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不懂擇業,中年不懂轉型,哪些瞬間讓你感到了職場“危機”?

什麼時候是最讓一個職場人感受到“危機”的時候呢?

除了經常被掛在嘴邊的高頻詞“中年危機”之外,向陽君覺得至少還有“努力危機”、“行業危機”。

翻閱向陽生涯過往的諮詢案例,有的是找不準長期發展定位而頻繁跳槽,有的是肩負家庭壓力卻卡在升職瓶頸,有的想要轉型發展卻沒有可行的方案,這些其實都能包含在上述的“危機”中。

年輕不懂擇業,中年不懂轉型,哪些瞬間讓你感到了職場“危機”?

01

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常見於30歲以後,大多數人如果到了而立之年,卻沒有在職場立起來的,並且能穩定上升的狀態的時候,是他們危機感最重的時候。

曾經有一個互聯網公司的技術負責人張明也因為焦慮找到向陽生涯做諮詢,詢問自己是否應該轉型,和諮詢師深入溝通之後,他推心置腹的說了自己最深層的苦惱,“我現在已經30多歲了,自從當上我們項目部的負責人之後,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協調這個,安排那個,我覺得我現在的活兒隨便提個誰上來都能代替我。”

對於他來說,在管理崗位的這一年,自己慢慢在跟一線業務脫節,寫代碼的時間少了,而從他工作開始到現在的10年時間裡,親眼看著計算機語言也在不斷的發展迭代,萬一自己技術生疏了,但是現在的職位又出了意外,那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這樣的擔心並不多餘,此前網上頻繁爆出的裁員,像戴爾、京東等等裁掉的很多都是一些年紀漸長,學習能力大不如前,但拿著高薪的35歲以上的中層管理者。年齡變大了,生活的壓力也變大了,後面還有無數更年輕更有想法的也更便宜的年輕人可以用,怎麼會沒有危機呢?

這些裁員風波其實也表明了很多企業內部管理層可以換,但真正的業務骨幹卻是企業拼命要留住的人才,可替代性反而低了很多。

中年危機其實還有一種被時間追著跑的緊迫感,有一個普遍的認知,如果職場上到了35歲還沒做到管理層,那他後續的前途一定會有阻礙。就像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如果在對應的年齡段裡沒有取得相應的階段發展,那麼問題一定會延續到後續的階段中,而職場發展的通道其實都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上越窄,這其實就加劇了職場人對於發展前途的焦慮。

年輕不懂擇業,中年不懂轉型,哪些瞬間讓你感到了職場“危機”?

02

努力危機

很多人會陷入“我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的自怨自艾中。

舉個例子,同樣一起進公司的小吳和小程,在同一個部門一起幹了5年,現在突然空出來一個可以晉升的名額,小吳成為了小組新的leader,那麼對小程來說,怎麼可能不感到危機和焦慮呢?

一開始處於相同的起點,最後的差距卻越拉越大,這隻能歸結於個人的原因了。要麼是他的職業規劃遠遠沒有跟上自我發展的需要,要麼就是努力的方向有問題,浪費了自己的努力。

職業規劃一般都是中長期的,通常有職業規劃的人目標會非常目標,他們已經設計好了自己的發展通道,設定好了自己1年、3年之後職業上的願景,因為有這個目標作導向,他們時常會覆盤自己的工作,知道欠缺的點,並不斷加以提升,長此以往他們的努力一定會帶來回報。

反之如果沒有那麼明確的目標,努力很可能浮於表面,沒有更深入的積累,同時也更容易陷入每天“混日子”的怪圈中。

在一些社交平臺上,常能看到類似的故事,幾個月前還是光鮮體面的公司管理者之一,一朝失業找了大半年的工作,能用的人脈也都用上了,最後實在沒辦法去做了外面小哥,一個月接單接的多的話,也能月薪過萬。

他分享經歷的時候還不忘反思一下過去的自己:“35歲的老男人,沒啥特別技能,在職場上,絕對是“狗不理”的類別,不可回收的垃圾。”

當過高層、在職場10年還沒有什麼特別拿的出手的本事,不得不說,這種努力真的是遠遠跟不上自己年齡段對應的職業發展需要。

努力錯方向的人更可惜,很多頻繁跳槽的人來向陽生涯做諮詢,諮詢師和他們溝通,都說自己是因為想要通過跳槽試錯,每份工作他們都努力過了,但是實在喜歡不起來也沒有動力,最終只能放棄。

他們兜兜轉轉走著彎路的時候,一開始就找準方向的人也在努力,在做有效的積累,那麼這兩種人接下來的發展不用我說大家也能想象出來。

年輕不懂擇業,中年不懂轉型,哪些瞬間讓你感到了職場“危機”?

03

行業危機

每個行業都有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成長期的行業就是一片藍海,會有很多機遇,站上了風口,藉著東風直上青雲,可能比很多人奮鬥一輩子都要來得更快。

但同樣的,如果在一個已經衰退的行業裡,再怎麼努力發展,也有一塊天花板死死的定在那裡。所以對於個人來說,能力和適應性才是硬道理,光有能力不能隨著快速變化的時代和環境調校是行不通的。

向陽君在一個作家的文章裡看到過這樣的故事,他的一個讀者小A在05年的時候進入了沃爾瑪做管培生,剛畢業就能進500強,小A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幾年後淘寶、京東這樣的網購平臺興起了,電子商務風生水起,然而線下的零售門店卻越來越吃緊。

作為零售業的巨頭,沃爾瑪也深受影響並開始裁員,小A就在裁員名單上。從沃爾瑪出來之後她選擇了轉行加入電商,但是此時很多電商平臺都初具規模,小A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間點,發展的依舊不溫不火。

可以和小A形成對照組的是向陽生涯的一個諮詢客戶小李,兩年前他還是一個三線城市的銀行理財經理,說是“經理”,實際上也就是個普通的銀行職員,每天的工作都在打電話,向客戶兜售理財產品。這個工作機械、無趣,最讓小李感到危機的是這些年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機器開始代替人工櫃檯,他很怕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被銀行淘汰的人。

因為這樣的危機感,小李開始求轉型,自己不知道怎麼辦就找到了專業的職業規劃師,諮詢過後專家給小李分析了他的優勢,第一是有銷售背景,參加過銷售培訓,能較好與人溝通和協調,做事細心有責任感、能提出解決方案、有較好的英語交流能力,可以先從產品助理開始,往產品經理方向努力。

在小李的不斷努力下,已經從三線城市來到了上海發展,他很喜歡自己新的職業定位,業餘時間也不斷學習,如今已經當上了公司的產品經理,實現了轉型。

危機其實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詞,既有危險,又包含機遇,所以無論面對怎樣的職場危機,向陽君送你三個建議:

第一,就是做好職業規劃,人生的選擇千千萬,選對了最適合你的那一個,事半功倍加速發展。

第二,永遠要記得培養一個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長,拿得出手不僅僅是熟練,更是精通,是放眼有同樣技能的人裡面可以數得上號的那種。

第三,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想要解決問題,不拿出行動永遠都是在逃避。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