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蔭戶”制度說起,談談前燕的死亡基因

前燕後期,從廟堂到江湖,從中央到地方,宗室貴族掌握軍兵,跋扈驕橫;士族豪強管控基層,隱藏人口。

不管是宗室還是士族豪強,他們同樣擁有“蔭戶”,而蔭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府承認的士族貴族所佔私客。他們受主人蔭庇,只向主人納租服役,而不向國家納賦服役。西晉以後, 官吏、宗室、國賓、先賢之後及士人子孫“得蔭人以為衣食客及佃客”。

在前燕滅亡前夕,士族門閥、宗王權貴和朝廷中央隱隱對立。國家想要肅查人口,而蔭戶儼然是宗王、士族們的私人財產……

從“蔭戶”制度說起,談談前燕的死亡基因


軍鎮的先聲:“被廢除”的胡漢分治

在劉淵反晉到北魏孝文帝改制這接近兩百年裡,中原地區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民族矛盾。這種情況下少數民族君王也沒有很好的方法遏止,於是,便有了胡漢分治。

所謂胡漢分治,即是在胡族政權統治區建立兩套行政機構,一方面模仿舊秦漢體制建立帝國集權系統;另一方面,保留原先部族統治的架構,兩套系統同時運行。但二元制帶來的胡族舊傳統中的宗室掌兵,則嚴重威脅了皇權。

慕容前燕的上層的漢化十分的早,雖然前燕在慕容儁入主關東以後,鮮卑部落體制逐漸淡化瓦解,但許多鮮卑貴族仍擁有眾多部曲。這個背景下,作為北魏軍鎮雛形的前燕軍封制度,也就應運而生。

相較於前趙、後趙,前燕最大的進步是在攻打冉魏後改良了原有少數民族政權的胡漢分治,由原來自上而下的成套本族統治架構進化,無論是鮮卑人或是漢人,同時用自秦漢以來的帝國體系統治,不再分開管理。

但同時,對於原有的少數民族統治體系,改由慕容宗室分派統領,鉗制地方的士族豪強,軍封是和營戶制相聯繫的,這個制度其實有點像西晉時曾實行的給兵制度。

給兵制度,其實就是皇帝把一定數量的世襲兵戶賜給他的功臣,作為功臣的私家部曲。而諸燕的宗王,正可以借職務之便侵佔國家營戶。慕容宗室作為前燕立國的軍事根本,在燕國軍隊中幾乎壟斷了高層的將領職務,作為特權階級,不難擁有大量軍封戶口。

慕容鮮卑在進據中原後,受中原地區蔭戶制度的影響,前燕宗室亦獲得蔭戶之權,庇廕了大量蔭戶。不過,宗室蔭戶的方式和士族不同,它屬於一種軍事化的人口占有方式,所以也被稱做軍封。這種軍封,同樣對前燕的基層統治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據《晉書》中關於慕容氏的載記中記載:

“僕射悅綰言於暐曰:“太宰政尚寬和,百姓多隱附.《傳》曰,唯有德者可以寬臨眾,其次莫如猛.今諸軍營戶,三分共貫,風教陵弊,宜悉罷軍封,以實天府之饒,肅明法令,以清四海.”暐納之.綰既寫作,朝野震驚,出戶二十餘萬。慕容評大不平,尋賊綰,殺之。”

悅綰認為慕容恪治理地方執法太過於寬鬆,和士族豪強和光同塵,同時還縱容包庇宗室,戶口往往被宗室和豪強隱藏,軍封制度反而演變成了宗室和國家爭奪戶口,在悅綰的鼓動下,慕容暐清點戶口,得戶20萬,人口保守估計在百萬以上。悅綰的做法得罪了包庇人口、勾結豪強的慕容評,沒過多久就被慕容評所殺。

前燕首先將原先部落形態的鮮卑人改易中原軍戶制度,取消單于的設置,同時前燕的立國並沒有推行將鮮卑人提升至國族的地位,將境內漢人、鮮卑人一體化統治。以致後世史學界提及十六國南北朝北方政權的漢化,都首推前燕以及後期的北魏。

