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李老栓


聚焦歷史紀錄為你解答:

1918年俄共推翻沙皇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後,列寧代表新政府宣佈俄國軍隊停止正在進行的一戰。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穩步走向國民經濟發展建設時期。一直到斯大林時代的1936年,俄國經濟處於穩步發展階段。進入斯大林時代後的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共和國),鐵腕政治開始在蘇聯盛行,為了鞏固高度集權統治,斯大林發起清洗運動,一大批優秀的布爾什維克代表,在這次清洗運動中喪失了權利,甚至丟掉了生命,經濟發展也基本陷於停頓狀態,由此帶來的災難,在1939年德國入侵蘇聯時全部暴露出來。五年多的衛國戰爭一直持續到1945年德國投降後才停止,此時遭受重創的蘇聯經濟在強大的軍事集團支撐下,得以快速復甦,經歷了這場戰爭後的蘇聯政府,經濟模式開始實施圍繞軍事領域的重工業體系優先發展的規劃剛要。隨著美蘇為代表的兩大陣營進入冷戰時期,這種發展方向更趨於深入化。而大國沙文主義的勢頭在進入赫魯曉夫時代更為猛烈,在秘密報告出臺後,去“斯大林化”的先軍政治卻得以繼承,在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高度集權的同時,赫魯曉夫傾斜重工業的發展方向沒有絲毫變化。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一度使美蘇關係差點走進戰爭狀態。在赫魯曉夫時代,蘇聯的工業科技水平已進入高速發展期:第一座核電發電廠;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些令世界矚目的成就都是在這段時期完成的,正因為有此強大的工業科技和軍事實力雄厚的背景,才有了赫魯曉夫在聯大會議上脫下皮鞋肆意敲打會議桌那“精彩”的一幕。

進入勃列日涅夫時代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和八十年代初期,蘇聯強軍政治達到頂峰,而此時的冷戰格局也進入了新的高潮。此刻的蘇聯軍隊究竟強大到什麼程度,請看一組當時蘇聯四大軍種的數據:

蘇聯陸軍:

199萬,分為16個軍區。編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約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5.5萬輛、裝甲戰鬥車輛6.3萬輛、火炮2.9萬門、地對地導彈發射架約1570部。

蘇聯海軍:

45.1萬,分為4個艦隊和一個區艦隊。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隻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隻269艘。擁有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攻擊核潛艇65艘,此外還有常規潛艇100多艘。

蘇聯空軍:

45.3萬,遠程航空兵約10萬,編為5個集團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方面軍航空兵約31.5萬人,編入12個軍區和駐東歐四國蘇軍集群的空軍序列,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具體裝備有防空截擊機2370架。空軍則為42萬人,裝備有殲擊轟炸機2240架,殲擊機2130架,此外還有運輸機620架、直升機220架。

蘇聯戰略火箭軍:

29.8萬,編為6個火箭集團軍。有發射控制司令部300個。擁有洲際導彈1398枚,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此外還有邊防軍25萬,內務部隊35萬。

以此刻的蘇聯軍隊佔領歐洲,絕對是分分鐘的事兒,也正因為如此,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完全進入深深的憂慮之中。所幸北極熊最終只是炫耀了一番強壯的肌肉,並沒有發動鋼鐵洪流向歐洲進發。

上帝是公平的。進入戈爾巴喬夫時代的蘇聯,由於長年經濟發展嚴重傾斜,蘇聯的民生經濟基礎設施幾乎崩潰,一輛新式坦克的誕生在國民眼中遠沒有一塊黑麵包所帶來的誘惑更瘋狂。戈爾巴喬夫開始著手於結束冷戰工作,實行新的經濟政策,但是,滲透進蘇聯的西方勢力開始悄悄尋找代理人執行變色革命。1991年的那一天,一夜之間,那個早已病入膏肓的“巨人”轟然倒下,曾經強大的蘇維埃政權解體了。

如今的俄羅斯,終於迎來了普京時代,他獲得了他的民眾對他的希望和愛戴。


聚焦歷史記錄


1933年至1937年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領導核心的聯共(布)的領導下進行了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的歷程,1937年蘇聯的的工業總產值超過法、英、德、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直到1987年蘇聯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964年到1982年勃列日涅夫統治了蘇聯長達18年之久,他片面的認為“發展重工業,過去和現在都是蘇聯經濟政策的不變原則”,是完成一切國民經濟任務的前提。為此,他把85%以上的工業投資用於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造成了輕工業和農業發展嚴重落後,主要的消費品長期短缺,蘇聯人民購買日用消費品不得不長時間排隊,商店的貨架上經常空空如也,人民對政府極度不滿,也為蘇聯日後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蘇聯時期的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湧現了大批享譽世界的文學作品,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經深深影響了我們父輩的那一代人,肖洛霍夫所著的《靜靜的頓河》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由於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式的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現了蘇聯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在舞蹈藝術方面出現了像烏蘭諾娃這樣的芭蕾舞天才藝術家,上世紀蘇聯文化、藝術曾經極度發達繁榮,為世界文化、藝術的發展樹立了不朽的豐碑。


