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94歲的他走了

後事安排得和活著時

一樣簡單樸素

遺體捐獻

不設靈堂

不收花圈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財產也和他貼在門楣上的

“寒舍”二字很是匹配:

一張餘額2000元的銀行卡

外加一套上世紀八十年代

分配的無產權公房

房裡的陳設還保持著

當初入住時的樣子

簡陋的傢俱、磚頭

圍起的洗澡池子

老舊的日光燈管

幾十年未換的陶瓷面盆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他叫季華,一位抗戰老兵

1948年6月,華野十一縱隊的三十二旅、三十三旅由蘇北南下,準備對敵人發起進攻,季華所在的部隊奉命配合作戰,攻打白米。戰鬥異常慘烈,連長、副連長相繼中彈倒下,就在季華指揮全連攻入敵陣時,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經過簡單包紮,他被抬上擔架要往後方送,可他堅決不同意,說:“我再往後送,連裡面就沒人領導了,我躺在擔架上也要帶領大家完成戰鬥任務!”

整理季華遺物的時候

大家驚訝發現

這個“摳門”了一輩子的老兵

竟然留下了“豐厚”遺產

“摳門”老兵季華

季華“摳門”是出了名的

吃得很簡單

平時炒西紅柿就能下一碗飯

偶爾開葷也只是多一條

自己釣的魚

穿得也很“寒酸”

常年一身部隊配發的

舊軍裝、一雙解放鞋

背一個用了幾十年的黃書包

戴一頂草帽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他熱愛讀書也喜歡寫作

但稿紙卻都是些

鋪得平整的煙盒、藥盒

或者打印留下的單面廢紙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家中沒有任何裝修

保持著上世紀80年代

老房子的原樣

連電線都是那時的老舊排線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可季華似乎樂在其中

還親手寫了“寒舍”二字

高高地貼在門楣之上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一個參加過抗戰和

解放戰爭的老兵

一個享受離休待遇和

生活保障的老幹部

怎麼過得如此拮据?

3份遺囑和百萬捐款

季華去世當天

一張江蘇慈善總會

發出的捐贈證書

交到了季華子女的手上

這一來

季華幫助受災群眾、困難學生

累計捐款百萬元的善舉不脛而走

完全顛覆了他留在

人們心中的“摳門”印象

近20年間,季華先後立過3份遺囑:“遺體捐獻,不設靈堂,不收花圈”;“臨終時不要過分搶救,為國家節約醫療資源”;“所有積蓄包括撫卹金、喪葬費,全部用作交納特殊黨費、捐給家鄉學校作為季華尊教助學基金……”

事實上

第三份遺囑很早就著手進行了

2018年10月

季壓西和大姐受父親委託

回到家鄉靖江

向當地斜橋中學捐了40萬元

設立“季華尊教獎學基金”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季華去世後

子女們領到50餘萬元撫卹金

按照季華的意願

一分不留

拿出12萬元交了特殊黨費

26萬元再次捐作為

“季華尊教助學獎學基金”

剩下的則作為探望家鄉親人和

救命恩人後代的慰問金

“這些年

季老捐的錢可遠不止這些”

整理遺物時

從保姆口中得知

這些年季華一直按照

“不留姓名、不留收據

不告訴家人”的原則

點對點資助街道

貧困戶和家鄉需要幫助的人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遺物中發現的匯款單

腿腳方便的時候

季華都是親自匯款送錢

所以壓根沒人知道

他究竟捐過多少錢

直到後來實在行動不便

託人幫忙

才知道他一直在匿名捐款的事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遺物中發現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和感謝信

40萬、26萬、12萬、9萬……

這些是季華一生可查的捐款數額

總額已有百萬元之巨

再加上那些

不為人知的匿名捐款……

季華如此拮据的原因找到了!

一事專注便是動人

一生堅守便是深邃

在季華的病榻前

季壓西唸完

父親《靖東小草》中的一段話

已說不出話的季華吃力地抬抬手

微微地點點頭……

3個小時後

永遠地合上了眼睛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萬物皆有逝

惟精神永存

一事專注便是動人

一生堅守便是深邃

季家的兒女說

父親早已將精神財富留給了他們

這位老兵走了,他的家產去哪裡了…

季華生前軍裝照 單位提供

季華

他將吝嗇留給自己

將慷慨留給了社會

他,無愧於老兵的稱號

他,讓我們看到

什麼才是真正的無私!




來源:南京發佈 (ID:nanjingfabu365),綜合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南京警備區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