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簡單聊聊在朝代興衰光環下催生的悲劇人物

導語:縱觀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無數擁有豐功偉業的英雄人物令人矚目,千古流芳。當然也有一些頗有成就卻晚節不保的歷史人物沒能載譽而歸,令人唏噓。朝代的更迭是歷史悲劇人物產生的催化劑,這些悲劇往往也會牽扯著朝代的興衰。筆者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幾位"晚節不保"令人惋嘆的歷史人物。

後唐莊宗李存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非後唐莊宗李存勖莫屬。唐朝後期國家動盪,戰亂頻繁,先有朱溫滅唐,篡改唐朝歷史建立"後梁"。後有李存勖力挽狂瀾,率兵滅梁,藉著匡扶大唐的名義創建"後唐",不僅如此,他還先後收復了了很多分裂的小國。到目前為止,李存勖在人們眼中都是一個軍事奇才,在戰場上屢建戰功,所到之處,無不披靡,連梁太祖朱溫也曾感慨過"生子當如李亞子"(李亞子就是指李存勖),李存勖的優秀從此話中可見一斑。按照現在的話來說,李存勖就是一個根正苗紅的三好青年。

縱觀歷史,簡單聊聊在朝代興衰光環下催生的悲劇人物

唐軍襲汴滅梁示意圖

對歷史人物一直有一句調侃,活得久不如死的恰當,李存勖的一生也正是對這句話最深刻的反映。李存勖在稱帝之後就開始暴露了自己在政治上的無知,他認為中原已定,天下太平,自己也可以卸下重擔了。於是他開始不思進取貪圖享受,過起了荒淫驕奢地昏君生活。不務正業,荒廢朝政這種昏君的基本操作就不多加贅述,李存勖酷愛看戲,痴迷於戲曲,,是一個十足的"戲痴",在即位後,他穿上華麗的戲服,將自己裝扮成唱戲的憐人,自取藝名"李天下",登臺與憐人唱戲。除此之外,他還寵幸憐人,誅殺忠將,貪圖錢財,李存勖不勝枚舉的荒唐行為最終導致了部下李嗣源揭竿而起,擁軍自立發動兵變。李存勖將自己推向了國破人亡淪為天下笑柄的慘烈結果,也因此背上了千古罵名,成為了歷史上的反面人物。

縱觀歷史,簡單聊聊在朝代興衰光環下催生的悲劇人物

李存勖畫像

年少便已功勳卓著,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雄心壯志被埋沒在聲色犬馬中,下場悽慘,晚景淒涼,歐陽修在《憐官傳序》中也說到"夫禍患常積與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李存勖的一生不由得讓人慨嘆,"優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國",勵精圖治,防微杜漸,才能讓天下長治久安,守好打下的江山。

開元盛世李隆基

李商隱在其詩《馬嵬》寫道: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詩中的主人公也就是我們耳熟能祥的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年少任俠,有著非凡的魄力,憑著兩次政變掌握國家政權。唐玄宗在位前期,勤於政事,任人用賢開創了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開元盛世,並且虛懷若谷,虛心納諫,將唐朝推向了又一次的錦繡繁盛。

縱觀歷史,簡單聊聊在朝代興衰光環下催生的悲劇人物

在位早期的唐玄宗李隆基

如果故事到這戛然而止,那麼李隆基也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可是李隆基在位後期貪圖享受,疏於朝政,寵幸宦臣高力士,聽信奸臣讒言,重用安祿山等佞臣,引發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民不聊生,農業生產業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而李隆基最終也在太極宮甘露殿孤獨老死,盛世繁華,卻落得滿目瘡痍的的下場,不知道他晚年獨自一人在甘露殿時是否還記得當時笑看牽牛星,小扇撲流螢風流恣意的時光,是否也會悔不當初。

縱觀歷史,簡單聊聊在朝代興衰光環下催生的悲劇人物

高力士楊國忠畫像

撥亂反正,勵精圖治,開創盛世,是功;荒廢朝政,耽於享樂,色令智昏,是過。然而後人將唐朝的衰敗歸結於楊貴妃媚亂朝政,將一國傾覆之責強加在一女子之身,豈不可笑?都道是紅顏禍水,筆者卻覺得這只不過是用來掩蓋唐玄宗李隆基後期揮霍無度、多疑善變的一個藉口。一代賢帝卻成了大唐的掘墓人,困死與長安,令人可悲可嘆。

一代名將哥舒翰

說到晚唐,就不得不提一位戰功彪炳的唐朝名將哥舒翰,哥舒翰出身於安西(今新疆庫車),名門之後,風流倜儻,在他的戎馬生涯中更是功勳卓著,在《全唐詩》中有民歌這樣歌頌哥舒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幾筆便將哥舒翰的赫赫戰功躍然於紙上,詩仙李白認為他比之衛青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哥舒翰的東征西討的生涯中,他開拓疆土,屢次擊敗土番,並且在天寶八載(749年)取得石堡城大捷,功震天下。

在唐史記載中,哥舒翰不僅屢建戰功,為人也是俠肝義膽。曾經為自己被陷害的上級王忠嗣據理力爭,在唐玄宗身後磕頭進言,慷慨言辭,最終救下了王忠嗣,也贏得了唐玄宗的賞識和信任。

縱觀歷史,簡單聊聊在朝代興衰光環下催生的悲劇人物

身著將軍服的哥舒翰

就是這樣一個歷史名將,卻也是晚節不保。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哥舒翰也不列外,哥舒翰嗜酒如命,身邊更是少不了美人相伴,真是風流將軍多情種。這樣的日子致使他身體逐漸虛弱,以至於在進京面聖的過程中因為中途沐浴導致半身不遂,回京之後,只能在家閉門修養。哥舒翰的人生在此時已經光芒落寞,如果就此度過終生也不會說他晚節不保,所以說有時候,死的恰當是一種幸運。在安史之亂髮生後,唐玄宗李隆基命哥舒翰帶兵討伐叛亂,千不該萬不該,哥舒翰在戰敗之後投敵於安祿山,一世英名,毀於一旦。"醜哉舒翰,不能死王。"這樣的批判比比皆是。哥舒翰死後,錦繡盛唐也快步走向了衰敗。

哥舒翰一生大開大合,他是是唐朝熙攘繁盛的證明,也是凋零晚唐時期的悲劇。在唐朝這樣盛至極衰亦至極的朝代,悲劇人物的產生格外令人扼腕感嘆。他一生在戰場廝殺,為大唐浴血奮戰,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然而晚年投敵被殺卻也是實在的晚節不保。是非功過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已是過眼雲煙,一代名將的悽慘尷尬晚年著實讓人惋惜。

結束語:無數歷史人物早已成為一抔黃土,煙消雲散,是非功過成為了史書上力透紙背的筆墨。"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看的不僅僅是幾千年歷史進程中熠熠發光的繁盛時間,更要看到悲劇,看懂悲劇,從歷史的縱深中借鑑悲劇。看著他們從意氣風發年少成名到中年墮落晚年悽慘,我們在唏噓惋惜的同時,更要以史為鑑,與歷史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