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到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期间,银行的钱和老百姓的钱,到底去哪儿了?

方方面面的方便面


1929到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期间,银行的钱和老百姓的钱到底去哪儿了?很大一部分是在股市暴跌和通货紧缩中蒸发了,因为大萧条主要是由股市暴跌引发的,而当时美国股市参与度极高,跌幅又特别重,所以财富蒸发非常严重。同时股市暴跌还蔓延到实体经济,引发大范围的通货紧缩,更多加重了财富的蒸发。


咆哮的二十年代

美国大萧条的直接起因就是股市暴跌。在这里桃花石杂谈没有用崩盘一词,因为其实那次美国股市暴跌并不是一天之内发生的,而且有个逐渐下跌的过程。在1929年美国股市开始暴跌之前,美国刚刚经历了所谓“咆哮的二十年代”。在这十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新一波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美,新的工业产品开始大规模普及,家用电力、广播、电话和汽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为支持新技术而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并进而推向整个西方世界。当时民众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极度高涨,新的文化与艺术不断涌现,同时还有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寻找工作并定居,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逐渐丧失理性的乐观情绪。

1920年代的新潮娱乐,“浮华年代”的典型形象

而在这种经济持续增长的助推下,许多人手中都有了大量的闲钱,这些闲钱再辅以当时社会上的乐观情绪,导致投资股市和在银行存钱的人大量增长,股市和银行业积累的资金也急剧增加。在当时,美国的银行业出现爆炸式发展,平均每天都会有4-5家银行开业。高峰时期很多城镇甚至每1000人就有一家银行。而这些银行每天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大量吸储,再将其贷给各个商家和农场主。当时看似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推动股市节节高升,股市的赚钱效应反过来又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而这些人投入股市的钱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于银行贷款。据估计,当时银行每贷出10美元,其中有4美元都流入了股市之中。而且更为严重的是,银行自己也可以直接投资于股市之中,并进行投机买卖。大量涌入的热钱又进一步助推股市继续上涨,到1929年9月3日,美国股市达到了其历史高点,道琼斯指数上涨到381.17点。

股市暴跌为何影响如此之大?

但仅凭热钱推动起来的行情总有撑不住的时候。9月3日以后,美国股市由牛转熊,到9月底已经下跌了差不多10%,以343点报收。而进入10月之后,股市继续出现下跌,特别是在10月29日,一天之内道琼斯指数下跌了11.5%,以230.17点报收,比一个多月之前的高峰点位已经下跌了40%。而因为当时美国股市的参与度极高,所以股市的暴跌很快在其它领域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银行需要进一步抛售股票,以满足其流动性和保证金的需求。而银行陷入危机之后,大量普通老百姓害怕银行倒闭自己的存款血本无归,纷纷前往银行去取存款。但当时美国银行的准备金率普遍只有10%左右,根本无力应对大量挤兑,很多银行只能关门甚至倒闭。

1931年在纽约一家银行门前挤兑不成抗示威的人群

在股市暴跌开始之前,美国虽然银行数量众多,但平均每年只有70家左右会倒闭。而在股市暴跌之后,仅仅在1930年的前10个月,就有744家银行倒闭。而大量银行的倒闭更进一步加深了民间的恐慌情绪,导致更多人去银行挤兑,然后导致更多银行无法承受而破产。这种多米诺现象到1933年发展到了高峰,一年之内就有4000家银行倒闭。

大萧条期间的一户美国贫民家庭

而银行业的崩溃很快传导到其它行业,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的失业率很快从1929年的3%上升到25%,到1932年就已经有1300万人失去工业。大量人口失业导致国民收入也急剧下降,1932年,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比1929年下降了40%。同时因为收入水平剧降,美国还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连续几年平均每年物价降低10%。而这又带来了一个严重后果,即很多人的住房贷款因为失业和房屋大幅降价而断供。仅在1932年,就有27.3万个家庭因为无力偿还贷款而被逐出自己的住宅。另外几年之内还有100万个农场破产。

大萧条期间在芝加哥一家施粥场门前等待领取食物的人群

到1933年,美国的GDP萎缩了33%,全美无家可归的人达到200万,而当时美国的总人口才只有1.2亿。到1932年,引发了大萧条的股市跌到了谷底,最低达到41.22点,比两年多前的最高点跌了89.2%。所以美国的大萧条其实是伴随着一个急速的财富蒸发过程,股市暴跌导致大量财富在无形中消失,而且又传导给一个又一个实体行业,最终又导致通货紧缩,实体财富也大量缩水。因为涉及面及广,所以大萧条的持续时间才如此之长,恢复才如此之慢。

大萧条如何传遍世界?