老同文化


蘇聯發達到什麼程度?不如說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

1956 年,蘇聯的赫魯曉夫在對西方外交官的一次演說中,狂妄地說出震驚世界的名言:“我們將埋葬你們。”

在1961年的聯合國大會上,赫魯曉夫敢直接脫下皮鞋敲打桌子,從這裡足以可以見到實力與霸道。



蘇聯的強大與發達,甚至到了讓人類顫抖的程度,製造出前所未有的5000萬噸級核彈,還在自己的領土上引爆了一枚,測試一下威力。結果造成整個北方地區的無線電通信全部中斷,方圓4000公里內的飛機、導彈、雷達和通訊設備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

1981年9月4日,蘇聯舉行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代號“西方-81”的軍事演習,這場演習最大的觀眾就是北約各國,大量西方國家受邀圍觀。


看著演習中蘇聯鋼鐵洪流所向披靡的畫面,北約各國被嚇得膽戰心驚,美國總統里根說“如果蘇聯在1981年向我們發起進攻,美國將無力抵抗”。按照北約的估計,一旦蘇聯發動戰爭,1個禮拜之內就能佔領整個西歐,然後封鎖英吉利海峽,阻止美國遠征軍登陸。



蘇聯軍力最強大的時期是 20世紀80年代末,1988年蘇聯的軍隊人數達到500萬,主戰坦克60000輛,各種作戰飛機2萬架,各種作戰艦艇1000多艘,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颱風級潛艇,蘇聯核彈數量達到三萬多顆以上,核武器爆炸總當量為100億噸,總體的核武器能力已超過了美國。

美蘇爭霸,20世紀的兩個超級大國,針尖對麥芒,互不服氣,蘇聯在軍事上不輸給美國。



面對蘇聯的強大,西方國家得了“恐蘇症”。西方認為,蘇聯掌握如此多的核武器,假如爆發核戰爭,就算攔住蘇聯人99%的核彈,剩下的依舊可以毀滅人類。

同時蘇聯在軍功工科技上刷新了很多世界的記錄。

1954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開始核能的和平利用。

1957年10月,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開創了人類向宇宙空間進軍的新篇章。

1961年把第一顆載人衛星送上太空,宇船員加加林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人。

1971年4月建立第一個空間站。



蘇聯的太空技術已經超越了美國,對美國社會衝擊震撼極大,被美國人稱為“斯普特尼克危機”。


蘇聯的強大與發達讓很多政治人物和著名學者做出一個預言,資本主義要滅亡,蘇聯模式橫空出世,引領世界的潮流。

因為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是西方經濟危機的時代,而蘇聯卻是迅速崛起的時代,從1928 年到1960 年間,蘇聯的國民收入每年增長6%,這是當時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速度。

蘇聯成了某些學者的樣板國家,英國經濟學家寫的主流教科書還宣稱,從經濟成長、提供充分就業與價格穩定,甚至在創造人的利他動機等各方面來看,蘇聯式的經濟都比資本主義優越。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人薩繆爾森,在他《經濟學》大學教科書中,也再三預測蘇聯經濟霸權的到來。在1961 年版的《經濟學》一書中,薩繆爾森預測蘇聯的國民收入有可能在1984年超越美國,或很可能在1997年。

很少有人判斷出如此強大的蘇聯會有一天會轟然倒塌徹底崩潰。

經濟學家哈耶克就是這樣一個清醒的有判斷力的獨立學者。



哈耶克在對蘇聯和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考察之後,寫出《通往奴役之路》這部著作,並斷定蘇聯模式不會是解決經濟危機的良方,最終一定是失敗的。歷史最終證明,哈耶克的判斷是正確的。

索爾仁尼琴在讀完《通往奴役之路》之後寫信給哈耶克,說他簡直無法相信一個從來沒有在蘇聯生活過的人,卻能跟他一樣清醒地看到他的國家所遵循的政治主張所導致的後果。



蘇聯的軍事軍工科技航天,領先世界。但是蘇聯是個跛足的巨人,一條腿走路。

蘇聯的重工業雖然是世界第一,卻是在犧牲輕工業和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極度不平衡。事實上,蘇聯的輕工業和農業幾乎不能自給自足。

