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自贸区如何借帆出海?

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江苏连云港因港而生,依港而建。连云港该如何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该如何抢抓机遇,借帆出海,在做好区域规划与国家规划衔接的同时,如何不断放大连云港发展新优势?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连云港自贸区如何借帆出海?

营造自贸区国际化营商环境

《纲要》明确提出,此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这意味着连云港也将享受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辐射。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海洋经济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效莉谈到,连云港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需要牢牢把握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针对自身短板,深入探索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秉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通过布局长三角国际化产学研协作网络支点、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优质的营商环境建造、互动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框架,实现推进沿海开放和改革的核心载体作用;通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差别化探索,开展对比试验、互补试验,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服务于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法宝”,进一步扩大开放是新时代的既定国策。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正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商业环境。

张效莉表示,作为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拥有海陆优质要素的沿海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交流合作平台,连云港自贸区建设要与连云港这座港口城市通过融合共生、联动发展,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并通过旅游和文化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海国家民心相通和不同文明互学互鉴,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张效莉说,纵观国外自贸区先进经验,我国自贸区建设应更好地对接21世纪国际经贸规则。近年来,欧美日等西方主要国家大力推进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构建,更加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竞争中立、服务业贸易等新议题。面对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和“边界后贸易规则”的日渐成型,我国迫切需要从国内制度层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为适应并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做好必要的准备。

创新港航一体化发展机制

《纲要》明确提出,继续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连云港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其中,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入选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清单。《纲要》提出要推动港航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布局,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蒋昭乙分析指出,以区域协同为核心,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首先要通过加强区域协同,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其次要通过理顺体制机制,营造市场有序竞争格局。最后要通过消除行政壁垒,提升服务质量效率能级,并以此为核心竞争力来推动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

资本合作是港口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蒋昭乙建议,连云港港可以尝试以资本合作为纽带,形成主体港区和两翼港区“一体两翼”利益共同体。通过股份互换、相互投资、共建企业等方式进行合作,使连云港港与其他港口之间能够真正形成利益上的共同体,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蒋昭乙认为,连云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港口,需要在保证运量的基础上苦练内功,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服务管理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港口,最终建设成以“航线+货源”双轮驱动为抓手,优化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格局。

应以生态环保为契机,推动“一体两翼”绿色港口与平安港口建设。特别是要以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方案实施为抓手,持续加强连云港在船舶排放控制、绿色港口的建设,统一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和监管标准;继续推进船舶岸电和LNG等新能源替代等。吸取重大港航安全事故的教训,加强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粉尘污染、溢油风险、危险品港航物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和各类应急资源的数据库,加大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储备力度,强化应急反应实战演练,切实保障企业生产安全、运行安全。

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纲要》中还有多个产业元素同连云港相关,包括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并且提出推动中心区重化工业和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具备承接能力的中心区以外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升级转移。

广东海洋大学原副校长、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坚真认为,在借鉴广东海洋经济示范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江苏连云港自贸区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区域海洋产业,促进对外经济发展。发挥各方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在分工合作中提升海洋经济层次,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此转化为整体区域竞争优势。

朱坚真指出,以自贸区为先导,连云港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对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各方要坚持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江苏沿海区域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高海洋产业的整体效益。依靠科技进步,重点发展现代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交通运输业、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形成以蓝色海洋服务业为主导,海洋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群落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转变,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现代化,使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应重点发展海洋新能源、通讯、运输、旅游等现代海洋服务业,重点开发相应的海湾、港口、岛屿、沙滩等资源,重点扶持远洋国际运输、海滨旅游、海洋生物、海洋工程等产业,联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各种类型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科学园区及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

从保护海洋资源出发,朱坚真表示,要改造传统海洋产业,重点建设外海及远洋海水增养殖、水产品综合加工的高新技术型渔业基地,开发若干海岛的海水增养殖技术,尤其是海岛、群岛等水产品综合养殖技术,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海鲜品基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油气产业,延伸油气业生产的关联产业,尤其是前向、后向产业链。按照《纲要》要求,进一步做大产业,做强港口,做优服务,让连云港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北方沿海门户。

记者 张向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