而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之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项重要应对措施是提高关税和设置进口商品限额,想通过阻止外国商品进口来改善本国的经济环境。而美国提高关税其它国家自然也会相应提高关税作为报复,这就导致了当时国际贸易总额出现显著下降,其它一些国家也很快受到了巨大影响。

而在其中受到打击最大的是刚刚从一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中恢复的德国。德国刚刚恢复的一些工业领域很快遇到麻烦,失业率上升,德国因为大萧条有560万人失业,大量人口失业导致社会秩序开始动荡。而同时此前进入德国的短期国际投资见热不妙也开始大量撤离,这又导致德国的银行体系陷入危机,德国也开始出现银行破产。然后实体企业破产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情况变得无法收拾。在这种混乱局势中,以纳粹党为代表的极端势力声势大涨。1931年9月,纳粹党在德国大选中获得的议会席位从两年前的12票暴涨到107票,一跃从边缘政党变成了德国主要政党,也为其最终夺取德国政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德国军队大萧条期间在柏林街头施粥的场面

日本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1929年到1931年日本经济衰退了8%。而日本对此的应对措施一是大幅增加财政赤字,通过政府支出缓解经济困境,二是使日元大幅贬值。这两项举措在当时收到了一定效果,日本的纺织业取得蓬勃发展,同时纺织品出口也大幅增加。但日本政府在当时却把大量通过赤字增加的政府支出用来购买武器,直接导致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1933年日本结束经济衰退之后,政府开始削减军备支出,但很快引发军队强烈不满,导致日本发生了未遂政变二二六事件,此后日本军队对政府的控制力显著增强,高额军备支出得到保持。


日德两国此后也都先后成为了二战的元凶,因此国际上也一直有观点认为二战的爆发和大萧条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而最终大萧条的结束也可以说得益于二战。虽然罗斯福在1933年成为美国总统之后推出的一系列新政极大的改善了美国的经济形势,同时欧洲政局恶化也导致大量避险黄金流入美国,使美国的经济于1938年重拾增长。但大萧条真正结束却是在二战爆发之后,当时各国政府战争支出大幅增加,美英两国失业率也迅速下降。1941年美国正式参战之后,其国内的失业率降到10%以下,大萧条才正式宣告结束。


桃花石杂谈


简单的说,在大萧条中,银行的钱和老百姓的钱都被消灭了。但要说清楚的是:被消灭的钱主要是泡沫、债务、利润和利息,并不包括银行和老百姓的现金。手里有“钱”的人仍然是有钱人,消失的只是水分。



从1927年开始,美国股票狂涨,美国人全民炒股。当时不仅仅是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大都市,就连一些乡村小镇也是股民遍地。

至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十年之内上涨了400%,而当时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才上涨了50%。

金融业将实体经济远远的甩在了后头。

这样的结果就是实体经济疲软,资本家把大量现金投到金融市场赚钱。老百姓看到有钱人这么赚钱,也是有样学样。有些人没钱炒股,就贷款炒股,反正股市在涨,收回贷款加利息只是时间问题

经历过股市雪崩的朋友这时候应该就猜到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当股市泡沫一旦破灭后,平时那些搞高杠杆操作的投机者(也就是借钱炒股的人),必然会损失掉所有本金。

由于这些人在股市赔钱了,无力偿还银行的借款的利息,于是借给这些人钱的银行损失了贷款的利息和本金。

由于银行应该收回的账款收不回,而银行自己的欠债又要支付,于是银行资不抵债,小金库里面没有现金了。

当老百姓听说银行没钱了,就会赶紧去银行取回自己的钱,这又会发生挤兑。由于银行确实是没钱了,于是银行只能申请破产。

当银行申请破产后,企业主和老百姓存在银行的存款自然就“蒸发”了。


由于企业主和老百姓损失了存款,企业主没钱搞再扩生产,老百姓也没钱再消费。于是企业主只能通过裁员保命,而被裁员的老百姓则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当被裁员的老百姓在同时失去收入来源和存款后,就变成了无产者,再也无力消费。由于消费者减少,导致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主只能进一步的缩减产能,产量,并解雇更多的员工。

