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了5歲小孩1000塊錢,孩子的反應讓我覺得這錢給值了

如果你還沒想好,或者不清楚要如何處置孩子的壓歲錢,果仁媽分享的這篇文章一定要讀一讀。它講的是

一個媽媽讓孩子管理錢的真實經歷很值得參考和借鑑。

文內的一些觀點,新穎又接地氣,讓人很有啟發,比如:

  • 小時候金錢上的匱乏感,多多少少都會成為孩子心上,自卑或焦慮的陰影;

  • 只要錢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小孩其實心裡可有數了,他們才不會亂花自己的錢呢;

  • 錢,是有限的;花錢,要先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再考慮“想要”的那部分;

  • 錢作為工具最妙的用處,是愛的傳遞,以及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

本文轉自年糕媽媽成長營

一年一度的年度拷問,馬上又要擺在眼前:孩子壓歲錢這筆“鉅款”,你打算怎麼辦?很多父母會說“小孩子要錢幹嘛?”“我們先替他攢著”。

好一點的,也就給孩子開個賬戶把錢存起來、或者讓他交學費。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不管哪種,小孩子對壓歲錢,幾乎都沒什麼自由支配權。

對這事,我小時候挺怨念的,因為我的壓歲錢也都拿來交學費了。

後來上學的時候讀到三毛,發現隔山隔水的,也還有一個和我一樣同病相憐的小女孩——

三毛小時候的壓歲錢,也是過年放在枕頭底下給壓著睡個覺,之後就上交作為教育費。

她說:我的父母也明理,卻忘了我也需要錢,即使做小孩子,在家不愁衣食,走起路來仍期望有幾個銅板在口袋裡響的。”

這些話,簡直像從我窩了十幾年的心裡掏出來的。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誰說小孩子就不需要錢、不需要花錢了呢?

因為渴望糖紙、畫片,三毛拿了媽媽5塊錢。但偷錢後“口袋裡的五塊錢,就如湯裡面滾燙的小排骨一樣,時時刻刻燙著我的腿”的煎熬,並沒有讓她快樂;小時候我會趁給爸爸買黃酒,偷偷買兩顆糖,可擔心被父母識破的緊張,也讓糖的滋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甜蜜。

沒有零花錢的三毛,是對擁有許多橡皮筋、玻璃糖紙有小小虛榮心的小女孩;而沒有零花錢的我,羨慕的是“自己有個幾塊錢,可以去買零食”的那種掌控感。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小時候金錢上的匱乏感,多多少少都會成為孩子心上,自卑或焦慮的陰影。

其實,錢作為生活中最奇妙、最神秘的一部分,天下所有小孩,對它的好奇和渴望,本來就都是一樣的吧。

就像年糕小朋友,今年也明顯爆發出了對“金錢”的極大熱情:他臥室的抽屜裡,珍藏著各種亮閃閃的錢幣、“元寶”、撿來的“寶石”,還一度盯上了我的耳環項鍊。

嚇得我趕緊從某寶買了一塊巨大(但很便宜)的水晶送他,首飾盒才算逃過一劫。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掐指一算,已經5歲的年糕金錢觀開始萌芽,還真到和錢交朋友的時候了。

但現在想要教孩子認識錢,可比以前難太多了——到處都是發達的電子支付,買完東西他也會喊“媽媽出示付款碼”;他喜歡一件東西,我在手機上下個單,很快就會被送上門。什麼東西值多少錢?花錢、找錢是怎麼回事?這些我們小時候,幫大人打個醬油就明白的事,現在孩子認知的機會太少了。

春節,我們去了一趟新西蘭。那裡人少、服務人員耐心好、現金依然是最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怎麼看都是個讓小孩直觀感受“錢是怎麼回事”的好機會。

所以飛機一落地,我們就給了年糕一個錢袋,裡面有200紐幣,花完了我們再往裡補充。

我們告訴他,這趟行程的財政大權,就全交給他了~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還真別說,整個旅程,年糕的表現都非常棒。

關於錢的很多事,那幾天他差不多全明白了。

剛拿到錢的時候,他忙著“認識”錢,紙幣上的數字簡單,但硬幣上的“50、20”還是花了一點功夫的。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認識了錢,我們就開始讓他從幾塊、10塊、20塊開始試著付款。