蘇聯的軍事強大掩蓋了蘇聯經濟的缺陷,給人一種蘇聯全面發達的假象。超越美國變成了歷史笑話,鋼鐵洪流也成了破銅爛鐵。



蘇聯模式的弊端,蘇聯的久加諾夫提出三個壟斷:第一,政治權力壟斷,整個國家的權力壟斷到一黨手裡,而黨內民主和監督的缺失又導致黨內權力集中到領袖個人手中;第二,經濟壟斷,通過指令性的計劃經濟來壟斷整個的國民經濟;第三,意識形態壟斷,壟斷了思想,搞禁錮主義。

蘇聯是20世紀的一場震撼世界的政治實驗,它的失敗同樣引起人們無限的反思。“我們將埋葬你們”,狂妄的赫魯曉夫沒有想到,蘇聯最後埋葬了自己。


非常道畢延河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二戰後,蘇聯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世界兩大超級大國,世界也由此進入到兩極世界格局。

(列寧)

1917年,以列寧為首領導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並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等國,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組建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其後幾年時間內,加盟共和國一共發展到了15個。

(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


彼時的蘇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人口數量第三多國家,境內共生活著100多個民族。

高峰時期蘇聯自西向東地跨東歐、中亞、東亞。陸上與12個國家相接壤;海上與瑞典、日本、美國(阿拉斯加州)、加拿大隔海相望。

———————————————————————

1924年,蘇聯最高領導人、著名的革命家列寧病逝。斯大林繼承其遺志,併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

(斯大林)

斯大林時期,蘇聯執行計劃經濟。蘇聯共產黨對國內經理生產方式進行了重大改造。著重發展軍事和重工業。很快蘇聯即成為歐洲工業生產值最高的國家、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此時的蘇聯已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

彼時蘇聯的重工業、軍事工業、化學工業、航空工業均在美國之上,位居世界第一!

但好景不長,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在德國上臺後即開始悍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原本想置身事外的蘇聯,被德國以“閃電戰”的形式突然入侵,由此被迫開始了長達數年的衛國戰爭。

最終蘇聯人民在蘇聯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反法西斯的巨大勝利!

不可否認德國的入侵給蘇聯帶來了巨大傷亡和破壞。近2700多萬人死於這場慘烈的戰爭中;近1/4的國民財富毀於這次戰爭。

戰後的蘇聯人民在蘇聯共產黨的帶領下重建家園,不出幾年就恢復且超過戰前水平,並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內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經濟體。

蘇聯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保障制度。自1936年起,蘇聯就以憲法的形式確定了年老、患病和喪失勞動力時同時享有的物質保障。並規定了男、女退休年齡及退休後的福利待遇。

二戰結束後,冷戰又開始。

為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蘇聯很快即成立與之相應的華沙條約集團。以下是蘇聯科技及軍工發展的重要時間點:

——1946年,蘇聯開始生產第一批噴氣式殲擊機;

——1949年,蘇聯成功爆炸了該國第一顆原子彈,由此蘇聯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0年,蘇聯試射成功P2導彈;

——1953年,蘇聯先於美國成功爆炸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氫彈;

——1958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1961年,蘇聯成功將人類第一位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開闢了人類歷史新紀元,也將自己的競爭對手美國遠遠拋在身後。

(加加林,人類歷史上首位宇航員)

——1961年,蘇聯還在新地島試爆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氫彈。它當量約為1億噸TNT,其爆炸威力是1945年美國投在廣島原子彈“小男孩”的3800倍!

——1963年,蘇聯成功研製成導彈核潛艇;

——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太空空間站,它曾一度是人類製造的最大外太空飛行器。

——1988年,蘇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成功發射,這標誌著蘇聯迎來了其歷史上最高的航空技術水平。

勃列日涅夫當政蘇聯時期,蘇聯一躍成為超過美國的世界第一大軍費開支國。

截止到70年代末,蘇軍總兵力達365萬人之多,穩居世界第一!

彼時的蘇聯還擁有50000輛坦克、55000輛裝甲戰鬥車輛、大型水面艦艇248艘、作戰飛機8479架、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

這些數量與當時另一強國美國相比,大部分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高峰時期蘇聯在東德、波蘭、蒙古等國均有駐軍。在亞洲的越南、中美洲的古巴等國或地區擁有自己的軍事顧問及相關的軍事技術人員。

(1991年12月25日晚,克里姆林宮頂,蘇聯國旗降下,俄羅斯國旗升起)

1991年12月25日,西方聖誕節。

飄揚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頂上近70年的蘇聯國旗徐徐降下,被俄羅斯的三色旗所替代。

世界上最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聯盟——蘇聯,在一片巨大的反對聲浪中徹底倒塌了!

