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如何引領大唐的女人裝束?背後隱藏著唐明皇怎樣的審美?

天生麗質難自棄,無疑楊貴妃這樣的“自然美”深得唐玄宗的寵愛一身也便不足為奇了。透過大唐女子的面貌外,她們的衣著是怎樣的?通過她們的美貌、髮髻、披風甚至走路姿勢都能或多或少捕捉到盛唐的上層審美。

楊貴妃如何引領大唐的女人裝束?背後隱藏著唐明皇怎樣的審美?

相關畫作

楊貴妃出色的外貌之外,也喜梳妝打扮、粉黛豔抹。兩人出於對化妝術的共同愛好,也是打開愛情心扉的一個條件。據說,玄宗於華清宮造端正樓,作為貴妃的梳洗之所。貴妃心領神會,“繇是冶其容”,“以中上意”《楊太真外傳》可知梳妝對於楊玉環來說無疑是一件重大事件。於是,圍繞貴妃的美容,便衍生出大量的傳聞,其中“紅汗”與“香囊”就是最為典型例子。

從“紅汗“到”香囊“隱藏著怎樣的特殊癖好?

所謂“紅汗”是根據五代王仁裕記的載:“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

女人汗液是“紅汗”,聽起來頗為怪誕。其實是她施朱塗紅、拭汗沾色的緣故。這種敷面及唇的化妝品,究竟是什麼呢?據推測可能是一種高檔胭脂和紅粉。元稹曾有詩云:“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全唐詩》,描述了唐代貴族婦女特別盛行塗脂抹粉的濃妝風尚。

楊貴妃如何引領大唐的女人裝束?背後隱藏著唐明皇怎樣的審美?

相關書籍

即唐代咽脂除了化妝之外,還用來染色,優質不易褪色。盛唐還盛行以紅粉敷臉、脖頸及胸的打扮,詩人張祜在《李家柘枝》詩寫下:“紅鉛拂臉細腰人”,元稹《恨妝成》:“傅粉貴重重,施朱憐冉冉”。直到明代和元代的“富貴之家,悅市率以胭脂染之為真紅色”,是“唐之遺俗”。

顯然楊貴妃引領了大唐的化妝風潮。她身出“紅開”井染紅指汗的“巾帕",是她濃抹廚脂與紅粉的染色所致。除了臉上之外的裝飾塗抹,楊貴妃還喜愛胸佩“香囊”。據說當是西域進奉的香料,香氣十分濃厚持久,把這個香料放進精美的布囊之中,於是便有了“香囊”的產生。這是當時的珍惜之物,這個東西只有皇室才能擁有流轉。唐玄宗從不輕易地賞賜與人,只用來賞賜寵妃,可知這個東西對於皇帝來說都算是稀罕物。

楊貴妃如何引領大唐的女人裝束?背後隱藏著唐明皇怎樣的審美?

香囊

(公元750年),李隆基來到華清宮,曾賜“香襄珍室”等物與安祿山。《安祿山事蹟》楊貴妃身佩的“香囊”,當然也來自玄宗所賜。據說多年後,當楊貴妃被賜死後,玄宗由於過度想念,打開墓穴發現生前“囊”仍在,於是這種生死茫茫的感觸更為強烈地刺激著李隆基的內心情感世界。詩人張祜有感而賦:“意金妃子小花襄、銷耗陶前結舊香。”說的就是這一事情。

楊貴妃佩戴的是用“蹙金”繡成花朵,內盛香料,故稱“花囊”。“香裹”中的香藥、香料散發出異香,可以經久不絕, 劉再錫曾描述是“縷絕香不歇”。《劉禹錫集》後來的詩人李益亦有類似的吟詠:“濃香猶自隨鑾輅,恨魄無由離馬嵬”,由此也成了“香消玉損”的典型詞語。

楊貴妃如何引領大唐的女人裝束?背後隱藏著唐明皇怎樣的審美?

楊貴妃墓

詩人以貴妃香隨玉殞,寄託玄宗離愁,別具藝術匠心。貴妃喜佩“香囊”,渾身散發異香,無疑是對歷史人物這段愛戀的深沉感慨。楊貴妃所謂體紅氣香,也反映了唐玄宗的嗜好。玄宗的《好時光》詞描寫盛唐美女的化妝日“體紅香”。貴妃出“紅汗”、“佩香囊”,正是“體紅香”的如實反映。她的三個姐姐可能也身候“香囊”,有人從她們隨幸華清宮的車中一窺,不禁香氣撲鼻,殘留“數日不絕”。可見,佩戴“香囊”是當時官廷與貴婦的裝飾時俗,也是豪侈生活的反映。

