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手握兩紅旗,為何既不幫豪格也不支持多爾袞?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盛京。擇立新君成了滿族貴族高層的頭等大事,以兩黃旗為代表的肅親王豪格,以兩白旗為代表的睿親王多爾袞,圍繞著皇位的寶座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這個時候,實力強勁的兩黃旗代善又是什麼態度呢?最終又是什麼原因讓六歲的福臨繼承皇位的呢?

代善手握兩紅旗,為何既不幫豪格也不支持多爾袞?

​爭奪皇位,實際上還是一場實力之爭,八旗內部的權力分配錯綜複雜,沒有誰具有絕對的優勢。兩黃旗、兩白旗和兩紅旗是這場角逐中的絕對主力。

當時,手握軍政大權的宗室王公,除了參與角逐皇位的多爾袞和豪格外,還有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貝勒阿巴泰、羅洛渾、郡王阿禮達。另外,還有貝子碩託、尼堪、博洛也領兵出征,佐治國政。

皇太極生前一直很重視多爾袞,委以重任。崇德五年至七年,全殲明朝精兵十三萬的松錦之戰,即由睿親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具體佈置、親自指揮的,此戰獲勝為入主中原準備了有利的條件。多爾袞機智英勇,善於用兵,治國有方,在八旗王公中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威望很高。

代善手握兩紅旗,為何既不幫豪格也不支持多爾袞?

​此外,多爾袞又是正白旗旗主,其親弟多鐸是鑲白旗旗主,親兄阿濟格又是善於征戰的猛將。這三兄弟聯合在一起,勢力很大,爭奪帝位是很有希望的。鄭親王濟爾哈朗雖然也受皇太極信任,但他有個致命的缺陷,他並非努爾哈赤的兒子,而是侄兒,因此,他要想繼承帝位是不現實的。

資歷最老的還屬代善,他在天命年間主持後金國政,身為正紅旗旗主,次子碩託久經征戰,孫子羅洛渾是鑲紅旗旗主,另一個孫子阿達禮是郡王,與多爾袞兄弟相比,整體實力不相上下。如果代善也覬覦皇位的話,那麼,他的勝算也較大。

不過,代善此時已經是年邁體衰,缺乏鬥志,崇德元年以後,就未再出徵了。他的長子嶽託、三子薩哈廉,皆文武雙全,征戰有功,可是不幸過早去世。孫子羅洛渾、阿達禮、勒克達渾或者年幼,或者軟弱無能,沒有威望。因此,以代善為首的兩紅旗不願參與激烈的帝位之爭。

代善手握兩紅旗,為何既不幫豪格也不支持多爾袞?

​再來看看肅親王豪格。皇太極有11個皇子,除四子早逝外,屬元妃、側妃所生能繼承皇位的,有長子豪格、第五子碩塞、第九子福臨、第十一子博果爾。崇德八年,福臨六歲,只要豪格年長。天聰六年,豪格被封為和碩貝勒,崇德元年晉封和碩親王,多次參加征戰,但一再因故受到父皇的斥責,聲望遠遠不及睿親王多爾袞。

豪格威望不及多爾袞,但實力同樣不可小覷,皇太極生前掌握正黃、鑲黃、正藍三旗,這三旗大臣都是支持豪格的。(正藍旗實力較弱)此外,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表面上也是支持豪格,只不過他圓滑世故,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不肯公開明確表態。

兩黃旗、兩藍旗擁護豪格,兩白旗擁護多爾袞,這個時候兩紅旗倒向哪一邊都會影響局勢的發展,代善又是什麼態度呢?

豪格、多爾袞爭奪帝位的勝負,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兩紅旗旗主的態度;二是兩黃旗大臣的立場。多爾袞兄弟有兩白旗,如果加上代善的兩紅旗,取勝的希望就很大了,甚至可以說是絕對優勢。不過,代善畢竟是老謀深算,他的態度是中立。

代善手握兩紅旗,為何既不幫豪格也不支持多爾袞?