蘇聯的突然倒塌不僅給蘇聯也給整個世界丟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以至於到今天一提起蘇聯,好多人心中仍然對其褒貶不一。關於其解體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

由於片面的追求軍工發展,蘇聯後期已是外強中乾。外表看似龐大無敵,實則是不堪一擊。

這種過度重視軍工的發展,致使蘇聯內部的普通工業和農業出現嚴重滯後。人們生活水平開始急劇下降,失業率普遍,甚至在一些地區連基本的溫飽都成為大問題。

窮兵黷武!

即便如此,蘇聯還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野蠻入侵阿富汗,最終使其陷入這一“泥潭”。

入侵阿富汗不僅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巨大傷亡,也使得蘇聯本已捉襟見肘的財政更加雪上加霜。更使得民生方面的投入相應減少,普通大眾生活更加貧困。

內部如此,外部也不太平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兩德重新統一、東歐發生鉅變。

這些都使得蘇聯的外部環境產生了巨大變化!在這種變化或者說潮流之下,各個加盟共和國開始“身在曹營心在漢”,紛紛開始效仿。“分家單幹”的呼聲日益高漲!

在內外交困之下,聯盟解體已不可避免。

(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左邊」與俄羅斯聯邦第一任總統葉利欽)

蘇聯的解體,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值得借鑑的道理。其中有一條就是,在不以富民的前提下片面追求軍工發展、一味追求軍事上的強大,最終毀掉的還是自身。

蘇聯的解體亦更深刻影響改變了世界地緣政治格局,使得世界由原來的“兩極”,變為美國“一極”!


小司馬說


二戰之後的蘇聯在各方面都還可以。有些人喜歡跟風黑蘇聯,詬病蘇聯輕工業落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那絕對都是把自己小時候對本國的記憶,移植到了蘇聯身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發達程度如何,那得看跟誰比。跟美國比確實有差距。但是放在世界上來看,蘇聯人的生活水平其實還行。

論軍事水平,作為一個能和美國爭霸世界的超級大國,全世界也就只有美國佬能跟蘇聯人掰掰腕子了。


論科技成果,一抓一大把。全世界除了美國能黑蘇聯,其他國家都不配黑蘇聯。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論偉大人物,別的都不拿出來舉例了,就一個物理界大神朗道就足夠吹噓很多年。如果是咱們國家出了一個朗道級別的人,那可以吹幾千年了。

論創新精神,簡直堪稱變態。用今天的眼光看當年的蘇聯產品,都是變態產物。



論民生經濟,其實也不算差。蘇聯的社會福利那是相當的好。基本免費分房子,水電煤氣暖氣也基本免費。電話每月交上不到一盧布就能隨便打,低廉的公共交通價格,免費醫療免費教育,每年有帶薪休假,都可以報銷。此外還有便宜的療養院。國家手裡要是沒錢,哪經得住這麼耗?

很多人憑空臆想,瞎說什麼冷戰時期的蘇聯民生差,老百姓普遍吃不飽。其實這就屬於典型的胡扯。根據俄羅斯聯邦政府的資料顯示,蘇聯解體前夕的人均食品消耗量,人均消耗在75公斤左右,而我們國家一直到2000年前後都還只有45公斤的水平。

按某些人的邏輯,吃的多的農業不行,吃的少的反倒行得不得了。這樣的人到底是什麼智商邏輯?



論文化積澱,也是非常了不起。儘管蘇聯的文化限制非常嚴格,但蘇聯是當時少有的不美國影響的國家。因為他不跟美國玩,所以蘇聯在很多方面都是自成一派。比如說蘇聯動畫電影的藝術成就非常得高(完全不同於美帝的快餐動畫風格),經常會有一些酸爽的幽默感。真是要藝術有藝術,要劇情有劇情,要格調有格調(我國早期的動畫藝術也深受其影響,試驗性很強)。

另外還比如蘇聯1979年拍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不僅是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還拿過1981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另外插一句,蘇聯跟東亞的社會主義小弟還不太一樣。東亞國家普遍保守,雖然大家都是一種制度,但人家蘇聯人可一點兒都不保守。千萬不要把蘇聯和朝鮮劃等號了。(像露點的畫面在蘇聯是可以接受的)

蘇聯選美大賽——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要開噴了。你丫的把蘇聯吹的這麼好,那麼蘇聯最後為什麼還會解體了呢?