于是,这样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老百姓越来越穷,经济大萧条由此产生。



如果把上面说的逻辑再通俗的说,就好比张三向李四买了一辆价值10万块钱的车,李四把赚到的10万块钱存到银行,于是李四的银行账上就有了10万块钱。

银行把张三存的10万块钱贷款给王五,于是王五的口袋里也有了10万块钱。

这个时候,李四和王五都有10万块钱,一个是存在银行的“数字”,一个是从银行贷出来的“债务”;一个是银行的债主,一个是银行的债务人。

如果王五拿着10万贷款再找赵六买东西,赵六把赚到钱存在银行,而银行再把赵六存的钱再贷给孙七。

这个时候,市场上就有40万的数字了。分别是李四、赵六存在银行的10万存款,以及王五和孙七分别从银行贷出的10万存款。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此时李四、赵六、孙七手上都有10万钱,大家都是有钱人。

这个赚钱→存钱→贷款→赚钱的逻辑可以无限制的循环下去,市场上的货币数字也可以无限制的成倍增加。

但实际上我们知道,银行手里真正的存款只有10万块钱,就是李四最早存到银行的10万块钱。其余的货币数字都是在这10万块钱的基础上滚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假如有一个环节掉链子,而银行又撑不住倒闭了,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大家一起排队破产,银行和老百姓手里的财富就这么集体“蒸发”了。

甚至于,连李四最初存在银行的10块钱也会跟着一起蒸发。美国当年的经济大萧条,就是这么回事。

当然了,真实情况比这个要复杂的多,这里只是简单的举个例子。


Mer86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金融危机是怎么一回事。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隔一定时期就会发生的经济当年的问题大爆发。因为资本主义的本性,资本家只愿意追求利而不愿意对社会负责,致使国家内部上层和底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后演变出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危机。

金融危机就是其中之一

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的危机。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一旦金融危机爆发,不但股票市场崩溃,实体经济很快也会波及,大批工人下岗的同时,物价却会飞涨,百姓本就没有了收入,手中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现金又不值钱,于是很多人直接破产,不得不去接受国家救济,生不如死。

至于老百姓的钱财去了哪里?其实财富的总值是一定的,但是货币贬值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城里人没钱买米,而农民的米却卖不出去,这是一种金融体系的崩溃罢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场危机的原因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过热,最终市场全面崩溃,资产价格暴跌,企业破产,老百姓失业(没工资,固定资产价格也暴跌不值钱了),而银行吸收存款是要赚钱的,自己投项目要么贷出去,当然都变成坏账了,所以钱都没了。记住:钱只是个数字,并不是确切拥有的物质。同样100块钱能变得更值钱,也能变的分文不值。当然,物质也能变贵变贱。都是相对的

举个简单的模型:

  1. 假设这是个稳定的状态(能持续多年不增不减这么过)。有个送报纸的工人每天赚100块。每天再帮炒股票的土豪邻居整理草坪之类活拿10块小费,正好能买瓶牛奶。
  2. 市场升温: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基建,市场都很看好,基建公司股票市值蹭蹭蹭往上涨,土豪邻居赚大了连忙增加杠杆,给小费都大方起来了,甚至报纸都多定了份,送包工自己每天不仅买奶还买果汁,还有闲钱存银行。银行钱多了也加大对基建项目的贷款。每个人都很开心呐

  3. 市场转折:某天有人突然发现有个基建项目预计太过乐观,实际可能达不到逾期收益,于是该股票暴跌(理性修正),炒股票的土豪哥们先破产了,送包工失去一部分收入,只好把牛奶断了,于是这家牛奶厂为了不过期浪费,降价去争抢别家牛奶厂的客户。
  4. 市场崩盘:没多久,大家发现全行业都太乐观了,牛奶价格越来越低,没用啊,因为客户越来越少了,于是也裁员减少产量,结果发现还是供大于求,因为失业人数增长的速度更快,这个多米诺骨牌速度之快远超所有人想象了。贷款投资的项目烂尾了,不烂的收益远远低于预期,只有破产。结果银行也破产了。只有家底厚的还撑着
  • 资本家倒掉市场所能承受的多余牛奶,达到供求平衡,稳住价格。如果不倒掉,那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不断下跌,只能继续裁员减产,最终恶性循环,跌入深渊。资本家不停的倒掉牛奶,是在找到这个市场供求平衡点。

