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在家感觉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医生来支招

近期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大家都居家隔离,饮食及作息规律被打乱,很多人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精神差、失眠等症状,想要克服长时间“蜗居”带来的综合征,要做到规律饮食和生活习惯。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赵丽莎来讲解,隔离在家,哪些习惯易伤身?

1.饥饱不定时 天天吃宵夜

隔离在家没事做,很多人会养成睡懒觉的习惯,一觉醒来,直接吃中饭了。殊不知,胃液分泌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正常时间进食时能帮助消化。若不按时进食,过度饥饿,胃内的酸和胃蛋白酶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这种状态下进食,又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对肠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且过度饥饿时血糖低下,心脑肺重要脏器能量供应不足,长此以往损害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另一方面,早上可以睡懒觉了,晚上难免会追剧熬夜,饿了怎么办?宵夜呗。然而,晚上十点以后,各消化器官需要休息,自我修复。十点以后再吃夜宵,进食不久就要睡觉,胃蠕动减慢,食物在胃内的潴留时间明显延长,对胃黏膜就会有损害,可导致胃肠功能的紊乱。而且,进食会促进胃酸分泌;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对食管冲刷作用减弱;平躺时,反流致食管内的胃酸潴留时间延长,会加重夜间反酸症状,对食管的损伤也最严重。所以,偶尔吃夜宵可以,天天吃夜宵对整个的食管胃肠会有明显损伤。

2. 暴饮暴食口味过重

在家无聊,很多人不自觉地会多进食,但暴饮暴食之后常常会出现头晕脑胀、胸闷气急、肠胃不适、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胃出血;而且大鱼大肉等高蛋白饮食,使胆汁、胰液分泌大量增加,诱发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加重肝细胞负担,加重肝炎病人病情。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

有的家庭口味过重,重辣、高盐等食物会直接损伤食管胃黏膜,诱发、加重胃病,高盐食物还会加重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甜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烧烤、腌制、油炸食物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使食管胃肠肝胆胰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增高。

另外,不少家庭年货备了大量桔子、柑子、橙子、柚子,这些柑橘类水果含有较多有机酸,大量食入对胃不利,尤其有胃病患者只能少量食用。

3.过量饮酒更伤身

近期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少人调侃“多喝酒杀病毒”,其实酒精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酒精含量在20度以上,每小时饮用超过100ml,就可对胃黏膜造成疯狂“攻击”,严重者可胃出血、胃穿孔。红酒、啤酒虽是低度酒,但易刺激胃酸分泌过多,经常饮用对胃不利,尤其本身有胃病者伤害更严重,可诱发、加重胃病。因此,尽量不要饮酒,尽量选择低度酒,更不能过度饮酒。

4.盲目用药不可取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隔离期间,很多人因发热、头痛、关节痛、腹泻等症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处理,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等,会直接损伤胃黏膜,更主要的是抑制胃黏膜保护因子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服药后短则几天就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浅溃疡,经常服用易发生消化性溃疡,易并发出血。更有些人,自行服药预防,口服抗炎的中成药,因含有清热解毒成分,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更有人擅自服用广谱抗生素,不仅容易耐药,还可致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建议大家不要滥用药物。

春节期间隔离在家,请大家注意饮食生活习惯,多加强锻炼,可以进行一些室内活动项目,提高抵抗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记者蔡璐 通讯员谢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