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到底借荊州的真相如何?

首先,需要確定一點:劉備肯定找孫權借了荊州某些地盤

。不然在多年後,孫權找劉備討要荊州時,劉備就不會說出“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這種話來。


(建安)二十年(215),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其次,回到本題疑問上來,劉備借荊州的動機究竟如何?


先說形勢


在赤壁之戰前,劉琦本是江夏太守,在赤壁之戰得勝後,被劉備集團擁護為荊州牧,試圖以此抗衡孫權集團在荊州的侵蝕。劉琦本來就是劉表之子,加上劉備的影響力,除了北投曹操的那批荊州人之外,剩下的荊州人士都願意團結在劉琦、劉備身邊,這批人對孫權也並無好感,因此,孫權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劉琦繼承荊州的合法性,是穩定抗曹聯盟的必要手段。


赤壁之戰後,曹操北歸,留下曹仁據守江陵。


劉琦、乃至劉備集團的軍力不足以對抗曹仁,所以周瑜、程普繼續進攻南郡,這也是孫、劉兩方在赤壁之戰後,繼續達成戰略合作的又一件重大事件。


周瑜攻克江陵耗費了大量時間,劉備是在周、程攻打江陵的這段時間裡,則拿下了荊南四郡,並屯兵公安(武陵郡孱陵)。


另一邊,在江陵攻克後,周瑜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拜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


形勢圖如下:


俗話說“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到底借荊州的真相如何?


【周瑜拿下江陵的時間】和【劉備拿下荊南四郡的時間】史書並沒有精確到月,無法區分先後,而且按《先主傳》順序,在劉備拿下荊南四郡後不久,荊州牧劉琦病逝。


這時候的荊州形勢就非常微妙。


1.劉備趁機接受劉琦的政治遺產,宣佈繼任荊州牧。

2.周瑜和程普佔據江陵、沙羨。從戰略佈局上,他們與曹軍接壤;從行政區劃上,他們受荊州牧管轄。


實際上呢,周、程是不可能聽命於劉備的,劉備希望南郡、江夏太守都是自己人來擔任,孫權是不會答應的,孫權希望荊州牧是自己人來繼任,劉備也不會答應的。


所以,劉備進京與孫權商議【劉琦死後,孫劉聯盟應該如何持續下去】這個議題。


第一次談判結果


據說諸葛亮還勸阻劉備親自去見孫權,認為派使者去談判就行,而劉備為了顯示誠意,堅持親自去談。果然周瑜趁機向孫權提議“軟禁劉備”,但是孫權從同盟合作的角度考慮,拒絕了周瑜的這個提議。


劉備和孫權具體怎麼談的,沒有詳細記載,按照《魯肅傳》的記載,孫權也很猶豫,他也很想拿到荊州,但是隻有魯肅勸孫權答應劉備的請求(認可劉備繼任荊州牧)。


最終,這次的談判結果是:


1.孫權承認劉備繼任荊州牧的合法性。

2.劉備的治所在公安,不能染指南郡、江夏郡。也就是說,孫權從劉備的荊州牧的下轄割走了兩郡。

3.劉備表奏孫權為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以上就是針對題文中所提到的背景的分析。


也就是傳說中的第一次“借荊州”。其實我認為這一次談判並未涉及“借荊州”一說,下面接著分析。


後續故事


為什麼我說在第一次談判時,劉備並未向孫權承諾“借荊州”呢?我是這麼分析的:


第一,自劉琦宣佈繼任荊州牧,是以血統繼承來作為法理依託,不需要向孫權做出任何承諾;


第二,到劉備繼任劉琦之後,那荊南四郡也是劉備打下來的,也沒染指南郡、江夏。


什麼是借?借的前提就是得到了本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從劉琦、劉備的情況看,他們拿的都是自己應有的東西,所以我認為在這第一次談判時,不算是借。


《魯肅傳》說曹操聽說孫權“以土地業備”,正準備寫字,驚得筆墜於地。


這裡的“以土地”不應該只解讀字面,強行認為是孫權拿自己的地給劉備,聯繫到前文中對整個歷史事件背景的分析,不難看出,實際情況是:孫權認可劉備繼任荊州牧,並擁有荊州四郡的地盤。僅此而已。


而真正的“劉備借荊州”,應該出在“周瑜之死”後,因為荊州形勢再改變,孫劉之間又必須再一次調整同盟條件。


按《程普傳》記載,周瑜死後,程普立刻去了南郡,坐鎮江陵,代領南郡太守。按《魯肅傳》記載,魯肅是周瑜指定繼承人,在周瑜病逝時,就已經以奮武校尉接管了周瑜的軍隊。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劉備和孫權又展開了一次談判,談判結果是:孫權把南郡(江陵)給了劉備。程普返回江夏,魯肅返回陸口(陸口本屬長沙,孫權分陸口等地為漢昌,魯肅領太守)。


周瑜卒,代領南郡太守。權分荊州與劉備,普復還領江夏。令程普領南郡太守。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


很顯然,南郡本是孫權的地盤,現在孫權把南郡交給劉備,這裡就存在一個“借”的可能性。

借是帶有條件的,有借必有還,“還多少”,“怎麼還”,“什麼時候還”等等。但是史書上並沒有對這一次談判有詳細記載,也就給歷史留下了懸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