雖然鮮卑人被納入軍戶體系一體化統治,但是前燕仍然存在事實上的胡漢分治。服務於長期的作戰需要,原本的鮮卑人並沒有被分散,而是保存原有的架構的情況下改革制度,以至於出鎮的宗王能將本部力量與漢人軍戶輕易分離以保留實力,這無疑給了出鎮宗室諸王較大的權力 。

在慕容恪執政期間,這一點並沒有得到改變,同時前燕又過分依靠宗室力量,實力過於龐大且宗室諸王牧守一方,也招致了諸燕時期不斷的內訌。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在前秦攻滅前燕時,前秦也對並不分散的鮮卑基層力量很是頭疼。前燕滅亡後的關東大地,仍然是餘燼死灰,後來,慕容泓、慕容衝兄弟起兵時也依靠鮮卑人聚集的基礎,很快就招徠了數千部眾,成為西燕建立的根本。

宗室政治還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即宗王都有即位的合法性,而前燕的軍封制度又給了慕容宗王侵吞戶口,與國爭利的機會,這也是前燕時期多次宗室內訌的原因。

誠然,慕容恪做事太過於要求面面俱到,不管是庶士匹夫還是宗室貴族都不輕易開罪,同時還要顧全慕容暐和太后可足渾氏的想法,因而他的施政其實不過是戴著鐐銬跳舞,只能在四面妥協的情況下謀求國家的利益。

這種制度下的前燕,國家管控地方無力,雖然前燕始終佔據著當時中國的膏腴之地,但在戰爭時並沒能充分發揮國家的戰爭潛力。

而前燕在入主中原以後,所任命的地方州牧也不再是原本與漢人合作,鮮卑、漢兩族官員錯雜的情況,而是被鮮卑人甚至於說慕容宗室所壟斷,在前燕自建國到滅亡有據可查的州牧名單裡,14人中有8位慕容宗室,同時慕容宗室出鎮地方還加將軍號,在地方軍政一把抓,前燕賴以統治的基本盤進一步縮小,而漢人的備受打擊伴隨著慕容宗室的權重,為日後的內亂埋下了伏筆。

而宗王力量太大,頻頻的內訌也不斷給前燕打擊,慕容恪死前所舉薦的吳王慕容垂,在和慕容評的權力鬥爭下被迫投奔前秦苻堅,當了帶路黨。宗室軍封這種本意是拱衛國家的制度在失控之後,反而成為了摧毀國家的力量。

從“蔭戶”制度說起,談談前燕的死亡基因

失控的地方:前燕地方薄弱的控制力

自漢光武帝劉秀河北建政並逐步統一全國以來,因為劉秀起家對於地方勢力的依賴,地方豪族和士族門閥力量開始掌握話語權,豪族包庇人口、武斷鄉曲,他們的存在嚴重威脅了舊有的秦漢帝國集權體制。

隨著東漢年間官僚機構的逐漸僵化,一些地方勢力通過家族中對於書籍經學的壟斷,逐步從地方進入中央官界,併合原有士族勢力產生了盤根錯節的聯繫,深耕於東漢政權。

直至東漢末年劉焉議立州牧,地方勢力徹底成了脫韁的野馬,再不受中央的管控,到了三家歸晉的時候,依賴於士族門閥立國的西晉對於士族、豪族統治地方更是寬容,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應當說的是,前燕在諸多少數民族政權中,是漢化程度很高的,這與其特殊的地緣條件息息相關,八王之亂以來中原戰火連連,像關東一帶地方勢力較大的豪族以塢堡的形式在亂世中生存並形成自有的一股力量,直至北魏孝莊帝時期。而一些缺少防禦能力的士族,則開始四處逃奔。

陳寅恪先生曾指出五胡時代,中原離亂時,漢人的遷徙大體有三個方向,向南投奔流離的東晉、向西歸順漢人治下的前涼、向東北投奔深度漢化的前燕。

《晉書》對這一段歷史是這麼記載的:

