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为什么称骨质疏松症为悄无声息的“杀手”呢?因为在骨质疏松症打出致命一击之前,我们可能压根察觉不到它的存在。等到我们变成一名“容易受伤的人”,轻微磕碰一下,或者不小心跌倒在地,或者仅仅进行正常的家务劳动就出现骨折而去医院就诊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骨质疏松症早已在我们体内潜伏多年。充分认识和了解这名“杀手”的特性,提高警惕,骨质疏松症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是骨质下降、骨组织退化、骨微结构改变,导致骨硬度降低及骨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发生风险。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骨骼

由于骨质疏松症在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些人会出现疼痛、驼背、变矮甚至骨折的表现。因此,医学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骨密度测定仪测量髋骨及脊椎骨的骨密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骨密度值低于年轻健康成人平均骨密度值的2.5个标准差以下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2.4%,总患病人数已超过1.6亿。而且,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群有逐渐年轻化趋势。

二、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形成的?

人的骨骼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骨骼的骨质成分及其结构一直处于“建设-破坏”的重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分别是负责“建设”(形成新的骨质)的

成骨细胞和负责“破坏”(重吸收老骨质)的破骨细胞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正常骨骼结构与骨质疏松骨骼结构

为什么要有专司“破坏”的破骨细胞呢?

骨质形成后会逐渐老化,加上骨骼在不断承担体重抵抗地心引力的过程中,内部会出现一些微小的骨折,通过这些破骨细胞的“破坏”作用,将老旧的或者已经出现微骨折的骨质重吸收掉,再由成骨细胞形成新的骨质来代替,可以起到维护骨骼强健和修复微小骨折的作用。

两种细胞的活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如果成骨细胞过于活跃就会发生骨质增生,破骨细胞过于活跃就会引起骨质疏松。

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 年龄增长

一般来说,骨量于童年及青春期迅速增长,在30多岁时达到最高峰(称为峰值骨量),到了约40岁后,破骨细胞的活力逐渐超过成骨细胞,骨的重吸收速度逐渐超过骨形成速度,骨量开始明显流失。

可见,4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会逐渐流失。而且骨量流失是一个跟衰老一样,不可逆转的过程。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2. 女性绝经后

除了年龄之外,对于女性来说,绝经期也是一个沉重打击。会加剧骨骼内部骨质形成与重吸收天平的倾斜,加剧骨量流失。

3. 体重过轻

通常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评判一个人的体重是正常、过重、肥胖还是过轻。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比如,身高170cm(1.7m)、体重60kg的BMI就是60/(1.7*1.7)=20.7kg/m2。

对于骨质疏松症来说,体重过轻(BMI<18.5 kg/m2)是一项危险因素。

4. 缺钙

缺钙会导致成骨细胞缺乏足够的原料来制造骨质,同时低血钙浓度可刺激骨质重吸收以维持血钙浓度的稳定,因而骨量流失加剧。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钙质的需求量会逐渐升高,因此老年人容易出现钙质不足。

5. 维生素D不足

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吸收、骨骼健康、肌肉功能和平衡感的维持。维生素D不足不仅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而且会促进钙质经泌尿道排出,从而导致缺钙。

6. 吸烟、酗酒、高盐饮食及饮浓茶和咖啡

吸烟(包括二手烟)和酗酒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食物中的钠离子(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排泄过程常伴有钙的流失,因此高盐饮食会伴随高钙流失,导致人体缺钙。

7.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

骨骼跟肌肉一样,需要得到运动锻炼的刺激才会茁壮成长。长期久坐不动、不参加运动的话,肌肉、骨骼得不到刺激和锻炼,一方面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另一方面也容易跌倒,增加骨折机会。

8.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抗凝血药、抗癫痫药、某些肿瘤化疗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前面提到一个“峰值骨量”的概念,在大家的骨量都在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那些峰值骨量值比较高的人,也就是骨量储备比较丰富的人,骨质疏松症出现的时间就会相应推迟,程度也会相对较轻。

四、峰值骨量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峰值骨量的高低受遗传因素、身体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内分泌状况、性别、体能运动状况的影响。

对于30岁以前的人来说,维持身体健康、改善营养状况、多进行体能运动有助于峰值骨量的提升,为自己的未来储存一笔骨量财富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五、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害?

