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各国变法,哪一位变法最成功?

朱八戒CC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乱战,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正式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开启了战国的序幕。

弱肉强食,为了在乱世之中争夺话语权,各个诸侯国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燕国的乐毅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等等,但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国的商鞅变法。


在战国七雄的版图上,秦国的领地位于如今的陕西、甘肃一代,在当时是属于比较偏远和落后的地区,而且自然环境也非常恶劣,干旱少雨是常事,土地贫瘠,甚至都很难做到自给自足,因而当时秦地被中原各国称之为“蛮地”。

而当时的魏国俨然是中原一霸,由于秦国临近魏国,因而也时常受魏国的侵略,把秦国欺负的最惨的莫过于魏将吴起了,在吴起率领军队与秦国作战的二十多年内,秦国屡战屡败,竟然连一场胜仗都没打过。

可见秦国的综合国力当时来讲落后其他诸侯国,更甚至,在秦孝公之前,秦国的存在感也是非常弱的。


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于秦国境内开展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而通过两个阶段的变法,商鞅给秦国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在社会制度方面,商鞅废除了井田制,进行土地私有制改革,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秦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的转型。

而正式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实行,鼓励了老百姓农耕开荒的热情,尤其是以铁质农具代替牛耕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秦国也因此走向了复国的道路。

在军事上,商鞅废除了自周以来的爵位世袭制,实行奖励军功制度,使得普通军人通过打仗也能够获得爵位,极大鼓舞了秦国百姓的参军热情以及秦国将士的斗志,使得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一下就发生了质变。

可以说秦孝公力排众议推行的商鞅变法,不仅仅是秦国受益良多,更改变了整个战国时代的格局,为秦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轻侃古今


说起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的变法,显然答案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我国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那时候,奴隶们纷纷起义,新兴地主阶级蓬勃兴起,周朝王室土崩瓦解,诸侯兼并,真是遍地烽烟,天下大乱。

为什么商鞅能成功让秦国变强呢?

准确发现问题所在

当时的秦孝公是一位富有进取精神的国君,即位的时候,秦国奴隶主贵族掌握实权,骄奢淫逸,内乱不止,导致秦国弱民贫。西北有戎狄不断骚扰,东边的三晋夺走了河西土地,还被中原的诸侯瞧不起,连参加诸侯会盟的资格都被取消了。

公孙秧(商鞅)曾当着秦孝公的面,一针见血地指出秦国的问题,他认为地广人众的秦国之所以国弱民贫,原因在于种田的人少,游手好闲的人多。他发现秦国有很多“不劳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富,无官而长”的人,将这些人称作五大奸民;他痛斥儒家的诗、书、礼、乐、仁义、孝梯,认为这是寄生害人的六种虱子。他直言不讳地说,只有除“五奸”,焚“六虱”,秦国才能摆脱现在的窘境。

实事求是,不因循守旧

公孙秧的变法不因循守旧,而是顺应历史潮流。他认为,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君王,都是针对时代的需要设立法度,依据实际的情况制订规章的,他们都不遵循古法而使国家兴盛。相反,那些因循旧礼、死守旧法的王朝,却免不了灭亡。由此可见,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只一种,为国家谋利益不必效法古代。反对古法不一定错误,依照旧礼不一定有好处。

顺应时代潮流,披荆斩棘

公孙鞅锐意改革,制定了一套为建立和强化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法令,顺应历史潮流。

改革内容主要有:

1、奖励垦荒,废除并田制,把旧田界一概铲平,广种庄稼,发展农业生产。生产好、缴纳多的全家免除兵役摇役。好吃懒做的人由官家收为奴隶。做买卖的人必须纳税,不准投机倒把。

2、奖励军功。不分贵残贤愚,一律用二十等爵位来论功行赏。官职大小以战功为标准。杀一个敌人,提升一级。临阵逃路,处以死罪。废除世袭世禄制度,在战争中没有立功的贵族,废为平民。所有的人,不准争夺私利,凡是私下殴斗的,定死罪。

3、建立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的政治制度。防止了地方势力的膨胀,这个制度基本横贯整个封建时期。

新法令如野火春风传遍全国,上上下下无不震动。都城里,街头巷尾,酒店饭馆,各阶层人们无不议论纷纷。新兴地主阶级和一般自由民,认为新法对自己发家兴业有利,都兴高采烈。

变法十年,原来政治混乱、经济落后的秦国,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军、政、经济大权集中在国君手里,新兴地主经济取得支配地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粮食和商品都日渐充裕,游手好闲的人大大减少,在新法令的鼓舞、督促下,人们勇于为国奋战沙场,而不敢再私下殴斗。