這個問題,實事求是的說,蘇聯在經濟上的弊病確實很大。集中體現在國民經濟在各行業都非常不均衡。最後供銷系統崩潰,老百姓怨聲載道。這點沒什麼可洗地的。

就拿前面提到的蘇聯人均食品消耗來說,蘇聯人的食品供應量並不低,但問題是蘇聯採用計劃經濟體制,其最大的弊端就是,整個國家的商品生產完全沒有按照民眾需求的方向發展

打個比方來說,中國人過中秋吃月餅,五仁月餅沒什麼人愛吃,大家都不買。可政府在做經濟規劃時,完全沒有按照市場的真實需求來生產月餅的口味。結果月餅問市後,其它口味的月餅被瘋搶,五仁的月餅沒什麼人買。這樣一來必然就會形成搶購,排起長龍隊伍買東西。

也就是說,蘇聯人並不是沒吃沒穿,而是購物沒有選擇,買不到自己心儀的東西。一旦出現心儀的商品,必然要搶購(因為大家都想要)。所以搶購對蘇聯人來說,也就變成一個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這種情況在市場經濟之下就不會出現,因為市場經濟下,消費者愛吃什麼,商家就只生產什麼,不愛吃的根本就不會生產。這樣的供銷模式,也就不大可能會出現排長龍買東西的情況了。

買不到心儀的商品,只是蘇聯經濟瘸腿的一個縮影。蘇聯真正完蛋的原因,是其中央計劃經濟體制根深蒂固,而計劃經濟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創造性的破壞

”。

換言之,經過幾十年的計劃經濟影響後,蘇聯已經不具備自我更新產品的能力了。要麼是慢慢去死,要麼是直接自爆。

比如說,蘇聯五十年代生產的汽車和八十年代生產的汽車,幾乎沒什麼區別。而這在西方國家,顯然是無法想象的,因為不管哪個公司的生產技術幾十年不變,這個公司恐怕早就倒閉了。




更要命的是,蘇聯的武器生產體系和民生工業體系是分離的,完全沒有關聯。蘇聯為了跟美國搞軍備競賽,把大量的資源投入到了頂級人才在武器工程上的研發。而民生工業則沒有這樣的待遇。

結果,蘇聯的經濟被美國徹底帶跑偏。就像當年的納粹德國一樣,生產了一堆武器,利用造武器來促進經濟增長。雖然短時間內可以刺激GDP增長、降低失業率。然而最終都是虛有其表,無法長期維持。

畢竟當時是冷戰,是和平年代,蘇聯生產的大量武器,只有少量能出口賺錢,大部分武器都會悶在家裡沒法使,沒法去創造經濟效益。相反的是,為了維護這些武器,蘇聯每年還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這就等於是資源的再浪費。平白無故的消耗蘇聯的家底。

這裡額外插一句,蘇聯入侵阿富汗,其目的有藉機消化武器,緩解經濟危機的初衷。然而卻沒什麼用。武器倒是消耗了,但其它方面的開支更大。

而美國則不同,一方面美國的經濟實力能夠支撐軍備競賽;另一方面美國需要保證全球貿易秩序的正常運行,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軍事實力可以部分轉化為經濟效益。

另外,蘇聯的區域經濟差異比較明顯。首都莫斯科非常富裕,可是偏遠地區就不好說了。這個只要是中國人,應該都懂。

總的來說,蘇聯從沙俄這種二流農奴制國家進步到能跟美國掰腕子的世界頂級大國,這個國家取得的成就是非常驚人的。但是在這個驚人成就的背後,是一個畸形發展,且過度膨脹的怪物。從各種對經濟指標的評判標準來看,蘇聯的水平還可以,但是還可以的背後是讓人不忍直視的畫面。


Mer86


二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蘇聯迎來了巔峰時期。這一時期蘇聯的領土達到2200萬平方公里,比現在中國的兩倍還大。同時,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全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軍事方面,蘇軍的總兵力一度高達了1100萬。空軍飛機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2000多架,陸軍坦克15000多輛,海軍方面,光潛艇就多達350餘艘,其中核動力潛艇62艘。

蘇聯的航空航天發動機技術曾經是世界第一,所以,當時蘇聯的戰機性能比美國,還要優越。當蘇27戰機第一次揭開神秘面紗的時候,讓美國飛行員乍舌不已,從來就沒見國這麼漂亮的飛機,其性能也讓當時的美軍羨慕。即便在時過境遷的今天,蘇聯的一些戰機技術也是很多國家無法達到的。讓曾經的蘇聯人最為驕傲的是,蘇聯曾憑藉一己之力在太空上建立了自己的空間站。