一開始,每次付款前年糕都會問我“現在是給10塊嗎?”“我給20夠了嗎”。

慢慢的,他也承包了大額的支付。有次要付120紐幣,小朋友非常謹慎地,一張一張地拿出面值50的紐幣,數好三張交給收銀員,很耐心等著找錢、一張張數清爽,跟媽媽確認錢找的對不對,小心翼翼地放回錢袋,才安心離開了。

這個小過程,可藏著3張50相加,比120更大、算清楚150與120差價,這些對一個5歲孩子來說,既挑戰又鮮活的問題。

做多少數學題,也不如這樣更直接、更讓他有自信。更重要的是,小孩從付錢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最棒的掌控感;有了足夠的掌控感,他才會萌生出強烈的責任感。

給小孩一個錢袋子、一份責任感,這一路就真是好帶啊~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有了這些鋪墊,我就更有信心讓他玩點“大”的了。

今年過年,我從年糕的壓歲錢裡抽出1000塊,告訴他:這些錢你可以自己決定怎麼花。

很多家長會擔心:5歲的小孩一下有了一筆“鉅款”,會亂花錢嗎?

其實並沒有!

對可以自由支配的這1000塊這件事,年糕開心的不得了、也慎重的不得了,小心翼翼地數了好幾遍,才藏進了“寶藏抽屜”。

為了管好錢,他對數字和價格變得敏感起來,經常會問這個多少錢、貴不貴。

有次逛街,年糕看上了一套500多的樂高,我就問他:你可以從10張100塊裡拿出5張來買,你願意嗎?

小孩想想,搖了搖頭:我不願意。

你瞧,只要錢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小孩其實心裡可有數了,他們才不會亂花自己的錢呢。

這種給小孩錢,“治療”出門見啥都想要,親測有效。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當然,從我的理念來說,給孩子錢,是希望他學會“正確的花”,而不是“存著不花”。所以我也會鼓勵他花錢。

之前我們一起在看他的百科書,他問到了“白細胞到底有哪幾類,都長什麼樣”的問題,我們翻了現有的書裡都沒有。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有次我們搜到一本DK的人體百科,發現他想知道的問題這本書裡都有,但問題來了——這本書要一百塊錢。

年糕馬上問我:“媽媽,你能送給我這本書嗎?”

我說:“你生日或者特別的日子,媽媽會送禮物給你,但現在我不能送給你,你得等到生日的時候。你自己也有錢,如果你願意拿出你10張錢中的1張去買新書,那麼明天就可以收到了。

他想了想,去抽屜拿了一百塊給我。第二天收到書的時候,他很高興的說“這是我自己的錢買的。”

而且,最近我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

有天年糕跟我說他的鞋有點緊了,想要新鞋子。

在商場裡他找到了一雙自己喜歡的鞋,標價499,又是自己的10張100要出去一半的熟悉感覺。

小孩從心底深處發出一聲感嘆:“好貴啊!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我一下就被逗笑了,告訴他:鞋子是生活中每天都需要的,而且你的鞋子也確實小了。這雙鞋媽媽給你買,但這是你自己挑的、也是你喜歡的,你就應該好好愛護它。

其實按照我的原則,他的1000塊只是為了解決額外需要的書和玩具;衣食住行這部分,本應該是我來負責的。

但能讓小孩懂得區分什麼是生活所需、什麼是慾望羈絆、懂得珍惜,這樣的副產品也不錯呀。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你看,讓孩子有機會花錢,還真是件好事。

它能讓孩子真切地感受:錢,是有限的花錢,要先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再考慮“想要”的那部分錢對我們的生活,到底都有些什麼意義。所以從新西蘭回來後,我們養成了一個隨身帶現金的習慣。只要有機會,就儘可能地用現金支付、並且讓年糕一起參與。

在所有的“花錢”過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樣一件事:在新西蘭,年糕想給自己喜歡的小女孩買一份禮物——一隻小羊紀念品。

我們問他,這份禮物願不願意自己花錢。

他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老母親真是滿心欣慰:想想當年自己偷偷買零食,在忐忑和糾結中變得對金錢敏感自卑;再看看現在的年糕,能豁達地讓錢發揮它真正的價值——錢作為工具最妙的用處,不就是愛的傳遞、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嗎?

给了5岁小孩1000块钱,孩子的反应让我觉得这钱给值了

- END -

文章來源 | 年糕媽媽成長營,ID:ngmmjy,年糕媽媽的官方教育平臺,關注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成長。探討你關心的幼兒園教育、性格養成、智力發展。關注我,抓住孩子的黃金髮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