  • 经济也是一样,这个时代应该有多少经济体量是有个数值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计算,但绝对和生产力最有关,我们只有用政府有型的手拨正一点点试试看先,不行再加点力度。

ps:以前一直对巴西的人均gdp感到困惑,凭啥子这么高呀,完全没科技实力支撑啊。嗯,去年心里终于舒服了


包小峰


不要说1929年至1933年的美国,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经济大萧条,银行存款都不保险,只有黄金最安全。大家要知道,银行也是企业,只要企业就存在破产的风险。普通的危机可以救市来化解,但当真正的经济大萧条来临时,任何人都不能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最恐怖的经济大萧条,甚至可以说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根源,这次经济大萧条是全面彻底的经济大萧条,没有任何企业能独善其身,银行也不例外。

作者无意全面分析这次经济大萧条的来龙去脉,简单地说,这次最严重的经济萧条是“盛极必衰”的产物,是美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柯立芝繁荣”盛极必衰导致的。

在大萧条爆发前,被誉为“美国经济温度计”的股票市场行情一路飙升,所有人都对美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甚至连财政部长都公开宣称“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然而,这句话刚说出去,就被打脸了,首先是纽约华尔街股市暴跌,爆发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二”,然后股市一路暴跌到底,最后彻底崩溃,美国的经济大萧条随之来临。

从股市波及到经济的各个层面,银行业、工业、建筑业、农业……投资和消费急剧收缩,失业人数急剧增加,人们收入急剧减少,社会陷入动荡……

在金融市场中,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最稳固的,但美国众多的独立银行实际上十分脆弱,它们并不具备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当风暴来临时,一家银行倒闭了,人们的存款遭到损失,这种银行倒闭、存款消失的消息总是传播极其迅速,很快形成银行倒闭恐慌。

人们害怕其他银行也会陆续倒闭,于是纷纷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而这些银行已经把大批存款放出去贷款给房地产、建筑、工业等企业,他们没有足够现金储备,根本无力兑付蜂拥而至的提款需求,又有一些小银行倒闭,更促进了银行倒闭恐慌的浪潮……

就这样,一个“挤兑提现——银行倒闭——形成恐慌——继续挤兑提现”的恶性循环形成了,这是一个威力巨大,足以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而整个金融行业的恐慌一旦形成,无论谁站出来都无能为力,政府也无力救市,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是如此。

美国经济大萧条中,第一家支撑不下去的大银行是美国银行,它在全国拥有40万储户,是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当时有人向美联储主席提出注资3000万美元资金拯救美国银行,但更多人认为这是一家独立银行,政府不宜干预,就让它自生自灭吧,于是美国银行倒闭了,它的倒闭更助长了银行业倒闭的速度,成为影响大萧条的一块多米诺骨牌。

当很多成功的商人、银行家都被迫沦为小贩在街头卖水果时,还能指望人们可以随时从银行中提取自己的存款吗?不,这些存款都像“柯立芝繁荣”一样的泡沫消失了。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发生的诸多因素中,刺激消费的信贷政策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们都处于“虚假繁荣”的虚幻中,银行业为了增加贷款,提高利润,刺激消费,大力推行分期付款、信贷消费(也就是信用卡消费,先消费后还款),使得人们陷入了“透支消费”的盲目热潮,别管有钱没钱,先消费再说,极大膨胀了消费品市场,看起来全国人民都很富裕,都可以大手大脚花钱,购置高档耐用消费品,人手一辆小汽车,就连总统胡佛都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这种很时髦的“炫耀性消费”孕育着一种极大的风险,一旦削减“信贷消费”规模,消费市场就会大幅度萎缩,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经济大萧条实际上就是这样引发的。

时至如今,人们似乎忘记了那场可怕的经济大萧条。

当今的美国仍然是一个“信贷消费”的国家,调查显示69%的美国人存款不足1000美元,34%的美国人没有存款,这种现象是否又是一次经济萧条的前兆呢?相信有过之前的教训,美国应该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汲取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美国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美国经济的萎缩时期。在那个时候,神秘蒸发了很多钱,那钱究竟去哪里了?

