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問】創業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股權的分配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家公司能否可以長久的發展下去,大到為公司上市做準備,小到合夥開一家店,股權的分配一定至關重要。

【創問】創業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合夥人一起做事情要分得清權利、責任、利益這三點,具體的股權分配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項目而定,但我們的核心考慮的點一定是要以最利於公司發展的分配方式進行分配,設置投資人最喜歡的股權架構對初創互聯網公司來說非常有利,在公司本身發展順利的情況下進行一輪接一輪的融資快速的佔領市場,同時又能保證創業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67%創始人有完全控制權、51%創始人有相對控制權、34%創始人有一票否決、20%界定同業競爭權、10%可以申請解散公司權這些最基礎知識創始人也需要了解一下。

我們一直強調,用最接近商業本質的邏輯去看待商業,那麼對互聯網創業公司的股權設計來說,有三個本質邏輯需要遵循。

反推邏輯:

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公司發展計劃中需要做三次融資,那麼先設想三輪融資分別稀釋多少股權,三輪融資後幾個合夥人還剩下多少股權是最利於公司發展的,是否還擁有公司的控制權,然後用這個數字進行反推,計算創業初期幾個合夥人各自分配多少股權。

大盤邏輯:

1,000萬里面佔80%和10個億佔10%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一定要遵循把公司這個盤做大做強的原則,對於初創互聯網公司,有資金的進入對公司把盤面做大非常重要,所以設置讓投資人覺得有前景而且相對安全的股權架構是非常有必要的,股東之間的內耗對公司影響非常大,所以建議初創的互聯網公司一定要有一個帶頭大哥,在稀釋幾輪之後還要具有相當的話語權,為了加強控制權,也建議創始團隊的大股東制定獨立的章程合同。

執行邏輯:

對初創互聯網來說,執行永遠是第一位,帶領團隊落實執行才是最重要的,好的執行力遠勝於idea,所以一定不要按出資比例來確定股權,可以將人力股與資金股分開進行計算。

以上三種原則作為基礎邏輯,我們再推薦一種計算方法,假設一家初創的互聯網公司有3個創始人ABC,三個創始人經過協商,將人力股和資金股分開計算,人力股佔60%的權重,資金股佔40%的比重。

三個合夥人認為公司發展因素比重佔比如下(人力股)

【創問】創業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三個創始人在認同該因素權重表後,依據自身不同的條件,對自身做出來1到10的不同評份。

【創問】創業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以人力股計算下來,A應占股35%,B應占股37%,C應占股28%。

該項目啟動的預計共需要100,假設B出80萬,AC兩人各出10萬整,則依據資金股計算可得A10%,B80%,C10%,這時我們通過人力股和資金股6:4的權重算的A佔25%、B佔54.2%、C佔20.8%。

運用該方法做出了一些合乎邏輯的成果,但是整個成果僅僅具有引導性質,創始人應該根據項目實際情況來確定權重進行合理計算。如果企業計劃路線走融資投資的話,股份最好要有梯度差,像6:3:1和7:2:1就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公司前期就能快速盈利,按照計算結果的比例分配也未嘗不可。

在股權計算完畢後,各位創始人一定不要忘記做兩件事情。

1、設置期權池

員工的期權池應該提前設置好,第一是為了激發整個團隊的鬥志,而且投資人一般也會要求初創公司提前設置好期權池,其次,設置好期權池可以為暫缺的合夥人留好股份的同時不稀釋現有合夥人的股份。

2、制定退出機制

假設A、B、C合夥創業,股比是7:2:1。做到中途C要退出,但他手上還有10%的股份,如果項目做起來了,他等於坐享其成,這樣對團隊裡的其他人是不公平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採用股權成熟制避免這個問題,股權成熟制度可以根據不同的方法進行協商確定。主要有按年成熟、按項目進度成熟、按融資成熟等不同的方法。

按年成熟假設前期預計項目4年的時間才可以成熟,每幹一年就成熟25%,C幹滿一年整離開了只能拿走公司2.5%的股份。這樣剩下的股份可以留給新的合夥人也可以被其他股東強制分掉。按項目進度按項目進度比如說產品測試、迭代、推出、推廣,達到多少的用戶數每到一個階段成熟不同比例的股權,如果按照融資進度的話則每一輪融資成功拿走相應的股份比例。

附:

幾種可行的初創企業股權設置模式

據統計,約有60%的初創企業失敗是因股權設置不合理、幾位合夥人鬧予盾而引起的,從此可看出股權設置的重要性,其實股權設置確實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它沒有固定的標準,目的是為了企業更好地成長,讓大家都受益,以下是一些較可行、合理的模式,僅供參考:

01

創始人絕對控股

創始人佔三分之二以上,即67%的股權,合夥人佔18%的股權,預留團隊股權15%;該模式適用於創始人投錢最多,能力最強的情況。在股東內部,絕對控股型雖說形式民主,但最後還是老闆拍板,擁有一票決定/否決權。這種股權模式適合合夥人擁有核心技術,自己創業思路,掏了大多錢,自己的團隊自己的技術。

02

創始人相對控股型

創始人佔51%的股權,合夥人加在一起佔34%的股權,員工預留15%的股權。這種模型下,除了少數事情(如增資、解散、更新章程等)需要集體決策,其他絕大部分事情還是老闆一個人就能拍板。這種模式可以將期權池的股權由創始人代持,釋放期權時只釋放分紅權而不釋放表決權。

【創問】創業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股權比例生死線

03

創始人不控股型

創始人佔34%的股權,合夥人團隊佔51%的股權,激勵股權佔15%。這種模型主要適用於合夥人團隊能力互補,每個人能力都很強,老大隻是有戰略相對優勢的情況,所以基本合夥人的股權就相對平均一些。適合:對於創始人來說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創始人比較缺錢,聯合創始人或者投資人比較強勢,所以創始人只能保留一票否決權。

04

常見的兩個股東70:30,60:40,三個股東的話60:30:10, 50:30:20

這些的分配比例中大股東都能和二股東拉開一定的股權比例,有助於公司決策,避免遇到公司僵局。

05

股權分配的一些技巧問題

1、老大必須佔大股,51%-80%都可以。注意:2人創業股權50%對50%,3個人創業,一個人33.3%,4個人每人25%的,都是必死的股權結構。

2、除老大以外,公司的老二、老三也要根據實力、分工來分配股權,千萬不要平分,不要平分,不要平分。有合理差距的股權會形成相對穩定結構,平分的股權最容易造成動盪。

3、引入的專業投資人股權,通常在10%-30%為宜,大多數集中在15%-25%之間。

4、股權不要全部分配完,要留下10%-15%的流動。

【創問】創業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股權設置失敗案例

06

股權分期兌現主要有四種形式

1、約定4年,每年兌現四分之一;

2、任職滿2年兌現50%,三年兌現75%,四年100%。這樣可以預防短期投機行為;

3、兌現是逐年增加,第一年10%、第二年20%、第三年30%、第四年40%。做的時間越長的兌現的越多;

4、做滿一年兌現四分之一,剩下的在三年之內每個月兌現48分之一。這樣以做滿一年為兌現前提,後面每到一個月兌現一點,算得比較清。

總之,股權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也只是技術手段,而手段是服務於核心的,股權分配的核心是要讓各個創始人在分配和討論的過程中,從心眼裡感覺到合理、公平,從而事後甚至是忘掉這個分配而集中精力做公司。祝願大家在創業過程中不忘初心,真正打造團結向上、健康成長的好企業!(來源:行業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