簪步搖、黃裙、柳葉描、義髻組合的婦女套裝,成為盛唐女子“標配”。

所謂步搖,是古代婦女鬢髮修飾品,上有垂珠,走起路來步則晃動,因此得名。盛唐的步搖以金玉作飾,比前朝製作精緻。楊貴妃所佩戴的往往是經過李隆基的寵愛細節,“上又自執麗水鎮庫紫磨金琢成步搖,至妝閣,親與插鬢上。”彷彿可以看見這位多情皇帝的細膩柔和的動作,因此在長恨歌中也有如下描寫:“雲鬢花顏金步搖。”因此也成了天寶年間的流行裝扮,直到宋代歐陽修還為此進行琢磨:“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楊桂味常以假鬢為首飾。”《新唐書》

楊貴妃如何引領大唐的女人裝束?背後隱藏著唐明皇怎樣的審美?

相關畫面

《長恨歌傳》中還有關於楊貴妃“披紫綃”的描述, 紫綃,為質輕如紗的紫色薄絹。這種服裝十分吻合貴妃的擅長和個性,既便起舞,亦似武裝,類似披肩或披衫,增添了女性的瀟灑、嬌健之美。毋庸贅言,這也是貴妃諸姐仿製的對象。她們穿“羅帔衫”,袒露頸胸,更顯開放,很容易讓後人想到如此裝扮的美麗與超俗脫塵。唐代婦女喜著紅裙,為了協調顏色,罕用紫色披肩。楊貴妃喜歡“披紫綃”,也就不宜著紅裙。因此,《新唐書,五行志》載她“好服黃裙”。值得注意的是,原來楊太真為女官時曾戴黃冠,專寵後又好服黃裙。黃冠是道教徒的標誌,黃裙也可能與“天寶中,上書言事者,多為詭異”,以應符命有關,這種化妝與宗教的關係如果不從綜合處考量實在難以辨識。

畫眉更是從細節追求極端精美,引領後世畫眉深遠歷史。

通過研究唐代化妝,我們彷彿可以看到李隆基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尤其是對待自己心愛的女人。除了衣著、頭飾外,他對畫眉也情有獨鍾。明代文人楊慎曾經在其著作中描寫了唐玄宗讓畫工描寫《十眉圖》,將女人峨眉的十個角度進行描述,成為當時婦女畫眉的範本。

楊貴妃如何引領大唐的女人裝束?背後隱藏著唐明皇怎樣的審美?

影視畫眉

《長很歌》描寫的“棉如眉”以及柳葉眉。其特點是眉式線條細長、宛如柳葉,是當時的官眉,《是妃傳》雖系偽作,但作者似也知道盛唐官廷的時尚眉式,在其詞作中的首句就是“柳葉雙眉久不描”。

描畫柳葉眉施用青黛之色,唐玄宗尤善此道。他在《好時光詞裡說》:“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張敞是西漢人,當他在京兆尹任上時,曾親手給妻子畫眉,在長安傳為美談,他就成為畫眉能手的代稱。畫柳葉眉無須驚動畫眉能手,只要抓住細長要領就得了。從劉禹錫的《馬嵬行》“共愛宿妝妍,君王畫眉處“來看,也許這是唐明皇為貴妃畫柳葉眉的經驗之談。盛唐“天寶時世妝”的眉式特點是“青黛點眉眉細長”,與中唐“元和時世妝”的“莫畫長 眉畫短眉”,“雙眉畫作八字低”,迥然不同。

楊貴妃如何引領大唐的女人裝束?背後隱藏著唐明皇怎樣的審美?

相關畫眉

盛唐婦女崇尚的髮式是高髻,將髮髻梳高,遍插首飾。 楊貴妃喜梳高發髻,《新唐書.五行志》稱為“義髻”。“義”與假通,故義髻”亦可稱假髻,《長恨歌》描寫貴妃髮式為“翠翹金雀玉搔頭妝特點是將髮梳松,發端插上發環,環呈扇形,正中大,兩邊小,上飾金鳳、珠翠等首飾,後佩孔雀翎,兩鬢警步搖。後人稱這們髮式為玉環髻或楊貴妃髻。《唐侍女髮簪》如此豪華的髮飾,故有“義髻拋河裡”的不滿情緒流露。高髻在唐初便流行的宮廷髮型,《唐語林》對此形容說:“俗尚高髻,是宮中所化也。”最後如同流水一般逐漸轉向民間,形成流俗。讓人頗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慨嘆。不管如何,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愛情故事衍生出的審美在歷史上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同時也揭示了貴族生活的優雅與奢華,在歷史的頁面上留下一抹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