蘇聯海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二,其實力是可以和美海軍單挑的。尤其是核潛艇領域,在當時是超過美國的。水面艦艇方面,航空母艦,直升機母艦,核動力巡洋艦,驅逐艦等大型水面艦艇應有盡有,連美軍都從來沒擁有過的核動力電子偵查船都使用過。製造核動力航母的技術也不再話下,只是因為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原因,大型核動力航母最終胎死腹中。

在經濟方面,蘇聯經濟的巔峰期,GDP曾達到驚人的7500億美元。口袋裡有錢,軍事力量還強大,因此,當時的蘇聯在世界各地都有“小弟”。

我們看幾個當時蘇聯和美國的資源對比:

鋼產量,蘇聯14800萬噸,美國103800萬噸,是美國的143%。

石油,蘇60300萬噸,沒43000萬噸,是美國的140%。

水泥,蘇12500萬噸,美7700萬噸,是美國的162%。

紡織品,蘇71億平米,美40億平米,是美國的178%。

棉花產量,蘇332萬噸,沒238萬噸,是美國的139.5%......。

也就是說,在很多基礎資源方面,蘇聯當時是超過美國的。

國家強大,百姓日子過得就好。

在我國人民“一窮二白”的時候,蘇聯百姓已經過上了高品質的生活。小汽車老早就已經成為了很多蘇聯人民家用代步工具,電視機、電冰箱、收音機等常用家電,是蘇聯家庭的常態用品。

在文化方面,蘇聯的文化娛樂領域非常多姿多彩,先後湧現出很多的文學作品。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靜靜的頓河》;中國讀者非常熟悉的《鋼鐵是是怎樣煉成的》;《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等優秀作品。肖洛霍夫,托爾斯泰等文學大師也都享譽世界。

電影電視是文化輸出的重要窗口,蘇聯在這發麵做的也非常突出。

烏里揚諾夫、達維多夫、瑪格麗塔·特雷克霍瓦、阿拉斯塔西婭等演員,也曾讓很多中國觀眾熟悉。而且向外輸出了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把蘇聯的文化向世界展現。 因為文化娛樂產業的昌盛,使得蘇聯的百姓思想十分開放,尤其是蘇聯女性的性格非常奔放和浪漫。

不得不說,蘇聯在解體前,是一個空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和弊端,最終沒能得到延續。只在前蘇聯人心中留下了一段複雜的回憶。

歡迎朋友們點贊、評論、關注,祝您愉悅!


無筆


蘇聯究竟曾經發達到什麼程度?作為生於七十年代初的有書君來說,最直觀的印象就是,“蘇修”是當年唯一可以和“美帝”抗衡的超級大國。

那麼蘇聯的發達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有書君就擢取幾個點,做一下“管中窺豹”式的簡要分析。

一、無比強悍的重工、軍工業。

有書君小時候看的小人書裡,描述蘇聯的畫面大多是直插雲霄的煙囪,寬闊的廠房,巨大的機床,以及熱氣騰騰的車間生產場景。

和我們五六十年代的老工業基地東北非常相似。而彼時的蘇聯是在二戰以前的三十年代。

蘇聯的工業總產值曾穩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直到解體前的蘇聯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蘇聯的工業化歷程有個名字叫做“蘇聯模式”,它的顯著特徵就是發展的突飛猛進。

這讓蘇聯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迅速趕上並超過了同時期絕大多數資本主義工業強國。

從1928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開始,到蘇德戰爭爆發,也不過就是13年的功夫,蘇聯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重工業發展速度如同乘上了疾馳的火車,整個工業產值翻了十幾倍。蘇聯一躍成為當時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

目前,蘇聯時期的矢量發動機仍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白楊m洲際導彈是蘇聯時期研發的。

還有核動力航母,坦克,水下手槍,反艦導彈,特種鋼製造,高分子合成材料領域,在蘇聯解體快三十年後的今天,大多數仍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除了重工業,蘇聯當時的軍工生產能力。也是世界上的佼佼者。據說,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的GDP達到433億美元。而這,絕大部分來自於戰爭物資的消耗。

在我們熟悉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個細節,主人公保爾在前線負了傷,就被調回後方進工廠投入生產勞動。

