭其實是美國的第一場內戰。

這場戰爭造成了很多家庭的分裂,像本傑明·富蘭克林他們家就是這樣:富蘭克林本人很支持獨立,他在《獨立宣言》上籤了大名,還積極從法國那裡尋求支援,可他的兒子卻效忠英國國王。父子倆一輩子都因為這事兒耿耿於懷。

美國史話(十四)《獨立宣言》和美國獨立戰爭

本傑明·富蘭克林畫像,由戴維·馬丁(David Martin)於1767年創作

其實就在愛國者當中,對戰爭的主張也不盡相同。當時13個殖民地各自為政,一盤散沙,誰也不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統一國家中的一部分,誰也不把自己當做這十三分之一。這就使大陸會議向各州發號施令變得麻煩。因為他們沒有義務給大陸會議繳納經費,交不交錢完全自己決定的。

大陸軍統帥喬治·華盛頓對這事兒很苦惱,他沒辦法要求各殖民地補充兵源,只能被動地等待他們自願派兵。可想而知,各殖民地那是經常不履行義務,很多人既不願意參軍,也沒有戰鬥經驗,反正是問題一大堆。在問題重重、自家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喬治·華盛頓竟然能夠領導大家打贏這場戰爭。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們下集為您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