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禪宗智慧」

人間事,得失而已,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過完一生。智者隨緣不變,愚者隨緣就變。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人生之事,順其自然,吃虧也好,沾光也罷,都要平靜對待。

得到和失去,請隨緣

三祖《信心銘》裡說:“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我們眼前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如夢似幻,像空中之花。就如得失也只是暫時的,而不是永久的。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他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走之前交代弟子要照顧好寺裡的蘭花。弟子們對蘭花百般呵護,但有一天澆水時,竟不小心碰倒了蘭花架,所有的蘭花都頃刻跌落。弟子們十分愧疚,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

金代禪師回來聽說此事後,召集了弟子們。可他並沒有責怪弟子,而是說:“我種蘭花,一是希望用來供佛,二來也是為了美化寺廟環境,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禪師雖然十分喜歡蘭花,但卻沒有將蘭花執著於心。因此對於蘭花的得失能看得開,不影響他的喜怒。我們做人也是一樣,不要因為外在的得失而影響自己的心境。

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

人這一輩子只是過客,走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能帶走的只有兩樣:一是因果;二是曾經幸福的回憶。所以,隨緣吧,得失自有安排,我們無法去勉強。

得失,只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看淡得失,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

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禪宗智慧」


2、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

富貴貧窮各有由,夙緣分是莫強求。人世間的事,無論好壞、善惡、得失,都脫離不了因果的法則。所以,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

有個商人在路上遇到了山匪,慌忙逃跑之下鑽進了一個山洞裡,山匪也追進了山洞裡。黑暗中,商人終究被山匪逮住,遭受了一番毒打後,擄走了他身上所有錢財,包括一把準備夜間照明用的火把。

商人失去錢財後沮喪了許久,突然他想道:“幸好山匪並沒有要我的命!”於是,他拍了拍身上的灰,起身尋找山洞的出口。

這山洞極深極黑且道路複雜,就像置身於一個地下迷宮。山匪慶幸自己從商人那裡搶來了火把,他點燃火把,看清了腳下的路,看清了周圍的石壁。因此他不會碰壁,不會被石塊絆倒。但他始終沒有走出這個山洞,最終,力竭而死。

商人沒有照明,但他想著:“我還有眼睛呢。”於是,他在黑暗中十分艱辛地摸索著,他不時碰壁,不時被石塊絆倒,跌得鼻青臉腫。但因為沒有照明,他在黑暗中能夠敏銳地感受到洞口透進來的微光,他迎著這縷微光摸索爬行,最終逃離了山洞。

後來,商人還暗自慶幸山匪搶走了他的火把,否則他也會像山匪那樣困死在洞中。

人生福禍相依,得失亦是如此。你所擁有的都是短暫,你所失去的也不過是片刻,所以不必太過在意。

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無常,你不會知道你得到的是否會給你帶來禍事,也不會知道你失去的是否會換種形式再次回來。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昨日漸遠,學會為所失去的感恩,幸福的陽光就會灑滿你的心扉。

不再為失去掉眼淚,笑對明天的生活,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禪宗智慧」


3、人活著,最重要的是開心

慈受禪師有偈曰:“人生聚散本無常,休把閒愁惱肚腸,三十年後重相見,拍手呵呵笑一場。”生命短暫如花,聚散無常,不要把煩惱放在心裡,痛苦不安。看破人生得失,快樂地活在當下。

有對夫妻總是在抱怨對方的不是,生活很不快樂。於是他們找到了一位法師,把自己家庭的問題告訴了法師,希望法師能幫助他們。

法師沒有說話,拿來一隻筆在一張白紙上點上一點,問他們:“你們在這紙上看到了什麼?”他們說:“我們看到了一個黑點。”

法師說:“除了黑點還有別的嗎?”他們回答:“紙上就只有一個黑點啊。”

法師:“哎!為什麼你們不到黑點外這麼大片的白色呢?為什麼眼睛只看到紙上的一個黑點?”
他們夫妻這才恍然大悟,從這以後,他們的夫妻感情在以後的日子裡越來越好,家庭也越來越和睦了。

世界那麼大,人生那麼短,何必為了一點煩惱計較那麼多!

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禪宗智慧」

人活著,所做一切都是為了追求幸福。在幸福面前,得失皆是緣。不要因為一些得失,而忘了自己的本心。

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開心是一種覺悟的境界,是一種寬容、安詳的心態:人能夠活得無憂無愁,沒有煩惱,心無掛礙,你就會感悟到世間幸福正是如此,你所需要也不過如此。

心若計較,處處都是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晴天。看淡,心中一片花海;看開,頭頂一汪藍天。有深度才有保留,有珍惜才有擁有,有胸襟才有天空,有細水才有長流。生命短暫,怎麼開心怎麼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