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攀比來源於父母,窮思維與富思維的區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週日送孩子去學舞蹈,舞蹈學校在一個小衚衕裡,因為路特別窄,就騎電動車送孩子。舞蹈課每次是一個小時,我也懶得回去了,就在樓下的家長休息室等女兒放學。

孩子攀比來源於父母,窮思維與富思維的區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門口進來了一對母子,母親明顯很不高興的訓斥兒子“非得來這麼早幹嘛?還有半個小時才開始上課呢。”那個7歲左右的男孩子一臉不高興的說“早點來,省的我們班同學看見咱家只有電動車,人家爸爸媽媽都開汽車送孩子。”那位家長氣得面紅耳赤的跟孩子喊“這麼小就虛榮心十足,你將來能有多大出息。”。

這種情況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遇見過,孩子不懂事往往跟周圍的人進行攀比,認為自己家庭條件不好就面上無光。孩子固然是虛榮心十足,但是這位家長這麼回答孩子肯定是沒有抓住思維方式的根源的。典型的“窮家長式思維”是教育不出“富思維”的孩子的。

孩子攀比來源於父母,窮思維與富思維的區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假如我的女兒也有類似的想法的話,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孩子:

首先,我會問她如果讓她選擇的話會選電動車還是媽媽開車來送她。如果她選開車來送,我就問她停車停在哪裡?如果因為路窄堵車了導致她遲到了怎麼辦?這樣引導孩子思考性的選擇,逐步的她就會有意識的選擇最佳方案,而不是為了面子而不假思索的做事。

這背後的根源其實是很典型的平時父母的思維方式是怎麼引導孩子的,典型的”窮思維“就是“別人怎麼看我”,而“富思維”就是“怎麼選擇對我最有利”。

類似的,面對孩子問“媽媽你為啥非要上班,人家妞妞的媽媽就陪她在家都不用上班。”,家長的回答往往是“媽媽要不上班掙錢,拿什麼來養活你?”.

這種回答的背後也是“窮思維”在作怪,給孩子積極而正向的回答應該是“因為媽媽要學習和進步,如果脫離了社會環境,光在家就沒有辦法跟上,就會被淘汰。”這種回答的背後是引導孩子積極進行努力的思考方式,而不是被動的生活所迫。思維層次就潛移默化的引導了孩子未來的思維方式。

孩子攀比來源於父母,窮思維與富思維的區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這兩個例子很明顯的對比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可能導致的不同後果,在日常孩子的教育中有意識的引導是孩子一生幸福的起點,金錢的多寡都是表面上擁有的,如果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相信“窮思維”的孩子的幸福的指數是不會很高的。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