股票市场蒸发了90%

1929年,道琼斯股票指数最高上涨至398点。经历了1929年的黑色10月多次股指暴跌,最终收于298点。11月跌意未尽,跌至198点。

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又先后出现6次暴跌到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降至41点。

在这三年里,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跌92%。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跌92.4%。



钱去了哪里?

20世纪的20年代,1920~1929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以后,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不到10年时间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了50%。也就是说,原先工人一天生产10件产品,10年内提升到15件。

如此来看,企业的产出和销售不断增加,在股票市场上它的价值就应该不停的提升。这也是股票市场繁荣的原因。但是我们也该知道,股票是可以拿来抵押贷款的,就像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流行将股票来抵押贷款一样。

股票市值越高,可以贷款出来的金额就越大。

但是这些通过银行信贷释放出去的抵押贷款,并不一定会全部用于消费,很有可能会再用于金融投资或者实体投资。

这种情况下实体生产力就会越来越大。

但是,工人的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工人的十年间工资只增长了2%。

相对而言,农场工人收入更低。原先农场功能收入是非农场工人收入的40%,1930年降低为30%。

工资没有多大增长,那么不断扩大的商品是怎么消费的?主要源自于赊销,也就相当于我们的信用卡消费,分期付款。人们一直认为经济会不断繁荣下去,人们对未来一直看好。房子、车子,人们不断透支着消费能力。人们似乎不考虑失业的问题。

生产力提高,消费能力增加也有上限,必然会导致产品生产大量过剩,影响工厂经营,导致企业倒闭。倒闭之前会造成股票抛抛售,倒闭之后又会造成工人大量失业。

当人们突然醒悟,还是真金白银的钱拿到手里实在和安全的时候,就会把手里的各种股票兑现,这就发生了股票大跌的现象。

当我们把银行的贷款还上,那么创造出来的这一部分泡沫就消失了。当我们还不上贷款宣布破产,实际上这一部分钱也是消失了。

因此,钱并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回到他们来的地方去了。

现实的表述

如果一个人拥有100万现金,但是银行贷款有80万,那么这个人究竟有多少钱?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手里有100万元。但是当银行要求他还款的时候,他实际上只剩下20万元,而且还要支付一定的银行利息。

这就是钱去哪里了的真实表述。

这是给大家的一个提醒

都说中国是一个储蓄社会。但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向高杠杆的提前消费社会转型。

现在没有钱,消费不起。那么就透支未来的挣钱能力,一下子贷款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六个钱包凑首付买房,还要贷款30年,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对未来的收入这么有信心。

最有意思的是,曾担任过住房制度改革课题组组长孟晓苏表示,是一名叫顾云昌教授编了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住户部门存款余额81.53万亿元,贷款余额49.67万亿元,真实财富也就32万亿左右。

所以,希望大家通过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代的经验教训,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犯同样的错误呢?


暖心人社


经常会看到股市因为大跌蒸发了多少财富,其实股市中的财富并不是蒸发掉,只是资金逃离了,但是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中,货币却是蒸发掉了,凭空消失了,

先了解一下货币创造原理,货币是通过负债创造的,比如一个企业到银行贷款一百万,银行实际上不需要非要保险库里必须有一百万现金,这个企业所谓贷款一百万其实也不是从银行拿出一百万现金,而只是拿走一张支票,但是这张支票却是实打实的价值一百万,可以用这张支票支付一百万的购买行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只要全社会有信用,可以源源不断的创造出货币,

我们所使用的纸币只是货币总量非常少的一部分,比如中国广义货币m2规模有几百万亿,但是流通中的人民币纸币只有十几万亿,

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让货币创造过程戛然而止,因为经济危机的情景是企业大面积破产,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比如大萧条期间,美国银行倒闭几千家,在这个环境下,信用极度崩溃,企业不愿意贷款,银行不愿意借钱,不仅不创造新的货币供应,而且因为出现大量坏账,造成货币规模缩水,