“時二京傾覆,幽、冀淪陷,廆刑政修明,虛懷引納,流亡士庶多襁負歸之。廆乃立郡以統流人……北海逢羨、廣平遊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東裴開為股肱……於是路有頌聲,禮讓興矣。”

慕容氏自慕容廆起即與漢族士大夫互利共贏,共同統治。前燕政權循魏晉九品中正法治理國家,肯定士族特權,承認塢堡勢力的存在。

這也成為了前燕後來基層統治極其依賴士族門閥的誘因,次時的前燕境內,世家大族勢力已經開始生根發芽。在當時,僅是有據可查的僑置郡縣及遼東郡縣,任命的地方守令悉數是漢人士子。

那時尚且盤踞遼東的慕容鮮卑,統治區域不大,治下人口也不算太多,慕容氏還能很好的把控地方,招徠了很多漢人流民實施編戶齊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成為了後來進據關東的基礎。

仔細看前燕遼東時期的歷史,還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前燕建國所賴的行政中樞,幾乎全為漢人所壟斷,而軍事系統則基本上是以慕容宗室為首的鮮卑貴族,這種現象持續到了慕容儁進攻中原之前的永和六年(公元349年)。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慕容儁即位稱帝。此時的慕容宗室和漢人士族在東征西討中逐漸交融。而隨著前燕鯨吞關東,關中關東形成對峙格局,胡漢分治的現象也隨之消失,一種新的平衡佔據了前燕統治的主流。

前燕政權建立在西晉的丘墟之上,且地緣條件處於自東漢以來士族門閥政治發達、文教興盛的關東地區。不同於前秦對於貫徹君主集權,收攏地方權力的決心,地方管控無力這種現象,在前燕自然也就無法倖免。

在前燕佔據關東以後,為了慕容氏的集權,出現了中央、地方都以慕容宗室主導的情況,當慕容宗室鎮守一方時,往往同時領刺史、將軍之銜,權力高度集中於慕容宗室,然而此時前燕佔據的核心地段河北大族塢堡勢力仍然很強,宗室擁有極大的自主權的同時也對基層勢力極其無力,君主的權力江河日下。

這樣一來,前燕雖然擁有了較為穩定的地方基層統治,同時中央沒有什麼滲透力。在慕容儁、慕容恪相繼死後,前燕的基層統治已經趨於崩潰,呈現一番豪強、宗室、中央三股勢力爭奪戶口的場面,內訌在所難免。

從“蔭戶”制度說起,談談前燕的死亡基因

諸燕的覆亡

在前燕滅亡之前,前燕全據冀州、兗州、青州、幷州、幽州、豫州以及部分徐州,幅員遼闊,在前燕並不徹底的檢戶中,國內有兩百多萬戶,人口接近一千萬人,國力遠勝當時與之並立的前秦、東晉。而前秦王猛攻打前燕的最初時候,在秦燕邊疆也只是試探性質的接觸戰。

公元369年末,王猛在第一階段進攻洛陽的戰役後,發現前燕早已是外強中乾,國內早已矛盾重重。次年年中,王猛再度興兵伐燕。

王猛兵臨壺關(在今山西長治),一路凱歌,隨後聯手楊安攻佔了晉陽(今山西太原),俘虜前燕幷州刺史慕容莊。慕容評奉命率軍駐紮潞川(今山西長治)抵禦王猛。王猛率領秦軍迅速攻抵。

與此同時,慕容評作為燕軍統帥,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在兩軍對壘的前線陣地上,“賣樵鬻水,積錢絹如丘陵”,讓前燕大軍士氣喪盡。當年冬天,在前秦名將鄧羌、張耗等人的猛攻下,突入燕營,人數佔優的慕容評的燕軍進退失據,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慕容評狼狽逃歸鄴城。

