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內8家國產汽車企業接連倒下,車市寒冬全部崩盤

一年之內8家國產汽車企業接連倒下,車市寒冬全部崩盤

一年之內8家國產汽車企業接連倒下,車市寒冬全部崩盤

2019年1-10月份,整體銷量下滑幅度更是達到8%之多,下滑幅度沒有回暖跡象,下行狀態還要持續多久,仍然是個未知數。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短短一年時間內,昌河鈴木、長安鈴木、華泰、力帆、青年、幻速、比速、野馬,這8家車企頂不住壓力全部倒下,而今年車市到底有有多冷,我們可想而知。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慘烈的現狀,難道國產車真的不行了嗎。

進入2019年,行業環境持續惡化,汽車企業接連出現經營困難,業績下滑至虧損,停產欠薪的消息層出不窮,部分企業賣地賣資質,甚至進入被兼併重組的艱難時刻。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作出未來中國車企走向不樂觀的評價,凸顯中國車企現今生存困難的現狀。

一年之內8家國產汽車企業接連倒下,車市寒冬全部崩盤

在過去一年之所以如此之多的企業在生與死的邊緣徘徊,根本原因是無法保證企業本身利潤,一方面原因是銷量不濟導致,另一方面原則是低利潤率導致。因為國六標準的實施與各種一二線城市限行制度,嚴重影響了一部分車企的發展,所以很多國產車企都將自己的目標,放在了三線以下的城市當中。從戰略角度上看,車企的這種做法並沒有錯,但是從消費角度上考慮,這種行為無異於“破釜沉舟”!

而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者們中,他們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要求也是更多,更看重品牌的基礎上還要要求“物超所值”,二線自主品牌很明顯無法做到,但合資品牌在降維打擊之時卻輕鬆做到,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以及強勢的技術推動下,同樣的產品合資車成本更低,可以用利潤來抗衡二線車企,當比二線自主品牌更強的企業降到了原有售價基礎上,沒有品牌號召力的二線企業自然不攻自破。

畢竟不管是國產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它們共同面對的都是國內汽車市場中的寒流。不過和國產低端品牌不同,那些行業大佬們所面對的,僅是自身利潤的下滑,為了能在寒流當中保證自身利潤,所以各大知名品牌,都開始降低自身品牌收益,調整響應的市場部署。

目前國產車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瓶頸期,該如何去突破它我想這並不是單單靠低廉的售價就能刺激到市場回暖的,只有各家車企努力把自身產品質量提高,才能真正的一步一步讓中國汽車行業走出寒冬、走向暖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