這說明在戰爭進行時,蘇聯的軍工生產一直沒有停下來。

據統計,二戰期間蘇聯雖然有近7萬輛坦克在戰爭中被擊毀,但這個損失似乎對蘇聯影響並不很大。

直到二戰結束後,蘇軍還擁有坦克15000多輛,飛機12000多架。這種實力正來源於蘇聯強大的生產力。

北約代號“撒旦”的R-36M彈道導彈,是前蘇聯時代的軍工產品,至今仍是中國無法超越的,世界上體積最大、威力最大的導彈王。

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的重工業,軍事工業更加迅速膨脹,不光洲際彈道導彈擁有量已遠超美國。

擁有“4.3萬枚核彈頭,100億噸爆炸總當量,可以把地球爆炸10次”的軍事實力,更令它的敵手美國惶惶不可終日。

可見,僅從重工,軍工生產能力來看,蘇聯的確稱得起是當時的世界龍頭老大。

二、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

有人用一個公式來概括令蘇聯高度發達的原因:

科學社會主義+高度發達的現代科技+世界 四分之 一的科研人員=偉大而神奇的蘇聯。

毫無疑問,蘇聯的偉大神奇,離不開高度發達的現代科技。

那裡有世界第一的 AK 步槍;世界第一的推進器技術;地球第一個人造衛星;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

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工業電力站1954年在蘇聯開始供電;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飛船東方號 載著世界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了圍繞地球的飛行並順利返回地球。

宇宙 188 號和宇 宙 186 號衛星完成了世界第一次在人造地球衛星軌道上的自動對接和脫離。

甚至到了蘇聯已經在走下坡路時的八十年代,他們仍可以在太空中拯救已經失控的空間站。

這故事說的是,曾經一度失聯的蘇聯空間站禮炮七號的事。

當時,政治覺悟奇高的蘇聯人認為美帝要發射挑戰者號劫持禮炮七號。因此他們決定要麼派人到太空拯救禮炮七號,要麼把它炸掉。

儘管成功的概率幾乎沒有,但是他們必須去,因為蘇聯失去了禮炮七號,是蘇美太空競爭的重大失敗。

可是拯救禮炮七號,談何容易!因為,本身它已經與地面就沒有無線電聯繫了,能在浩瀚的太空中發現它就已不易。

況且它還早就脫離了原來的軌道,獨自在太空中轉的不亦樂乎。

找到這貨,並靠近它,這中間所需要的精準計算能力即使對於2019年的全世界85%的國家而言都是做不到的。

但是蘇聯宇航員,在沒有無線電的情況下,在數百倍於子彈飛行的速度下,成功的完成了手動對接!

儘管後來這事兒被改編成了太空大片,但至今很多人仍然不相信營救禮炮七號的故事是真實的,不相信蘇聯的航天技術竟牛到如此程度!

三、綜合軟實力。

很多人認為,和同時期的西歐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蘇聯不算髮達。上世紀八十年代時,甚至有“蘇聯是擁有許多核彈頭的發展中國家”這麼一個說法。

理由是,蘇聯的輕工業和農業發展比較落後,因此蘇聯人的物質生活不太富足。

但有書君認為,僅憑物質是否豐足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發達與否,顯然是片面的。

優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硬產出能力,不過是實現國家真正成為“發達”國家的工具而不是目標。

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應該跟一個國家的綜合軟實力相輔相成。而社會福利制度便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軟實力再合適不過的標尺了。

我們再看蘇聯的五大福利制度,可以說,讓今天的我們也是感到讚歎和羨慕的~

首先是,住房不收費,人均18平方米以下的部分無償轉給個人,18平方米以上部分也只收很少的錢。

其次,用於日常生存所必需的“自來水、熱水(一天24小時供應)、供暖,從來就不收費,索性連水錶都省了。

第三看病不花錢。手術免費,住院免費,治療免費,唯一不免的只有藥費。不管你是不是蘇聯人,只要在蘇聯得了病,你就會得到免費救治。

第四,教育不光不收費,甚至還倒貼。學生上學一律免費,教科書均由學校無償提供。

而且所有的學校一律免費供應營養豐富的早餐或午餐。對於蘇聯的家長,學校沒有免費供餐,肯定不是正規學校!

第五失業得批准。政府不允許裁員,如果是特殊情況必須解聘,在解除勞動協議前3個月向國家就業處提出申請,得到批准後方可解除勞動合同。

難怪有人說蘇聯人開朗、樂觀,看起來這不僅是俄羅斯民族的特有性格,誰過上這樣的生活還會悶悶不樂?