史海起航


毋庸置疑,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在中国从原生文明进化的过程中,制定了核心规则的人。强权政府的建立,几乎伴随整个中国的发展至今。“变法强国”的丰碑人物。每次民族发展低潮期,都有这样一座灯塔照耀和激励,实为民族大幸!\t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结合他的时代背景,商鞅所处战国乱世,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主要面临的社会矛盾与问题有以下三点\t(一)周代、春秋时代都属于原始部落封建时代,人口稀少,人群可以由简单的礼制教化与封建贵族分治相约束,这个时候社会资源都是由贵族战争掠夺进行分配,阶层分隔极其严重,但贵族平民矛盾不算激烈,基本可以相安无事。等到战国时期人口日繁,农工商业更加发达,社会生活竞争愈发激烈,这时候以往简单的的礼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日形复杂的社会\t(二)周代贵族到了战国时期,由于世袭繁衍与战争兼并,多数已沦为平民,比如庶出的孔子,平民与贵族的间隔缩短,但封建经济依然由贵族垄断,双方矛盾日益激烈

(三)工商业发达后,因工商业基本由平民经营,于是平民崛起一支足以与贵族相抗衡的力量,如商鞅后的吕不韦,贵族也因此威信日坠,贵族封建政制,必为时代所淘汰且必须要改革 商鞅变法即是针对以上三点着手,秦国一番变革,由原始道德礼制,进而成为法律邢章谨慎的法制社会:由贵族独占的封建经济,进而成为人民自由竞争的自由经济,由贵族封建分治的分隔僵化社会,进而成为人民平等自由的活力社会,这都是人类文化从低阶层进入高阶层的必经之路,而对于中华民族,这个伟业是以秦孝公,商鞅为首的改革人物完成的,虽然其尚有极多不完善之处,以及改革后的经济体制偏向于战时经济,法律较为严苛,且商鞅这一系列改革行动基本都是为自身富贵功名之私心,但依旧无法否认其伟大\t题中所述“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重要人物”我认为不妥,那是周公的功业,商鞅乃是中国历史上由封建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的重要人物,后代秦始皇便是在商鞅改革的基础上发展出郡县制,成为大一统国家,汉继秦制,在汉初诛杀功臣,七国之乱削藩后,终于消灭了横隔在国家与平民中间的强大贵族阶级,使人民直接受国家统治,这种大一统制度更使得中国有高效的对外拓展手段,天下大势可以分久必合,没有像欧洲分裂成多个纷杂的小国家,这其中商鞅大规模削减贵族权力的改革思路,居功甚伟


成武畅通


秦国商鞅变法影响最大。影响: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国力骤增,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远古历史


战国时期有很多变法,但最成功的还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它直接让秦国走向强盛,拥有了统一中国的力量。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吧。

商鞅一共进行了两次变法,都非常成功的实现了。

第一次变法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第一次变法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

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 “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

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商鞅变法也让秦国直接拥有了统一六国的实力,最终让秦统一了六国。所以,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变法。


那些历史的真相


战国时期,各国各地兴起了变法热潮,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然而,最成功的莫过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他的变法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同时,他的阻力也是空前的。

一,舌战群儒,变法前期,秦孝公召开各大董事局会议,来讨论变法的重要性,谁知道变成讨伐变法的辩论大会,旧董事局认为古法不可破,破了恐怕招来大祸,这完全是出于对旧管理层利益作为出发点,来限制变法的革新。结果呢!商鞅这位空降大BOSS可是没惯着这帮守旧派,劈头盖脸就骂了他们一顿,你们这帮守旧固守的守财奴,就知道剥削,不顾枉法,没有商汤,武王革新后立的理想,只想着取夏桀,殷纣的灭亡之道。你们再这样下去,国家还怎么强大;还怎么抵御外敌;最后也只能落个国破家亡的境地。一番争论下来,更加坚定了秦孝公的变法的决心。

二,立信立威,变法前期,别说旧董事局反对,就连老百姓也不信,变法没法施行,商鞅强大的智商又一次发挥了无以伦比的重要性,这次不是靠嘴,而是用行动来证明他的变法是靠谱的,是民心所向的。他的做法就不必多说了,小学课本就学过,他的这次立信立威在秦人的心里深深地扎根了,甚至达到了秦国百姓“只知商鞅,不知秦王”的高度。

三,强国富民,商鞅的变法是以“法”家为代表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军,虽然得罪了各大旧董事局,但收获了民心;国库日益丰盛;军队的战斗力节节上升。强国富民的政治目的已然根深蒂固。变法此时已经人入人心,不可撼动。

战国变法最为成功的就是商鞅变法,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后来嬴政扫六合,秦国之所以能够崛起,商鞅居功至伟。


一路春秋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许多的变法。在战国这个大变革时代,尤其如此,各国为了强国,都进行了各自的变法。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齐威王的“人治”,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燕国燕昭王时期在乐毅主持下的变法。

但是,在这些变法中,没有一个比得上秦国的商鞅变法,哪怕在后世,人们对于商鞅的为人处世有着这样那样的批评,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他的变法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变法,并且影响最为深远。