王猛乘勝長驅東進,直逼燕都鄴城,燕軍再戰不敵,前燕國都鄴城被攻破,燕皇慕容暐被俘,各地郡縣以驚人速度上表歸附,前燕滅亡。

前燕崩潰的速度,儼然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要了解的是,只是在十數年之前,在北方掃平石氏、冉魏的勢力,擊敗東晉,武功一時極盛,而在建熙十年(公元369年)以後,前燕像是不會打仗了一樣,其間前後對比,實在差距太大。

實際上,前燕在政治上是一個二元化的,也實際上極其不穩定的國家,政治鬥爭、內訌幾乎貫穿了整個統治期。在執政者的個人能力超群,能夠平衡各方勢力,穩定政治局勢時,諸如慕容儁執政時期,前燕可以統合宗室、士族力量一致對外。

從“蔭戶”制度說起,談談前燕的死亡基因

即便內部有各種掣肘,各方勢力還是能相互制約,國家在政治上取得短暫的平衡,“蔭戶”的膨脹也能被一定程度限制,前燕毫無疑問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一旦執政者無法做到這一點,國家各個力量旋即陷入不斷的爭利而內訌,繼而被削弱。

在淝水之戰前秦慘敗以後,雖然慕容泓、慕容垂利用慕容氏在關東殘餘的影響力並分別利用慕容鮮卑殘餘勢力、河北胡族及漢人土豪分別迅速復國,但前燕畢竟是後來諸燕的先聲,諸燕復國的時候,依靠的仍然是宗室和豪強,原來前燕存在的問題並沒能解決,後燕、西燕等復立政權本質上還是脫離不了前燕的體系,因此內亂從來沒有中斷過。

慕容垂在河北起兵反秦後,時任北地長史的慕容泓(慕容儁之子)起兵響應,並於公元384年在華陽(今陝西潼關西北)建年號為燕興,史稱西燕。慕容泓的弟弟慕容衝在平陽起兵,與慕容泓會和。好景不長,慕容泓因為內亂被弒殺,慕容泓的弟弟慕容衝被擁立繼位,於公元385年在阿房(今陝西西安西)稱帝,不久後攻下了長安。

之後的西燕,便深深陷入了皇位之爭的泥沼中。公元386年二月,部將韓延、段隨殺死慕容衝,自立為燕王。三月,大將慕容永(慕容皝的堂侄)和慕容恆攻殺段隨,擁立慕容顗為帝。慕容顗和段隨一樣,上位沒多久便被護軍將軍慕容韜刺殺。慕容永又殺慕容韜,立慕容衝的兒子慕容瑤為帝。

不久,慕容永和慕容恆又起紛爭,慕容永攻擊慕容恆,順便將慕容瑤也收拾了,擁立慕容泓的兒子慕容忠為帝,最後,部將刁雲反叛,殺死慕容忠,擁立慕容永,不久後被慕容垂的後燕所滅。

滅了西燕的後燕,在內訌這件事也沒比西燕好多少。慕容垂活著的時候,還勉強能憑藉自己的威勢統合資源,連連對外用兵,讓宗室老老實實的,而他死後不久,後燕也陷入了全面的內亂,隨後分裂為北燕、南燕,分別為北魏、東晉所滅。

前燕這個政權,在遼東建政到雄踞關東,其制度一直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在擴張時期,士族門閥對於地方的管控讓前燕有了不鬧騰的後方,宗室帶兵也有一種“打下來就是自己的”的激勵心態。

當雄主不在時,各個集團沒有得到原有的利益,相互制衡也變成了相互挖坑,宗室、士族各行其事,只為自身牟利,君主的意願難以有效貫徹。在敵國重兵陳境時,以士族門閥為主的地方勢力在並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首鼠兩端也是一種常態,這個狀態從前燕走到了後燕,慕容儁、慕容垂死後前燕和後燕出現的情況概莫如是。

諸燕立國之時,在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等一干個人能力強大的慕容們在不斷的勝利中讓人麻痺,造成了“燕國很強”的錯覺,當這些人相繼離去,諸燕的滅亡,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