綜上所述,曾經的蘇聯老大,在工業,科技等硬性指標的考量上,其發達程度的確是達到了當時首屈一指的程度。

而其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營造出來的綜合軟實力,更是同時期其他國家遠遠難以企及的。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蘇聯的發達程度,第一,是蘇聯得益於戰勝了法西斯德國的戰爭魔鬼希特勒,在德國國內繳獲了無數的,非常先進的重工業機器和圖紙。第二,蘇聯得益於與美歐的激烈竟爭產生的巨大動力,經濟發展的實力僅次於那可以印鈔票佔世界各國便宜的美國,這真的是奇蹟般的了不起,很偉大,很值得驕傲。

而蘇聯的發達經濟體,只可惜是一種重工業的,軍事武器的畸形發達而已,其國內老百不但享受不到蘇聯這種畸形經濟發達的福利,反而受盡了這種畸形經濟發達的極大痛苦。一個國家的經濟發達與否,必須看其是均勻地,對稱地發展,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發達國度,像蘇聯的這種畸形的經濟發達現象,根本就不值得羨慕和歌頌。


東方霧曉


二戰之前的世界格局是“群魔亂舞”,二戰以後的世界格局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你是蘇聯,我是美國。二戰以後的蘇聯,憑藉著優先發展軍事實力,蘇聯和美國成為了世界舞臺的主角。至於當時蘇聯到底多發達,我認為題主所問的應該是軍事的發達,因為蘇聯的經濟並不行。


蘇聯的發達更是軍事實力的發達。二戰結束以後,蘇聯開始了和美國長達半個世紀的軍事競賽,憑藉不斷的堅持,蘇聯的軍事實力達到了人類史上的最前沿。蘇聯的坦克,飛機,航母等製造技術遙遙領先。坦克超過6萬輛,作戰飛機數量有2萬架,火炮數量超過10萬,蘇聯軍事之強大驚世駭俗。

蘇聯軍事發達不僅僅依靠數量,更驚人的是他的生產能力,蘇聯全國軍工廠一旦啟動,一年之內,蘇聯可以生產出3000輛坦克,5000輛裝甲車,100多搜艦艇,2000多架飛機。這還只是正常的生產速度,到了戰時,蘇聯兵工廠的造速是幾倍以上。當時蘇聯的全國總兵力達到了500多萬人,預備兵力高達千萬以上。因為美國吹噓的“太空作戰”計劃,蘇聯的航天技術也高度發達。

相比較於蘇聯的軍事,蘇聯的經濟和科技其實並不怎麼出彩。蘇聯雖然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但這個經濟體其實是一個病態的經濟體。由於軍事的優先發展,造成了蘇聯重工業的高度發達國家然而輕工業和基礎農業卻成為了“跛子”,計劃經濟下民生凋敝,基本的基礎民眾生活也沒有保障。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蘇聯取得二戰的勝利的勝利果實,迅速發展,最後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儘管它現在不在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許多資料來了解當時叱吒風雲的紅色帝國。

蘇聯最強勢的時期大概在20世紀70—80年代。此時前蘇聯國民經濟達到美國的百分之80,其中工業達到美國的百分之85(當時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對國家極為重要,因此蘇聯才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發展不協調)。當時蘇美核力量佔世界的百分之99還多,這其中蘇聯佔三分之二,而且這個時期蘇聯的海軍都可以和當時的美帝叫板一二。

蘇聯最發達的事業當屬蘇聯最引以為豪的軍事工業。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蘇聯的軍事實力來到了最巔峰狀態。

在美蘇冷戰最高峰的時候,蘇聯每年製造的主力武器數量如下:主戰坦克約3000輛;生產裝甲車約5000輛;生產洲際導彈約400枚;生產地空導彈約5萬枚;生產各種作戰飛機和直升機約2000架;生產潛艇約20艘;水面主力艦10艘;輕型作戰艦艇70艘。

另外蘇聯最強大的陸軍巔峰時間是1988年,人數高達199萬人,分為16個軍區。這199萬人,分別被編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5.3萬輛、裝甲戰鬥車輛6.3萬輛、火炮2.9萬門、戰術彈道導彈發射裝置1500個。

蘇聯軍事工業的發達也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去描述,相信大家也知道。至少現在只要有國家能把蘇聯的軍事老本搞清楚,不說成為現在美國、中國那樣的國家,至少在國際上做個有聲有色的大國,還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很多人都詬病的蘇聯的輕工業不好,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問題,那要看和誰比了。如果和美帝比當然是......,但是放在世界上來看,蘇聯人的生活水平還是不差的,什麼都不說直接上圖。

從鬼城—切爾諾貝利我們也可以看出蘇聯人的日常生活大概是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