美国大萧条时期就是信用崩溃愈演愈烈的过程,其实如果一开始美联储就放松银根,提供流动性,大萧条不至于失去控制,正是大萧条的教训让后人知道流动性不能断,因此在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大量注入流动性,美国经济迅速企稳,而且美股不断创新高,美国经济规模突破二十万亿美元,


万事皆空70


工业化时代的经济萧条,不是农业时代的经济萧条。

工业时大萧条是产品过多卖不出去造成的,农业时是灾害无产品可买造成的。

总体是钱升值与贬值促成的,因此钱还是那张钱没变,但可买可卖的货不一样了,升值可买得多,贬值可买的货少。

由是,生产者资金断裂,信用丧失,合同不能履行,造成连锁反应,生产停顿,工人失业,民无钱货更无人买,其它企业也停产,大经济萧条现。

现代词泡沫破裂。

这就是蝴蝶效应,即一家企事业陷困其关联合同方也随之陷困,如此扩延开来,越扩越多,连锁性可扩至跨行业程度,从而国家整体经济体系崩溃。

这种自业内向行业及跨行业扩延的连锁反应都发生在经济繁盛期,即物价高峰时期,所以称为泡沫。

促成泡沫的是贷款信贷的信用空白支付,即先订金一部分款项,而拿全部货品,贷品售完再支付全部货款,各厂商全部如此后,有一家受滞,连锁效应出现。

但本质是价值回归,即一元一斤的米,炒到十元一斤后,返回一元一斤的表现。

实质是虚旺的涨价,使经营成本过高,返回原本成本处的体现。

这就是一元一斤的米,向二元三元涨时,其它行业不涨自产品价格就买不起米而受饿,都涨价,一旦出滞阻,各合同不能如期履行,信货失信,连锁发生,相互欠债,白条出现,员工工资发不出,货卖不出,萧条开始。

只不过用楼价更明确些,但农民不明白,只有用米为例。即无论什么涨价过高,达人众买不起时,虚高的价必返回应该的价位上,这一返回期就是产品过剩,人们买不起,而降价期,直到一般人都买得起时,萧条结束。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20世纪20年代,一战后的美国,由于战后红利,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为一个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尤其金融行业,在债券、股票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史上的奇迹。而这些也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发财致富,投机、投资备受青睐,整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

一、危机来的太猛,民众蒙圈,胡佛“无动于衷”。

1929年,胡佛当选总统,作为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英雄”,他上任后极力推行自由主义,信奉政府不干预政策。各大证券交易所挤满了交易的人群,股票行情一路高涨,各企业的股票上涨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人们见面时只谈股票,举国上下都淹没在坐着赚钱的“美梦”中。

然而,他上任不到一年,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这一天,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当天就有11个金融家自杀。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86000家企业破产,约5500家银行倒闭,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突然之间到来的危机,还是让民众彻底蒙圈了。

伴随着他放任自流的、不干预的政策,导致到了1932年时,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整体水平倒退至1913年。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升到1700万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的1/4。失业的人们生活困难,一夜回到“解放前”,他们无家可归,用木板甚至牛皮纸搭建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方被被他们戏称为“胡佛村”,以此来宣泄对胡佛的不满。

二、二元制体制给了人们发泄情绪的渠道。

民众的不满情绪发泄,一种是推翻当局,一种是更换总统。美国的二元制体制,给了他们这样的选择,他们决定更换总统。虽然,经济危机有自己的规律,这确实不是胡佛能控制的,但至少,他在任期间却没有对此作出积极的回应,却顽固坚持自己自由主义的信念,拒绝干预政策。人们不答应了,他们要通过换总统来发泄不满,让不信任的总统下台,是最好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在胡佛外出竞选所到之处,人们报之一片嘘声、怪叫、沉默,以及臭鸡蛋、西红柿。赌博公司开出的赔率高达1:7。

1932年罗斯福参加大选,他指出:当前的自由主义政策导致了投机行为和生产过剩;他拒绝承认和纠正错误,还将崩溃的原因归罪于其他国家;不懂民生,迟迟不发放赈济等等。这些批评,都代表了当时人们的诉求,他们看到了希望,罗斯福成为他们走出困境的救星。竞选的结果已经可想而知了,他以2282万张选票的绝对优势大获全胜。