​代善之所以要保持中立,這就要從他的一段經歷說起了。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之所以能繼位為汗,主要是由於代善及其子嶽託、薩哈廉的推舉。可是,皇太極即位後,卻極力抑制兩紅旗,多次訓斥和處治代善一家。

天聰九年九月,皇太極以“正紅旗固山貝勒等輕肆之處甚多”為由,嚴辭譴責,迫使八旗貝勒大臣給代善加上

“心懷異志”的罪名,擬議革其大貝勒、和碩貝勒爵,奪十牛錄屬人,罰銀萬兩。此議上後,皇太極減輕處罰。

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極以嶽託“徇庇莽古爾泰”,被諸大臣擬議死罪,皇太極表面上諭令免死,實際上將嶽託連降二級,從親王降為貝勒。第二年又以嶽託“驕慢”再降一級為貝子。此後,復封貝勒,雖徵明有功卒于軍中,最後亦僅追封為克勤郡王,沒有恢復其和碩親王的爵位。皇太極對嶽託之子貝勒羅洛渾,也是一再加罪革爵。

代善手握兩紅旗,為何既不幫豪格也不支持多爾袞?

​十年來皇太極對兩紅旗的壓抑排擠,使代善灰心喪氣,滿腹牢騷,對是否推舉皇太極之子繼承帝位的問題,沒有興趣。不過,代善對多爾袞長期依附、奉承皇太極的舉動也是十分討厭。因此,代善既不支持豪格繼承為帝,又不推舉多爾袞當君,採取消極中立態度。其孫鑲紅旗旗主羅洛渾完全隨從祖父行事。

儘管兩紅旗保持中立,但代善之次子碩託、孫阿達禮卻想從爭取皇位的鬥爭中,為自己獲得政治利益,他們積極進行擁立多爾袞的活動。有了郡王阿禮達、貝子碩託的支持,代善又居於中立,不出面反對,那麼他很有可能在爭奪帝位中擊敗豪格,奪取皇帝的寶座。

既然兩紅旗中立,那麼豪格與多爾袞幾成勢均力敵,這個時候兩黃旗大臣的立場就十分重要了。事實證明,正是兩黃旗大臣堅決擁立皇子繼位的態度,最終讓六歲的福臨得以繼承皇位。

正當局面處於膠著之時,兩黃旗大臣索尼等八大臣挺身而出,堅決反對多爾袞,誓死擁立皇太極之子繼位為帝。在八旗王公大臣正式集議之前,索尼等人便秘密商議,欲立豪格為帝,死後以福臨繼位。

代善手握兩紅旗,為何既不幫豪格也不支持多爾袞?

​謀立豪格為君以福臨為太子的八個大臣中,圖爾格是開國元勳額亦都之第八子,任固山額真、內大臣;圖賴是費英東第七子,任護軍都統;塔瞻是揚古利之子,任固山額真;鞏阿岱、錫翰是宗室,任內大臣。此外,還有索尼、鰲拜、譚泰,共八人。

這八人中,索尼久任部事,最有威望。多爾袞十分賞識索尼,所以在議立新君的前一天召見索尼,商談冊立之事,以瞭解兩黃旗大臣的態度,並積極爭取索尼的支持。索尼明確宣稱:

“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這句話明白地向多爾袞表述了兩黃旗大臣的堅定立場。

索尼等人的密謀,並不是停留在議而不行的階段,對多爾袞的“警告”也不是停留在紙面上,他們準備拼死力爭,必要時不惜拔刀相戰。圖爾格、遏必隆等竟下令“傳三牛錄下護軍,備甲冑弓矢,護其門”,鰲拜、鞏阿岱和錫翰也支持這一行動。

崇德八年八月十四日,王公大臣於崇政殿集會,議立新君。早晨,兩黃旗大臣於大清門前盟誓後,令兩旗護軍環立宮殿,索尼、鰲拜首先倡議,擁立皇子:“吾等屬食於帝,衣於帝,養育之恩,與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則寧死於地下而已。”

代善手握兩紅旗,為何既不幫豪格也不支持多爾袞?

​這哪裡是心平氣和地商議議立新君,簡直就是在搞兵諫,是在威逼諸位必立皇子。面對這樣劍撥弩張、殺氣騰騰的局面,代善藉口年老退出,多爾袞本想登上皇帝的寶座,看見這種對峙局面,只好換了一個花招,採取折中的辦法,建議立六歲的福臨為帝,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攝政。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至此宣告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