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這是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從湘南到通道,經過激烈的爭論,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終於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採納,從而解決了紅軍迫在眉睫、至關重要的部隊行動方向問題,不但避免了中央紅軍全軍覆沒的危險,而且也使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等黨政軍機關的大批幹部得以倖存,這就為中國革命保留了最寶貴的財富。

黎平會議及其形成的《決定》,同時也標誌著紅軍的軍事路線終於開始轉向正確的軌道。經過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以來的挫折,特別是湘江之戰的巨大損失,左傾路線的軍事方針已經被證明是完全錯誤的,而毛澤東所堅持的軍事路線則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全軍上下在挫折和失敗中,進一步認識到毛澤東的偉大,毛澤東的正確軍事路線重新開始在紅軍的行動中佔據主導地位,中革軍委在指導戰爭和部署行動時,都充分徵求和尊重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開始重新參與軍事指揮。而李德的軍事指揮權在會後則被逐步剝奪,再也無法在紅軍的軍事決策中扮演太上皇的角色了。中革軍委第一次有了自主決定軍事行動的權力,作戰指揮趨於靈活。這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開端。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所有這一切,匯成了紅軍長征後的第一次真正的轉折,也為爾後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準備了條件,奠定了基礎。猶如黎明前的曙光,黎平會議使得紅軍官兵重新看到了光明,中國革命的前途再次呈現希望。在通道會議到黎平會議召開期間,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還做出了另外兩項重大決定。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一是進行整編,充實作戰部隊。決定軍委第1、第2縱隊合併為軍委縱隊,任命劉伯承為軍委縱隊司令員,陳雲為政治委員,葉劍英任副司令員,鍾偉劍為參謀長,下轄三個梯隊,而以幹部團、保衛團為獨立的作戰部隊,直轄縱隊司令部;撤銷紅8軍團建制,除營以上幹部外,人員全部補入紅5軍團。同時決定,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期間因反對李德錯誤指揮被貶任紅5軍團參謀長的劉伯承,重新出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二是徹底清理輜重行裝,將從中央蘇區一路帶出的"罈罈罐罐"全部"砸碎"丟棄,部隊輕裝上路,同時撤銷擔任搬運任務的教導師建制,人員分別編入紅1、紅3軍團。消息傳出,全軍雀躍,無不拍手歡迎。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時任國家保衛局駐教導師特派員的裴周玉回憶道:"大家七手八腳地把包裹箱子打開,裡面有印刷機、修理器械、醫療器械,還有許多沒用的廢舊槍支、槍托、槍柄、子彈殼、鐵錘、鋼條、蠟版、鐵球,等等。最可笑的竟還有掃帚、擦槍布、破工作服、爛手套,真是應有盡有。見到這一堆破爛,大家怒不可遏,義憤填膺。回想出發以來,這些破爛東西把我們胖的拖瘦了,瘦的拖病了、拖死了。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那麼多的戰友沒死在敵人槍炮下,卻為搬運這些破爛喪生,怎能不叫人痛心?就是這些破爛拖累我們這個有六千人的教導師只剩下兩千人了,而為掩護我們和這些破爛而犧牲的兩翼部隊的戰友們,更是不計其數。我們把一腔怒火集中在鐵錘上,向著這些該死的東西狠狠砸去,砸得稀爛,放火把它們燒成灰燼還不解心頭之恨。"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12月19日,中革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朱德,中革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周恩來發佈《關於軍委執行中央政治局決議之通電》,對西入貴州的第一步作戰行動作出部署:以紅1、紅9軍團為右縱隊,以紅3、紅5軍團和軍委縱隊為左縱隊,大致於23日前出到劍河、臺拱、革東地域。在12月底,右縱隊進佔施秉,左縱隊進佔黃平。並規定:"在前進中,如遇黔敵應消滅之,如遇尾追之敵應擊退之,在不利條件下則應遲滯之。"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紅軍總政治部也於12月21日發出《關於實現在川黔邊創造新蘇區根據地的訓令》,指出:"黨中央明確地決定,我主力紅軍當前偉大的任務,是要在川黔邊廣大地區創建新的根據地區。"要求各級政治機關及全體政治工作人員,深入到連隊之中,做好宣傳解釋工作,使廣大指戰員瞭解黨的行動方針,以百倍的勇氣與信心為實現創建新蘇區而奮鬥。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大軍未動,政治動員與解釋工作即全面展開,且將黨的方針與行動方向傳達到每一位官兵,這與長征伊始的層層保密、官兵不知所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軍事行動部署也表現出了新的特徵,再也不像過去那樣對各軍團何時以多少兵力進至何地都要具體規定,而是在確定總的行動方向與原則的前提下,把行動的機斷權完全交給了一線指揮員。正如周恩來回憶的那樣:黎平會議之後,"軍事指揮與以前大不相同,接受毛主席的意見,對前方只指出大方向,使能機動。"

偉大轉折!黎平會議,砸碎罈罈罐罐,偉人再掌軍隊,軍神重歸崗位

由此,紅軍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儘管人員減少,但作戰部隊更加充實,指揮更加靈活,力量更加集中,士氣更加高昂,戰鬥力更加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