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四年,多倫諾爾的那點事兒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多倫諾爾的城市還沒有發展起來,那時還沒有進行“多倫諾爾會盟”,也沒有興建匯宗寺。多倫諾爾這塊地方屬於清初設置的上都牧場(又叫御馬廠)。上都牧場衙門設在博羅城,即今天的黑城子牧場。整個的多倫諾爾大草原上,只有一個幾戶人家的小漁村,其位置大概在今多倫老城大西橋附近。當時,多倫老城所在的位置都是遮天蔽日的大森林,除環繞的榆河(蒙古語厄爾騰河,漢譯小河子)外,還有一條小河從東西穿過。

康熙十四年,多倫諾爾的那點事兒

(多倫諾爾草原)

看似祥和的多倫諾爾大草原並不平靜。這一年的三月二十七日,察哈爾蒙古小王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之弟、阿布奈之子——親王布爾尼、羅布藏舉兵反清。布爾尼的軍隊自東北方向向西南挺進。叛軍在途徑多倫諾爾草原時,將御馬廠、清王公大臣馬廠的馬群奪取後,向張家口挺進。布爾尼被清軍擊敗後,其殘部經多倫諾爾草原撤向其東北方向的扎魯特旗一帶。據說,布爾尼在多倫諾爾大草原用“增兵減灶”的假象,嚇退了清軍。

清政府平定察哈爾蒙古親王布爾尼的叛亂後,於閏五月(公曆七月)將布爾尼所屬之部分察哈爾蒙古部眾由義州邊外遷至張家口、大同、殺虎口、偏關、神木邊外,建為清政府內屬的察哈爾蒙古八旗。察哈爾蒙古八旗以殺虎口為界,分為東西兩翼。即東翼四旗和西翼四旗。東翼四旗,即察哈爾左翼,含蒙古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該四旗後為多倫諾爾理事同知廳司法管轄範圍;西翼四旗,即察哈爾右翼,含蒙古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未編入察哈爾蒙古八旗內的察哈爾殘部,仍駐牧於豐寧、隆化、多倫諾爾一帶,繼續由清政府理藩院和駐軍佐領(多住京城)直接管理。察哈爾八旗空閒之地則留做清廷牧場和清帝賞賜王公的牧場。

同年,口北諸地由山西省改歸直隸省管轄。口北道管地、管事仍舊。多倫諾爾草原地方,亦改歸直隸省口北道管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