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名字在中国其实刚刚百年,并且还是袁世凯首倡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将每年的夏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它的首倡者便是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如此说来,中华民族以夏历新年为春节的历史还不足百年。

“春节”这个名字在中国其实刚刚百年,并且还是袁世凯首倡

古代的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传说那时每逢腊尽春来,人们便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春节在历史上是个多义词,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据《中国年节》一书说:“汉代,人们将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定为春节。”可见当时的春节不是新年,新年第一天在古代称“元旦”,历史上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是正月初一,商代则是十二月初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定为十月初一。汉初袭秦制,至汉武帝时又恢复夏历,以每年的正月初一为元旦,这种做法一直沿袭至民国初年。

“春节”这个名字在中国其实刚刚百年,并且还是袁世凯首倡

孙中山先生

清王朝被推翻后,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国际联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改用阳历,于是便有了公历新年。当时孙中山打算废除夏历,但考虑到民间传统习惯,只好采取折衷办法,两历并用。1913年袁世凯主政时,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袁提出了〈定四时节假呈〉:“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袁世凯接到朱的呈文后,考虑到当时是“五族共和”,将端午、中秋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似乎不妥,便只批准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按例放假,自1914年开始施行。从此,夏历岁首便被称为“春节”。当时袁世凯还为了避讳,同时下令把“元宵节”(谐音“袁消”)改为“元夜节”(谐音“袁爷”),并将“元宵”改称“汤圆”。

由于春节是袁世凯所倡,许多倒袁者便拒绝过春节,孙中山就曾多次提出废除春节。南京蒋介石政府成立后,又有人旧话重提,认为一年当中新年在前,旧年在后,不伦不类十分荒唐。于是国民党政府便以颁行通令的方式,宣布废除旧历,禁过春节,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成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我国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夏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自此以后,春节作为夏历新年便被保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