商鞅变法简单来说使秦国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国力骤增,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野史共享


商鞅变法成功,因为商鞅变法为秦朝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正是因为如此,经过几代君王的发展,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经济文化政治基础,通过变法,最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杜小丑279


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比如吴起在魏国进行变法,创建魏武卒,使魏国强盛一时,称霸一方,后来吴起又跑到楚国进行变法,使楚国称霸一方,赵国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拓地千里。但最成功的还要数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我们来看一下商鞅的简历,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本是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获封商,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后服务于魏国相国公痤。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后来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让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的军队成为虎狼之师,横扫关东六国,使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后来秦王朝能够统一天下商鞅居功至伟,历史上有公论,商鞅变法最成功。


知无为而有益


在战国变法中,最成功的一次是商鞅变法。主要原因是秦国的落后,那么肯定有人问,落后了变法就一定会成功吗?我只能说不一定,但是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就很适合,这还得从法家的基本思路来讲。

秦国在当时的各大国中是最落后的。秦人起源于甘肃天水一带。荒凉的西北高原物产稀少,人民生活贫困。

《汉书·刑法志》这样描述秦国:“其生民也狭隘,其使民也酷烈。”

法家是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反叛者出现的。礼乐文化追求的是典雅、宽容、仁爱、稳定,这种文化性格适合和平年代,在生死存亡的战争年代就显得刻板、迟钝和颟顸。相比之下,法家文化直接、痛快、高效。法家推崇制度理性,要用制度而不是道德来解决问题,这个思路应该说比儒家更为高明。“法家学说主要是政治科学与社会科学,它就像马基雅维利的学说一样,是在理性主义、现实主义、经验主义的立场上审视政治与国家的产物,……蕴含了足够丰厚的现代性。”法家改革者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勇气,不避锋芒、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摧陷廓清、翻天覆地的气势,确实也让人感觉振奋。

吕思勉说:“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先秦诸子之学,只有这一家见用于时;而见用之后,居然能以之取天下;确非偶然之事。”

法家学派的核心就是完全围绕着“君主利益”这个圆心,而不顾及其他阶层的利益。因此法家变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民众当成君主的工具,通过严刑峻法,把百姓都变成亦兵亦农的斯巴达式战士,把国家改造成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

商鞅曾说,治国之要诀是“弱民”和“胜民”。也就是压制、打击民众,削弱民众的力量。为什么呢?商鞅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意为只有民弱了国才能强,只有让民众既愚昧又贫穷,这个国家才能强大。

商鞅为什么这样说呢?

商鞅在《算地》中说: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天下一宅,而圜身资。民资重于身,而偏托势于外。挟重资,归偏家,尧舜之所难也;故汤、武禁之,则功立而名成。

有手艺的人靠手艺致富,做生意的人靠经商发财,这样他们都有所依靠,不把官府当回事,国家就不好管理,只有先让他们穷下来,贱下来,弱下来,他们才会尊重权力,把官员当回事,“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商鞅在《赏刑》篇中还说:所谓壹教者,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清浊,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坚者被(破),锐者挫。……然富贵之门,要存战而已矣。

要消灭民众中那些知识面广的、聪明的、有信义讲廉耻的、有礼乐修养的、喜欢结党的、追求名誉的人,这样的人,不能让他们获得富贵。

所以商鞅认为治国首先要让百姓穷下来,失去生存的基础,让他们乖乖地听从权力的指挥,遵循国家政策导向。所以“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商君书·去强》。治国的人如果能随便让穷人富起来,富人穷下来,那么证明这个国家有力量,有力量的国家才能称王。

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百姓自私自利而且愚蠢,所以最高统治者不能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三样东西:法、术、势。“以法刑人,以势压人,以术驭人。”

所谓“法”,就是指严刑峻法,严酷地对待百姓,运用好赏罚这个利益杠杆:不听话的,狠狠打击;卖命的,就给高官厚禄。所谓“术”,就是权术。韩非子说:“君以计蓄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皇帝出于算计,任用大臣。大臣们也是出于算计,才给皇帝服务。所以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就是相互算计的关系。君臣之间,“一日百战”,一天需要玩100次心眼,因此皇帝一定要精于权术。所谓势,就是严刑峻法造成的一种威势,一种恐怖气氛。这样就可调动起所有社会资源,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法家这样的理论,与贵族文化的性格反差太大了,在有着礼乐文明基础的其他国家很难彻底推行。这就是法家理论在其他国家都遇到了重重阻碍,变法都进行得不彻底的主要原因。

但是秦国的民族性却与法家文化一拍即合。这一点古人早已指明,《淮南子·要略》谓“秦国之俗,贪狠强力,寡义趋利。……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秦国的风气是贪婪、狠猛、残暴,所以才出现了商鞅之法,所以才会彻底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