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條要包含這些信息,否則存在風險?

對於大多工薪族來說,工資條應該是大家最喜歡的紙條了吧,見到工資條也就意味著距離發工資不遠啦!

言歸正傳,工資條不僅能反映員工每月工資總額,還能判斷是否低於最低工資標準,企業有沒有在工資中扣除員工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以及個人所得稅。

工資條要包含這些信息,否則存在風險?

同時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是以一定的工資起點為標準,工資條也能顯示單位是否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時間發放工資,這些都在工資條中能夠得到體現。如果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工資條可以作為勞動仲裁的重要證據。

如果單位不提供工資條這應該是涉嫌違法!所以請各位財務以及人事必須要注意了!

2019年起工資條必須包含這些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18版)第十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並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

對企業中的普通職工而言,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都算做個人所得。

依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工資條要包含這些信息,否則存在風險?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也就是說,單位發工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後,不向員工提供類似“工資條”的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屬於違法行為。

工資條“七看一保存”

1、看發放時間

拿到工資條,首先要看是否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時間發放。用工單位應當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資,如遇法定休假節日或休息日,通過銀行發放工資的,不得推遲支付工資;直接發放工資的,應提前支付工資。拖欠工資的,應及時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2、看是否符合最低標準

最低工資不包括加班工資,特殊工作環境、特殊條件下的津貼,也不包括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和各種非貨幣的收入。

工資條要包含這些信息,否則存在風險?

3、看五險一金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這幾項費用是否已經從用人單位扣除進到自己的個人賬戶?是否按當地標準進行繳納?

4、看工資總額和分項是否正確

工資條拿到手後,得看上面的數字是否按勞動合同簽訂的數額足值發放。用工單位不可以用實物代替貨幣工資。

除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個人繳納費用、住房公積金和個人所得稅,其他項目非特殊情況不得扣除。單位也不得隨意調整約定好的分項工資。

5、看企業年金

有企業年金的企業職工,查看企業年金繳費情況。

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協商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具體而言,勞動者可查看企業繳費是否按照企業年金方案確定的比例和辦法計入職工企業年金個人賬戶,以及職工個人繳費情況。

6、看職業年金

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查看職業年金繳費情況。

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2014年10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年金制度。

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

7、看個稅

現行的稅收起徵點已調整為5000元。拿到工資條後,還得看用工單位是否按照國家規定的方式代扣個稅。

8、保存

每個月的工資條,都應當妥善保存。在很多勞動爭議中,工資條、考勤記錄等都可以作為維權證據。

不管我們是人事,財務人員還是企業老闆,我們都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去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只有員工的權益得到了保護,員工得到了相應的重視和尊重,他們才會有更多的激情去投入當前工作當中去,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更好的為公司服務,創造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