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引起骨折,尤其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的骨折。骨质疏松症在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些人会出现疼痛、驼背、身高降低甚至骨折的表现。一旦出现骨折,则视骨折部位的不同而影响不同,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致残致死。

骨质疏松症性骨折也叫“脆性骨折”,顾名思义,就是因为骨骼变得越来越脆,正常来说不容易引起骨折的行为如轻微碰撞、跌倒、日常做家务都会引发骨折。

髋部骨折后第1年内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脊椎骨折,如果损伤到脊髓神经,轻则需要卧床不能坐立行走,重则可能半身不遂或者致死。

由于人体的脊柱需要支撑起上半身的重量,如果脊椎骨由于骨量流失变得越来越脆弱的话,即使在没有任何碰撞的情况下,也可能逐渐被压塌,令背部变得弯曲,形成驼背及变得矮小。严重者可出现椎骨的“

压缩性骨折”。想象一下我们一屁股坐到一包饼干上的情形。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腰背痛

六、怎么预防骨质疏松症?

如前所述,骨量流失是一个和衰老一样不可逆转的过程。虽然不可逆转,但是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延缓其过程,尽量降低骨量流失的速度。

由于骨质疏松症是长期骨质流失所导致的,因此,预防要从早期做起,改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一定的体重,保证充足的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加强运动锻炼,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和咖啡。

虽说预防要从早期做起,但是无论处于哪个阶段,从现在开始注重饮食与生活方式的预防,进行正规的检查,严重者规范用药,都可显著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1. 早发现

在出现骨折之前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检测骨密度值、早期干预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因此,引起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增强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可以有效预防这种“流行病”。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建议以下人群应该进行髋部及脊椎骨的骨密度测定:

(1)65岁以上的女性或70岁以上的男性;

(2)正在使用可能导致骨量降低药物的绝经后女性;

(3)具有其他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50岁以上的绝经后女性;

(4)具有脆性骨折病史的绝经后女性。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含钙量丰富的食品

2. 补钙

对于19~50岁的女性,应每天摄入1000mg的钙质,50岁以上则增加至1200mg。

对于19~70岁的男性,应每天摄入1000mg的钙质,70岁以上则增加至1200mg。

钙质的补充首选从食物中获取,乳制品、豆制品、鸡蛋、虾米、肉类、菌藻类如紫菜、还带、黑木耳等食物的含钙量都比较丰富。

同时,注意避免摄入过多草酸,因为草酸与钙结合后可形成难以吸收的草酸钙,如菠菜、苋菜等。烹饪前最好在80℃以上的热水焯一下,将草酸清除后再食用。

次选服用钙片来补足。由于市面上的钙片种类繁多,剂量亦不尽相同,服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钙质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摄入钙质超过1200~1500mg可能增加肾结石、心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风险。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想补钙,多喝骨头汤?

骨头熬汤味道浓郁可口,如果还能补钙,那真是一举两得。那么通过喝骨头汤来补钙,靠谱吗?

骨头汤中钙的溶出浓度一般不超过4毫克/100毫升,而牛奶中的含钙浓度则达到80~120毫克/100毫升,足足是骨头汤的20~30倍,喝一杯牛奶摄入的钙量就相当于喝同样体积的骨头汤20~30杯。

预期靠喝骨头汤来补钙,不如来杯牛奶来得实际。

3. 适当补充维生素D

对于19~70岁的成人,应每天摄入600单位的维生素D,70岁以上则增加至800单位。

维生素D可以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和骨胶原合成。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晒太阳

(1)晒太阳

皮肤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合成维生素D。对于肤色较浅的人来说,每天让脸部和手臂暴露在温和的阳光下约10分钟就能够制造足够的维生素D。肤色较深者适当延长时间。注意是温和的阳光,千万别在烈日下暴晒。

当然了,如果怕把脸晒黑,不想晒脸,也可以改为晒身体的其它部位,效果一样。

(2)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食物提供的维生素D分量有限,只靠饮食并不能满足身体所需。

维生素D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内脏、深海鱼、蛋类等。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4. 负重运动

负重运动是指需要使骨骼承受重力的运动,比如:散步、健行、慢跑、打网球、打羽毛球、跳舞、太极、游泳等。

负重运动有助于增加骨骼密度或减缓骨量流失,帮助维持骨骼弹性,改善身体平衡感,增强肌肉力量。每天进行30~40分钟的负重运动结合几分钟的背部及姿势拉伸,有助于骨骼健康。

进行拉伸时,应该避免进行前屈、侧屈拉伸以及举起重物。这样会挤压椎骨而有可能导致椎骨骨折的发生。

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

散步

5. 维持适当的体重,不太胖又不太瘦

体重指数(BMI)在18.5~23.9kg/m2之间为正常体重。

6. 戒烟限酒,避免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

喝咖啡应该每天不超过1~2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