不管是一元制体制,还是二元制体制,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不是专门研究体制的人,但是从这次危机来看,我发现在历史上,凡采用一元制的国家,一旦民众不满,很可能就被民众推翻;而二元制或议会制的国家,不需要推翻体制解决问题,如果民众不满,只需要更换总统或重选议会,不满宣泄了,自然就安定许多。

三、干预政策,快速回复民众的信心。

罗斯福当选的那一年冬天,是第4个也是最糟糕的一个大萧条的冬天,全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全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当他提出要改革传统经济政策,强调政府干预并引导经济时,还是引起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民众拭目以待。

一是给银行“打针”,解决信用危机。

首先做的就是整顿股市。因为他认为大萧条是由疯狂的股市崩盘而触发的,为尽快恢复国民的信心。“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他制定《1933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联邦政府迅速取代美联储,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能,激活现金流,“让钱转起来”。

其次,解决信用的危机。他下令全国银行歇业三天,这相当于“中止支付”,也就是禁止人们取钱。3月9日通过《紧急救助法令》,对有偿付能力的,命令其尽快复业。短短两天重新开业的银行就有14771家。伴随着整顿,又接连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以加强黄金储备。宣布放弃金本位;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等等。对黄金储备的管理,有力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制止了美元的大幅度贬值,保障了美元的信用。

最后,通过《联邦证券法》成立了证交会,对全国的证券交易所、投资公司、券商们实施全面监督。由于联邦政府给银行打的这些强心针,银行信用很快得到恢复,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近20亿美元!有了保障,大量破产的现象不再出现,纷纷恢复营业,人们对银行也有了信心,同时对理财诸如炒股等的投资也更为谨慎,经济得到了好转。

二是通过《农业调整法》,拯救农业。

广大农民在这场大萧条中受害严重,农民们一如既往地从事长时间的艰苦劳作,但因为农产品产量太多,市场价格奇低,城里的千百万人虽然饿,却买不起这些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他竭力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从法律上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控制生产过剩。最终,物以稀为贵的法则发生了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的下降,价格开始回升。由于他一系列调整农业的措施,农业得到了复兴,也为工业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工农业之间的平衡。

三是“以工代赈”,解决下岗再就业。

在城市,失业的工人比农民的日子过得还要惨。1933年5月,他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将各种救济物资迅速拨往各州,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州用来直接赈济失业者和贫民。随后又施行了“以工代赈”,也就是说国家出工资来建设基础设施。当时联邦政府支出的工程费用仅为180亿美元,却带动修筑了800多座校舍与医院、12000多个运动场、近1000座飞机场,这些钱经过工人的消费,又带动了企业的起死回生。成为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工程。这些社会立法对民众,特别是靠工资吃饭的人很有好处。尤其是随后颁布的《社会保险法》,更是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

后记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方面运转不仅恢复正常并且大为提高,社会生活也很稳定,新政把美国拉回了人间。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政策成功典范,在全世界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崇,而他也得到民众的普遍爱戴,连干了四届(宪法规定最高只能连任两届)。令人称奇的是,他还是唯一一位坐着轮椅的总统。


白杨树下谈历史


我是爱吃炸酱面的独爱炸酱面,我来回答

首先不论是大萧条还是金融危机,银行和老百姓手里的钱都是没变的,变得只是从活钱变成了死钱,每个人,每个银行,单位都把钱牢牢攥在手里所以看起来好像是钱变少了。


1927年开始美国股市疯涨,美国人全民炒股,不论大城市还是乡村小镇,人们不事生产,全心全意的扎进股市。资本家们把大量资金投入股市,甚至贷款,使用杠杆方式赚钱,普通民众也是有样学样,这样的结果就是实体经济疲软。

当股市泡沫破裂后,贷款的人们和资本家无力偿还银行利息,银行收不回贷款就会紧缩银根不再给需要资金的实体企业贷款,实体企业没有资金就无法雇佣工人开工生产,工人们没有工作就没钱生活,同时物价又飞涨,导致人们在银行的存款大量减少。如此恶性循环,老百姓越来越穷,经济大萧条由此产生。发展到后期银行也坚持不住而倒闭破产,在银行存钱的百姓和企业主们的钱就自然而然的“蒸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